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https://www.shukui.net/cover/40/31787544.jpg)
- 秦荣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9101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778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804页
- 主题词:高层建筑-建筑结构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基本概念1
1.1 高层建筑1
1.2 高层建筑的受力特点2
1.3 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3
1.3.1 框架结构体系3
1.3.2 剪力墙结构体系4
1.3.3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5
1.3.4 筒体结构体系5
1.3.5 巨型框架结构体系6
1.3.6 悬挂结构体系6
1.3.7 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体系7
1.3.8 钢与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8
1.4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10
1.4.1 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11
1.4.2 抗风设计的基本原则12
1.4.3 结构布置的基本原则13
1.5 高层建筑结构的荷载17
1.5.1 竖向荷载17
1.5.2 风荷载17
1.5.3 地震荷载18
1.6 高层建筑结构理论发展现状与趋势21
1.6.1 高层建筑结构理论研究的现状21
1.6.2 高层建筑结构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23
1.7 样条函数24
1.7.1 B样条函数构造的方法24
1.7.2 B样条函数的性质25
1.7.3 B样条函数的数值方法26
1.7.4 样条基函数26
1.8 附录29
1.8.1 风荷载有关系数30
1.8.2 地震荷载有关系数31
1.8.3 样条函数值33
1.8.4 样条离散化34
1.8.5 薄梁的小挠度问题35
1.8.6 薄板的小挠度问题37
1.8.7 求[Q]=[S]1-值40
1.8.8 式(1.40)所示样条基函数的具体形式42
参考文献45
第二章 高层建筑常规结构体系分析的新方法50
2.1 QR法50
2.2 框架结构体系53
2.3 剪力墙结构体系56
2.4 框-剪结构体系59
2.5 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62
2.6 样条子域63
2.6.1 样条平面梁子域63
2.6.2 样条空间梁子域69
2.7 计算例题71
2.8 附录75
2.8.1 梁单元75
2.8.2 弹性力学平面单元79
2.8.3 薄板单元81
2.8.4 平板壳单元82
2.8.5 开洞单元83
2.8.6 弹性力学平面单元刚度矩阵88
2.8.7 薄板矩形单元刚度矩阵89
2.8.8 薄板内力向量90
2.8.9 非结点荷载作用下的梁单元91
2.8.10 图2.38所示单元的刚度矩阵93
参考文献93
第三章 高层建筑筒体结构分析的新方法95
3.1 筒体结构体系95
3.2 筒体结构受力性能98
3.3 筒体结构分析的QR法98
3.4 结构参数对筒体结构性能的影响101
3.5 样条子域103
3.5.1 样条平面梁子域103
3.5.2 样条空间梁子域109
3.5.3 样条厚梁子域111
3.6 计算例题116
3.7 附录121
3.7.1 B样条内积的积分法121
3.7.2 几个重要矩阵123
3.7.3 [Q]矩阵132
3.7.4 板条函数/梁函数134
3.7.5 筒体结构平面布置实例134
3.7.6 还应注意的一些问题136
参考文献137
第四章 高层建筑复杂结构体系分析的新方法138
4.1 复杂结构体系138
4.1.1 平面形状复杂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138
4.1.2 竖向体形复杂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140
4.1.3 错层建筑结构体系140
4.1.4 连体结构体系142
4.1.5 多塔楼结构体系145
4.2 高层建筑复杂结构体系分析的QR法147
4.3 高层建筑复杂结构体系分析的样条子域法148
4.3.1 样条子域法148
4.3.2 高层建筑复杂结构体系分析的样条子域法152
4.4 样条子域154
4.4.1 样条子域类型154
4.4.2 样条弹性平面子域155
4.4.3 样条剪力墙子域160
4.4.4 样条框架子域168
4.5 计算例题171
4.6 附录171
4.6.1 非均匀分划问题171
4.6.2 样条基函数173
4.6.3 样条厚板壳/薄板壳矩形子域175
4.6.4 样条厚板壳/薄板壳三角形子域177
