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唐五代逐臣与贬谪文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唐五代逐臣与贬谪文学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58/31787792.jpg)
- 尚永亮著(武汉大学)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705832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69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581页
- 主题词:古典文学-文学研究-中国-唐代;古典文学-文学研究-中国-五代(907~960)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唐五代逐臣与贬谪文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唐五代贬谪制度与逐臣类型的总体考察1
第一章 唐五代贬谪制度与贬官类型3
第一节 贬谪的基本范围与构成因素3
第二节 贬官的主要类型及相关处置6
第三节 节度、刺史、东都分司官等几种主要外任之辨析10
第二章 唐五代各朝贬官及文人逐臣考述23
第一节 唐五代各朝贬官概况23
第二节 贬官之时期与地域分布的定量分析47
第三节 文人逐臣时空分布的定量分析73
第三章 唐五代贬谪的规律与特点94
第一节 影响贬谪的社会政治因素94
第二节 唐五代贬谪的若干重要特点108
第三节 逐臣与政治之关系及其悲剧的历史必然性114
第二编 初唐神龙逐臣研究121
第一章 武周政局与神龙逐臣123
第一节 神龙逐臣形成的政治文化背景123
第二节 神龙逐臣人数及流贬地域、路线考127
第二章 神龙逐臣的诗歌创作137
第一节 神龙逐臣的群体特征及创作概况137
第二节 诗歌题材的扩展与情感的深化140
第三节 诗歌表现艺术的完善144
第三章 神龙逐臣群体心态析论149
第一节 流贬前的心态特点149
第二节 流贬后的愤懑屈辱和生命忧恐152
第三节 乡国之念与人生思考156
第四节 神龙逐臣心态的基本成因165
第三编 盛唐荆湘逐臣研究175
第一章 盛唐的政治文化政策与荆湘逐臣群体之形成177
第一节 吏治与文学之争及文官之贬177
第二节 盛唐贬官特点与荆湘地域的文化特征183
第三节 盛唐荆湘逐臣事略193
第二章 盛唐荆湘逐臣的精神态势与孤直情怀203
第一节 荆湘逐臣的精神态势203
第二节 盛唐气象中的孤直情怀与骚怨气格207
第三节 置身逆境的个体风貌215
第三章 盛唐荆湘逐臣的创作和新变223
第一节 张说、张九龄、贾至及其创作223
第二节 王昌龄、赵冬曦、崔国辅、崔成甫等人及其创作232
第三节 荆湘逐臣的交游与唱和238
第四节 贬谪后的艺术创新242
第五节 诗歌理论的开拓与成熟250
第四编 中唐元和逐臣研究259
第一章 中唐社会背景与元和逐臣的政治悲剧261
第一节 贞元、元和之际的时代特征261
第二节 元和士人的参政意识与知识结构273
第三节 元和士人的参政实践与斗争精神285
第四节 源于文化精神和专制政治的诗人之贬294
第二章 元和逐臣的生命沉沦和心态变化315
第一节 从京城到贬所的人生落差315
第二节 荒远地域的多重磨难321
第三节 元和逐臣的三大悲感331
第四节 脱离谪籍后的心灵烙印351
第三章 元和逐臣的文学风格与艺术特征367
第一节 悲伤意绪及其表现特点367
第二节 孤愤情怀与悲壮格调382
第三节 个体忧怨和偏执风格408
第四节 生命意志和劲健雄风426
第五编 晚唐乱离逐臣研究439
第一章 晚唐贬谪之特点与文士群体的政治边缘化441
第一节 晚唐贬谪之特点及发展趋势441
第二节 文人群体的政治边缘化及其类弃逐体验447
第二章 晚唐逐臣的心路历程与文学创作458
第一节 晚唐贬谪文学概况及前期创作458
第二节 吴融的贬后心态和创作464
第三节 钱珝的贬后心态和创作470
第四节 韩偓的贬后心态和创作474
第五节 晚唐后期贬谪文学的新变492
第六编 唐五代逐臣别诗研究497
第一章 逐臣别诗及其回归情结499
第一节 逐臣别诗概述499
第二节 逐臣别诗个案考察——以刘长卿及其相关创作为中心506
第三节 回归情结的群体展示及其成因516
第二章 逐臣别诗的艺术表现与传播方式523
第一节 意象和典故的运用523
第二节 独具特色的抒情方式531
第三节 匠心独运的遣词造语536
第四节 逐臣别诗的传播方式及传播效果541
参考文献555
后记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