图书介绍
清代谏议制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清代谏议制度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21/31937292.jpg)
- 梁娟娟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齐鲁书社
- ISBN:9787533334437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69页
- 文件大小:93MB
- 文件页数:383页
- 主题词:奏议-政治制度-研究-中国-清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清代谏议制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谏议与谏议制度1
二、研究缘起5
第一章 清代谏议制度的确立13
第一节 中国古代谏议制度概述13
一、先秦——谏议制度的萌芽阶段14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谏议制度的发展阶段16
三、唐宋——谏议制度的成熟阶段18
四、元明清——谏议制度的衰落和“台谏合一”阶段19
第二节 努尔哈赤时期的谏议活动19
一、努尔哈赤的经历对其纳谏思想的影响20
二、努尔哈赤的求言之法23
三、努尔哈赤的纳谏得失30
第三节 皇太极时期的谏议活动33
一、皇太极对谏言的态度33
二、都察院的设立及进谏活动39
三、皇太极时期进谏的特点44
第四节 都察院、六科的组织结构与谏议职能49
一、都察院的职官设置49
二、六科的设立与台谏合一51
三、科道官员的选任资格54
四、科道官员的谏议职能60
第二章 清代谏议制度的发展——科道谏言外的谏议渠道67
第一节 议政王大臣会议与清初的谏言议政67
一、努尔哈赤时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68
二、皇太极时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70
三、清入关后的议政王大臣会议74
第二节 秘密奏折与谏议79
一、秘密奏折的起源80
二、秘密奏折的具折人范围83
三、秘密奏折的谏议功能86
第三节 其他谏议渠道91
一、天人感应的灾异谴告说与谏议91
二、经筵日讲与谏议102
第三章 清前中期的纳谏拒谏与治国得失116
第一节 顺治、康熙时的纳谏与拒谏116
一、顺治朝纳谏和拒谏117
二、康熙帝的开言路之法与纳谏、拒谏129
第二节 雍正、乾隆时的纳谏与拒谏146
一、雍正朝纳谏和拒谏146
二、乾隆朝纳谏和拒谏159
第三节 嘉庆、道光时的纳谏与拒谏170
一、嘉庆朝纳谏和拒谏170
二、道光朝纳谏和拒谏178
第四章 清前中期著名的谏诤事件188
第一节 围绕剃发令的谏诤188
一、清入关前剃发令的推行189
二、顺治朝剃发令的颁布190
三、官员的反剃发谏诤与江南人民的反剃发斗争192
第二节 围绕迁海的谏诤197
一、迁海令的实施与危害198
二、官员反对迁海的谏诤199
三、清廷展界的反复203
第三节 围绕逃人问题的谏诤205
一、严酷的逃人法及危害205
二、顺治朝官员对放宽逃人法的谏诤208
三、康熙朝逃人问题的解决212
第五章 清前中期谏议制度的特点及科道官谏诤职能萎缩的原因215
第一节 清前中期谏议制度的特点215
一、满汉合一,满族议事习惯与传统谏议制度相结合215
二、台谏合一,科道官的谏诤职能呈弱化的趋势217
三、皇权强化,科道谏言官受帝王意志的影响更大220
第二节 清前中期科道官谏诤职能萎缩的原因222
一、满汉民族矛盾的影响222
二、汉族大臣党争旧习的影响227
三、帝王的个人因素230
第六章 清后期(鸦片战争后)谏议制度的变化235
第一节 通民情、开言路之法的探索——近代议会民主制思潮的兴起235
一、早期维新派对开言路之法的探索237
二、驻外公使要求开议院的呼声241
三、甲午中日战争后维新派的通下情主张245
第二节 甲午中日战争后传统谏议制度的变革247
一、戊戌变法期间谏议制度的变化248
二、预备立宪时期的都察院改革254
第三节 各省谘议局和中央资政院的设立262
一、各省谘议局的设立及参政议政262
二、中央资政院的成立及活动273
第七章 清后期著名的谏诤事件283
第一节 《马关条约》签订前后官员绅民的谏诤活动283
一、李鸿章赴日议和前的拒和呼声284
二、《马关条约》议定之前的拒和呼声289
三、《马关条约》订约后阻止换约的谏诤295
四、谏诤活动的得失309
第二节 国会请愿运动311
一、光绪三十四年官员士民请开国会的谏诤311
二、宣统二年以谘议局为阵地的国会请愿318
三、宣统二年国会请愿的特点321
四、国会请愿的结果及影响324
第三节 清代历史上关于台湾的两次论争326
一、康熙时期围绕统一台湾的论争327
二、《马关条约》订约前后官员士子的保台谏诤331
三、两次论争的比较339
结语343
参考文献346
后记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