4.6.5 梁的振型函数177
4.6.6 压杆稳定函数180
4.6.7 板条函数184
4.6.8 正交多项式186
参考文献188
第五章 高层建筑结构动力分析的新方法189
5.1 建立高层建筑结构动力分析的新模型189
5.2 结构动力特性的算法192
5.2.1 结构动力特性192
5.2.2 特征值问题192
5.2.3 特征值问题解法194
5.2.4 滤频迭代法194
5.2.5 建立结构的质量矩阵197
5.3 结构动力反应的新算法198
5.3.1 基本方程199
5.3.2 建立递推格式199
5.3.3 建立无条件稳定算法201
5.3.4 建立条件稳定算法203
5.4 计算例题204
参考文献211
第六章 高层建筑结构材料非线性分析的新方法212
6.1 弹塑性本构关系212
6.1.1 屈服准则212
6.1.2 强化(软化)准则214
6.1.3 流动法则218
6.1.4 增量理论220
6.1.5 Mises等向强化弹塑性矩阵222
6.1.6 广义等向强化弹塑性矩阵226
6.2 弹粘塑性本构关系229
6.2.1 弹粘塑性模型229
6.2.2 本构关系230
6.3 材料非线性应变理论233
6.3.1 单向应力状态234
6.3.2 复杂应力状态236
6.3.3 统一的本构理论238
6.4 建立结构材料非线性分析的新模型239
6.4.1 平面框架弹塑性分析的QR法239
6.4.2 高层复杂结构材料非线性分析的QR法244
6.5 结构材料非线性分析的算法246
6.5.1 增量初应力迭代法246
6.5.2 增量变刚度迭代法247
6.6 弹塑性梁单元248
6.7 计算例题251
参考文献252
第七章 高层建筑结构几何非线性分析的新方法253
7.1 结构几何非线性理论253
7.1.1 梁的小变形几何非线性理论253
7.1.2 薄板的小变形几何非线性理论255
7.1.3 两个重要性质257
7.2 建立结构几何非线性分析的新模型258
7.2.1 高层框架几何非线性分析的QR法258
7.2.2 高层复杂结构几何非线性分析的QR法263
7.3 结构几何非线性分析的算法266
7.3.1 Newton-Raphson法266
7.3.2 修正的Newton-Raphson法267
7.3.3 增量法268
7.3.4 增量迭代法268
7.4 计算例题269
7.5 几何非线性单元271
7.5.1 平面梁单元271
7.5.2 平面样条梁单元273
7.5.3 空间梁单元274
7.5.4 空间样条梁单元275
7.5.5 弹性力学平面单元275
7.5.6 大挠度薄板单元280
7.5.7 大挠度薄壳样条子域/样条单元282
7.5.8 板壳几何非线性样条子域/样条单元285
7.5.9 单元刚度矩阵的三种格式288
7.5.10 小结289
参考文献289
第八章 高层建筑结构双重非线性分析的新方法291
8.1 大变形本构关系291
8.1.1 一般原理291
8.1.2 大变形弹塑性本构关系292
8.2 建立结构双重非线性分析的新模型293
8.2.1 高层框架双重非线性分析的QR法293
8.2.2 高层复杂结构双重非线性分析的QR法298
8.3 结构双重非线性分析的算法299
8.3.1 增量迭代法299
8.3.2 有关迭代公式301
8.4 计算例题302
8.5 附录304
8.5.1 单元三种格式的刚度矩阵304
8.5.2 双重非线性单元刚度矩阵的具体形式305
8.5.3 大变形弹塑性问题306
参考文献307
第九章 高层建筑结构非线性动力分析的新方法308
9.1 动力本构关系308
9.2 建立结构非线性动力分析的新模型308
9.2.1 结构几何非线性动力问题308
9.2.2 结构双重非线性动力问题311
9.2.3 结构材料非线性动力问题313
9.3 结构非线性动力分析的新算法313
9.3.1 非线性动力方程313
9.3.2 求解非线性增量动力方程的新算法314
9.3.3 求解非线性动力方程的几种新算法317
9.3.4 无条件稳定算法320
9.4 计算例题320
参考文献323
第十章 高层建筑结构非线性稳定性分析的新方法325
10.1 基本概念325
10.1.1 结构失稳特性325
10.1.2 判断结构稳定性的能量准则326
10.1.3 结构动力稳定性327
10.2 结构非线性静力稳定性问题327
10.2.1 建模327
10.2.2 算法329
10.2.3 迭代收敛准则333
10.3 结构非线性平衡路径跟踪算法334
10.3.1 切线刚度法335
10.3.2 特征刚度法336
10.3.3 位移收敛控制增量迭代法338
10.4 结构非线性静力稳定性简化算法340
10.4.1 基本原理340
10.4.2 计算步骤341
10.4.3 算例341
10.5 结构非线性动力稳定性问题342
10.5.1 建模342
10.5.2 算法343
10.5.3 计算步骤345
10.5.4 求解结构动力失稳临界荷载的方法345
10.5.5 几点注意346
10.6 计算例题347
参考文献352
第十一章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分析的新方法353
11.1 混凝土破坏准则356
11.1.1 单轴受力下的应力应变关系356
11.1.2 双轴受力下的破坏准则359
11.1.3 混凝土破坏准则361
11.2 混凝土本构关系363
11.2.1 弹塑性理论363
11.2.2 弹粘塑性理论367
