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知识产权运营之触摸未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知识产权运营之触摸未来](https://www.shukui.net/cover/8/31924093.jpg)
- 谢旭辉,郑自群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296079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52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378页
- 主题词:知识产权-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知识产权运营之触摸未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国外知识产权运营1
第1章 国外知识产权运营背景2
1.1 美国知识产权运营背景2
1.2 英国知识产权运营背景5
1.3 德国知识产权运营背景7
1.4 日本知识产权运营背景8
1.5 韩国知识产权运营背景10
第2章 国外知识产权运营的发展现状12
2.1 国外知识产权运营现状12
2.2 国外知识产权运营机构13
2.2.1 美国高智发明公司13
2.2.2 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16
2.2.3 英国技术集团18
2.2.4 日本技术交易所19
2.2.5 韩国创意资本公司20
第3章 国外知识产权运营特点21
3.1 知识产权运营主体广泛21
3.2 知识产权运营方式多样化21
3.3 知识产权运营人才多样性22
3.4 知识产权运营政策保障22
第二部分 国内知识产权运营25
第4章 知识产权运营背景26
4.1 知识产权运营成为政策推动的发展方向26
4.2 知识产权在市场竞争中日益得到重视31
第5章 知识产权运营的发展现状34
5.1 知识产权数量与质量的提升34
5.2 知识产权运营意识提升38
5.3 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兴起40
第6章 知识产权运营存在的问题42
6.1 知识产权运营意识参差不齐42
6.2 专业运营公司与人才不足43
6.3 知识产权运营模式不足43
6.4 知识产权数量与质量不成正比44
6.5 知识产权外部运营环境不完善45
第7章 国内不同知识产权运营主体的运营模式分析47
7.1 以政府为主导的运营机构47
7.2 以企业为主导的运营机构49
7.3 以科研机构为主导的运营机构50
7.4 以中介机构为主导的运营机构52
第三部分 知识产权运营基础55
第8章 知识产权运营核心要素56
8.1 运营客体56
8.2 运营主体56
8.3 运营环境57
第9章 知识产权管理简介60
9.1 知识产权管理的意义60
9.2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简介61
9.3 高校和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简介62
第10章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64
10.1 知识产权管理架构建设64
10.1.1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架构建设64
10.1.2 高校和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框架建设67
10.2 知识产权确权和维护管理68
10.2.1 专利的日常维护69
10.2.2 商标的日常维护70
10.2.3 著作权的日常维护70
10.3 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和维权管理70
10.3.1 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和维权管理71
10.3.2 高校和研究机构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和维权管理73
10.4 知识产权的实施和运营管理73
10.4.1 企业知识产权的实施和运营管理74
10.4.2 高校和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的实施和运营管理85
第四部分 知识产权运营传统模式95
第11章 知识产权运营交易模式96
11.1 知识产权交易的现状96
11.1.1 全国技术合同交易的整体情况96
11.1.2 基于全国技术合同交易的技术领域分析97
11.2 知识产权转让模式98
11.2.1 知识产权转让的定义98
11.2.2 知识产权转让的现状99
11.2.3 知识产权转让运作模式及其特点101
11.2.4 知识产权转让相关注意事项104
11.3 知识产权许可模式105
11.3.1 知识产权许可定义105
11.3.2 知识产权许可的现状105
11.3.3 企业许可原因106
11.3.4 知识产权许可策略及其特点106
11.3.5 知识产权许可主要类型109
11.4 知识产权转让与许可的区别116
11.4.1 专利转让和许可的区别116
11.4.2 商标转让与许可的区别117
11.4.3 著作权转让与许可的区别118
11.5 “互联网+”对知识产权交易的影响119
第12章 知识产权运营投融资模式121
12.1 技术入股121
12.1.1 技术入股的定义和特点121
12.1.2 技术入股的现状122
12.1.3 技术入股的运作模式126
12.1.4 技术入股的量化127
12.1.5 技术入股对企业的作用135
12.1.6 技术入股的发展前景138
12.2 知识产权质押139
12.2.1 定义139
12.2.2 特点140
12.2.3 作用141
12.2.4 发展历史和现状142
12.2.5 类型144
12.2.6 用于质押的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145
12.2.7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53
12.2.8 知识产权质押发展前景156
12.3 知识产权信托157
12.3.1 知识产权信托定义157
12.3.2 知识产权信托的现状158
12.3.3 知识产权信托的要素分析159
12.3.4 知识产权信托的主要特点163
12.3.5 知识产权信托运作模式165
12.3.6 建设知识产权信托的必要性169
12.3.7 知识产权信托的主要优势170
12.3.8 知识产权信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72
第13章 知识产权战略联盟174
13.1 知识产权战略联盟定义174
13.2 专利联盟的现状174
13.2.1 专利联盟分布情况175
13.2.2 专利联盟联盟运营情况175
13.3 专利联盟运作模式177
13.3.1 初始阶段177
13.3.2 发展阶段180
13.3.3 成熟阶段184