11.2.3 弹塑性应变理论369
11.3 钢筋本构关系370
11.3.1 分布模式370
11.3.2 离散模式372
11.4 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关系372
11.4.1 τ-s关系372
11.4.2 粘结性的模拟方法372
11.5 混凝土裂缝模拟及处理375
11.5.1 混凝土宏观裂缝产生的原理375
11.5.2 混凝土裂缝模拟376
11.5.3 混凝土开裂后的处理方法377
11.5.4 混凝土开裂后的抗拉效应379
11.5.5 单元受压破坏后的处理381
11.5.6 钢筋单元屈服后的处理381
11.5.7 联结单元破坏后的处理382
11.5.8 释放力分配原则383
11.6 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的QR法384
11.7 算法386
11.7.1 增量初应力迭代法386
11.7.2 增量变刚度迭代法388
11.8 计算例题389
参考文献391
第十二章 高层建筑结构不确定性分析的新方法393
12.1 不确定性变量395
12.2 不确定性本构关系396
12.3 结构不确定性非线性变分原理397
12.4 结构不确定性样条函数方法398
12.4.1 样条离散化398
12.4.2 建立样条刚度方程399
12.4.3 计算不确定量400
12.5 小结400
参考文献400
第十三章 高层建筑结构损伤分析的新方法401
13.1 基本概念403
13.1.1 结构损伤403
13.1.2 基本方程404
13.1.3 损伤变量405
13.1.4 应力应变关系405
13.1.5 演化方程406
13.1.6 应力等效原理406
13.2 钢材损伤理论406
13.2.1 弹性各向同性损伤本构关系406
13.2.2 弹塑性各向同性损伤本构关系407
13.2.3 各向同性损伤的弹塑性应变理论410
13.2.4 各向同性损伤的弹粘塑性理论411
13.2.5 弹性各向异性损伤本构关系411
13.2.6 弹塑性各向异性损伤本构关系413
13.2.7 损伤演化模型415
13.3 混凝土损伤本构关系416
13.3.1 混凝土弹性各向同性损伤本构关系416
13.3.2 混凝土弹塑性各向同性本构关系417
13.3.3 混凝土粘弹塑性各向同性本构关系419
13.3.4 各向同性损伤的弹塑性应变理论419
13.3.5 损伤演化方程420
13.4 损伤变分原理420
13.4.1 损伤变分原理421
13.4.2 三类变量损伤广义变分原理421
13.4.3 二类变量损伤广义变分原理421
13.5 结构损伤分析的新方法422
13.5.1 建模422
13.5.2 算法422
参考文献423
第十四章 高层建筑结构可靠度分析的新方法424
14.1 基本概念426
14.1.1 结构可靠度426
14.1.2 结构生命全过程可靠度426
14.1.3 结构功能函数426
14.1.4 结构失效概率427
14.1.5 结构可靠指标427
14.1.6 求可靠度指标β的方法428
14.1.7 结构可靠度理论研究的方向429
14.2 结构不确定性静力可靠度分析的新方法430
14.2.1 基本原理430
14.2.2 随机QR法432
14.2.3 随机非线性QR法435
14.2.4 随机模糊非线性QR法438
14.2.5 结构时变可靠度分析的随机样条函数方法440
14.3 结构不确定性动力可靠度分析的新方法441
14.3.1 基本原理441
14.3.2 结构动力可靠度分析的样条函数方法441
14.3.3 确定结构动力可靠度443
14.4 复杂结构体系可靠度的QR法445
14.4.1 基本概念445
14.4.2 复杂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的QR法448
14.4.3 复杂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的失效树-QR法450
14.4.4 复杂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的概率网络估算-QR法453
14.4.5 复杂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的蒙特卡罗-QR法454
14.5 复杂结构体系不确定性可靠度分析的新方法455
14.5.1 模糊机构-QR法455
14.5.2 几种方法456
14.5.3 简化方法456
14.6 计算例题456
14.7 附录459
14.7.1 可靠指标的几何意义459
14.7.2 计算可靠指标β的两个常用公式460
14.7.3 改进一次二阶矩法463
14.7.4 结构体系中功能函数的相关性467
14.7.5 随机变量的抽样468
14.7.6 结构不确定性可靠度481
14.7.7 结构体系模糊可靠度484
参考文献485
第十五章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的新方法487
15.1 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理论490
15.1.1 结构抗震性能水准490
15.1.2 结构抗震性能目标491
15.1.3 结构抗震性能概念设计492
15.1.4 结构抗震性能计算设计492
15.1.5 结构抗震性能评估492
15.1.6 结构抗震性能控制494
15.1.7 结构抗震性能的社会经济评估494
15.1.8 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总框图494
15.2 恢复力模型495
15.3 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新方法495
15.3.1 建模495
15.3.2 算法497
15.4 结构不确定性地震反应分析的新方法500
15.4.1 结构随机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新方法500
15.4.2 结构随机模糊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新方法501
15.5 结构抗震性能评估分析的QR法501
15.5.1 基本原理502
15.5.2 等效单自由度体系动力方程的解法503
15.5.3 结构抗震性能评估分析步骤505
15.5.4 结构抗震性能评估分析的Pushover-QR法506
15.6 结构不确定性抗震可靠度分析的新方法506
15.6.1 结构失效模式506
15.6.2 结构失效准则507
15.6.3 结构抗震可靠度分析的新方法508
15.6.4 结构抗震可靠度公式510
15.6.5 结构体系抗震可靠度计算步骤510
15.7 高层框架塑性极限分析的QR法511
15.7.1 基本概念511
15.7.2 基本假设512
15.7.3 分析方法512
15.7.4 判断框架塑性极限状态的一般准则513
15.8 工程实例分析515
15.8.1 南宁香格里拉大楼地震反应515
15.8.2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地震反应520
15.9 附录527
15.9.1 确定恢复力向量527
15.9.2 悬臂梁变形形状函数528
15.9.3 加载模式530
15.9.4 材料本构关系530
15.9.5 多自由度结构体系的时变动力可靠度531
15.9.6 结构在使用期限的可靠度532
15.9.7 复杂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的新方法532
参考文献532
第十六章 高层建筑结构抗风分析的新方法534
16.1 基本概念534
16.1.1 风荷载534
16.1.2 抗风设计要求535
16.1.3 风振控制535
16.2 结构风振反应分析的新方法536
16.2.1 结构体系536
16.2.2 建模536
16.2.3 算法537
16.3 结构不确定性风振反应分析的新方法537
16.3.1 结构随机非线性风振反应分析的新方法537
16.3.2 结构不确定性非线性风振反应分析的新方法538
16.4 结构不确定性抗风可靠度分析的新方法539
16.4.1 基本概念539
16.4.2 结构抗风时变可靠度541
16.4.3 高耸结构抗风可靠度计算步骤542
16.5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543
参考文献544
第十七章 高层建筑结构抗火分析的新方法545
17.1 基本概念545
17.1.1 钢结构抗火研究545
17.1.2 混凝土结构抗火研究546
17.1.3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抗火研究547
17.1.4 结构抗火设计方法548
17.1.5 结构抗火研究存在的问题548
17.1.6 结构抗火研究的趋势及关键问题548
17.2 构件在火灾时的温度场549
17.3 温度场分析的QR法549
17.3.1 计算原理549
17.3.2 建立单元552
17.3.3 建立新单元555
17.4 高层建筑结构抗火分析的QR法555
17.4.1 热弹塑性本构关系555
17.4.2 建模557
17.4.3 算法559
17.5 钢结构高温反应分析的QR法559
17.5.1 建立梁单元刚度矩阵559
17.5.2 建立钢框架刚度方程564
17.5.3 结构高温反应分析的算法564
17.6 结构耐火极限565
17.6.1 结构构件耐火极限565
17.6.2 钢构件耐火极限计算方法565
17.6.3 钢-混凝土组合柱抗火计算方法570
17.6.4 结构耐火极限571
17.7 基于性能的结构抗火设计572
17.7.1 总体目标572
17.7.2 功能目标572
17.7.3 性能要求573
17.7.4 结构抗火性能概念设计573
17.7.5 结构抗火性能计算设计573
17.7.6 结构抗火性能评估575
17.7.7 结构抗火性能控制575
17.7.8 结构抗火性能的社会经济评估575
17.7.9 结构抗火性能设计总框图575
17.8 附录576
17.8.1 钢结构576
17.8.2 钢管混凝土580
参考文献590
第十八章 高层建筑结构现代控制理论及其应用592
18.1 基本概念593
18.1.1 状态转移矩阵593
18.1.2 矩阵指数的计算方法594
18.2 状态空间理论597
18.2.1 状态空间597
18.2.2 状态方程597
18.2.3 定常系统状态方程的解法598
18.2.4 结构动力响应问题599