13.4 专利联盟的特点186
13.4.1 技术先进性186
13.4.2 领域集中性和成员多元性187
13.4.3 专利联盟促进和阻碍竞争的双重性187
13.5 “互联网+”对专利联盟的影响189
第14章 知识产权诉讼模式191
14.1 知识产权诉讼定义191
14.2 知识产权诉讼的现状191
14.2.1 美国知识产权诉讼的整体情况191
14.2.2 我国知识产权诉讼案件的整体情况193
14.2.3 我国知识产权诉讼的法制体系现状194
14.2.4 知识产权诉讼的应用及研究现状195
14.3 知识产权诉讼主要类型196
14.3.1 知识产权侵权诉讼196
14.3.2 知识产权确认不侵权之诉198
14.4 知识产权诉讼的运作流程和目的199
14.4.1 获得赔偿199
14.4.2 控制市场份额200
14.4.3 许可谈判200
14.4.4 市场宣传203
14.5 知识产权诉讼的特性203
14.5.1 计划性204
14.5.2 规模性206
14.5.3 组织性206
14.5.4 资源性206
14.6 知识产权诉讼风险207
14.6.1 专利无效之诉207
14.6.2 泄露商业秘密209
14.6.3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210
14.7 互联网+对知识产权诉讼的影响211
14.8 知识产权诉讼损害赔偿数额的探讨211
第五部分 知识产权运营新模式215
第15章 知识产权质押众筹模式216
15.1 众筹简介216
15.2 知识产权质押众筹融资简介220
15.3 知识产权质押众筹运作模式221
15.4 知识产权质押众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222
15.5 知识产权质押众筹的现状和发展前景223
15.6 知识产权质押众筹产品和案例224
第16章 知识产权证券化229
16.1 知识产权证券化定义229
16.2 知识产权证券化现状230
16.3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要素分析231
16.4 知识产权证券化运作模式233
16.4.1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基本模式234
16.4.2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运作流程237
16.4.3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案例分析238
16.5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风险及防范措施240
16.5.1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风险241
16.5.2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风险防范措施242
16.6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特点244
16.7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必要性245
第17章 知识产权保险模式247
17.1 知识产权保险定义247
17.2 知识产权保险的发展与现状248
17.2.1 国外知识产权保险的发展248
17.2.2 我国知识产权保险的发展249
17.2.3 知识产权保险的研究现状251
17.3 知识产权保险运作模式251
17.3.1 知识产权保险合作社模式252
17.3.2 “政府扶持+服务联盟”模式253
17.3.3 “统一投保+无偿托管”模式253
17.4 知识产权保险主要类型254
17.4.1 知识产权侵权责任保险255
17.4.2 知识产权执行保险256
17.4.3 知识产权综合责任保险257
17.4.4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险257
17.4.5 专利代理职业责任保险258
17.4.6 境外参展专利侵权责任保险260
17.5 知识产权保险的特性261
17.5.1 职能具有全面性261
17.5.2 保护对象具有多样性261
17.6 知识产权保险的优缺点262
17.6.1 知识产权侵权保险的优点262
17.6.2 知识产权侵权保险的缺点263
17.6.3 知识产权执行保险的优点263
17.6.4 知识产权执行保险的缺点264
17.7 互联网+对知识产权保险的促进作用264
第18章 专利标准化266
18.1 专利标准化相关定义266
18.2 专利标准化的特征268
18.2.1 专利与标准的技术等同268
18.2.2 标准必要专利的特征268
18.3 专利标准化现状269
18.4 专利标准化的推进模式271
18.5 专利标准化FRAND原则273
18.5.1 专利标准化的必然性273
18.5.2 专利标准化发展的公平保障——FRAND公平许可原则274
18.6 专利标准化的利与弊276
18.6.1 专利标准化对企业带来的益处276
18.6.2 专利标准化对企业带来的弊端280
第19章 知识产权投资增值模式283
19.1 知识产权投资增值定义283
19.2 知识产权投资增值现状283
19.3 知识产权投资增值的类型285
19.3.1 战略性投资285
19.3.2 重点领域投资285
19.3.3 特定市场的投资286
19.4 知识产权投资增值众筹模式286
19.4.1 运作模式综述286
19.4.2 知识产权投资增值众筹模式287
19.4.3 风控机制288
19.4.4 市场参与主体289
19.5 知识产权投资的特殊性290
第20章 知识产权众筹292
20.1 知识产权众筹定义292
20.2 知识产权众筹的现状292
20.3 知识产权众筹运作模式293
20.4 知识产权众筹的作用及特点295
20.5 知识产权众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296
20.5.1 出资人难以及时关注项目需求信息296
20.5.2 众筹到的知识产权质量参差不齐296
20.5.3 项目发起人可能在项目中途终止众筹297
第六部分 知识产权运营的未来299
第21章 知识产权运营互联网化300
第22章 知识产权共享经济305
22.1 知识产权是共享思维的产物306
22.2 共享运营有利知识产权的价值实现307
22.3 共享运营是知识产权运营最佳路径308
22.4 互联网共享经济加速知识产权运营310
22.5 知识产权共享经济的创新之路316
22.6 知识产权共享经济之资金共享320
第23章 知识产权运营基金与创新创业323
23.1 我国知识产权运营基金产生的背景323
23.2 我国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现状323
第24章 专业的知识产权运营机构逐步兴起及壮大336
第25章 知识产权运营法制环境与企业管理形态改善340
25.1 政策法制环境改善340
25.2 企业管理形态改变343
25.3 知识产权运营市场环境逐渐成熟345
后记347
参考文献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