18.2.5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600
18.2.6 弹性力学三维问题601
18.3 最优控制理论603
18.3.1 最速升降问题603
18.3.2 最优控制问题的提法604
18.3.3 Hamilton原理605
18.3.4 无约束最优控制的变分法605
18.3.5 弹性力学与最优控制理论的关系607
18.3.6 LQ控制理论609
18.4 结构现代控制理论614
18.4.1 基本概念614
18.4.2 主动控制理论616
18.4.3 TMD控制理论621
18.4.4 被动控制理论626
18.5 随机最优控制理论628
18.5.1 随机线性连续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628
18.5.2 随机线性离散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629
18.6 样条状态空间法630
18.6.1 弹塑性状态方程630
18.6.2 样条状态空间法631
18.6.3 变分原理633
18.7 状态方程的算法634
18.7.1 精细算法634
18.7.2 样条加权残数法(一)636
18.7.3 样条加权残数法(二)639
18.8 计算例题641
参考文献643
第十九章 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分析的新方法644
19.1 基本概念644
19.1.1 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644
19.1.2 设计原则646
19.1.3 还应注意几个问题647
19.2 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分析的新方法647
19.2.1 QR法647
19.2.2 样条子域法648
19.2.3 先整体后局部分析法648
19.3 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非线性分析的新方法649
19.3.1 建模649
19.3.2 算法650
19.4 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的新方法650
19.4.1 建模650
19.4.2 算法650
19.4.3 结构抗震性能650
19.5 计算例题651
参考文献658
第二十章 巨型结构体系分析的新方法659
20.1 基本概念659
20.1.1 结构体系659
20.1.2 主要特点659
20.1.3 工程实例660
20.1.4 巨型框架结构分析的简化计算方法662
20.1.5 巨型框架结构分析的精细化计算方法663
20.2 巨型结构体系分析的QR法664
20.2.1 建模664
20.2.2 算法664
20.3 巨型结构体系抗震分析的QR法665
20.3.1 建模665
20.3.2 算法665
20.4 巨型框架结构设计原则665
20.4.1 设计总则665
20.4.2 结构内力计算666
20.4.3 巨型结构构造要求666
20.5 计算例题666
20.6 附录674
20.6.1 巨型框架结构的设计总则675
20.6.2 结构内力计算678
20.6.3 巨型框架结构的构件设计678
参考文献681
第二十一章 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682
21.1 基本概念682
21.1.1 结构体系682
21.1.2 高层混合结构受力的特点682
21.1.3 还应注意的一些问题685
21.1.4 高层混合结构分析的注意要点686
21.2 高层混合结构分析的新方法687
21.2.1 QR法687
21.2.2 高层空间混合结构分析的QR法690
21.2.3 高层建筑复杂空间混合结构分析的QR法692
21.3 高层混合结构非线性分析的新方法693
21.3.1 建模693
21.3.2 算法693
21.3.3 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非线性稳定性分析的新方法693
21.3.4 结构损伤分析的新算法693
21.4 高层混合结构抗震分析的新算法694
21.4.1 建模694
21.4.2 算法694
21.5 高层混合结构抗震性评估分析的Pushover-QR法698
21.5.1 Pushover法698
21.5.2 结构抗震性能评估分析的Pushover-QR法700
21.6 高层混合结构可靠度分析的QR法703
21.6.1 结构不确定性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QR法703
21.6.2 结构不确定性抗震可靠度分析的QR法703
21.6.3 结构不确定性抗风可靠度分析的QR法703
21.6.4 结构不确定性抗火可靠度分析的QR法703
21.7 计算例题703
参考文献709
第二十二章 高层建筑结构-基础-地基耦合体系711
22.1 基本概念711
22.2 结构-基础-地基耦合体系分析的新方法713
22.2.1 计算简图713
22.2.2 建立上部结构的刚度方程714
22.2.3 建立基础的刚度方程715
22.2.4 建立地基的刚度方程716
22.2.5 建立耦合体系的刚度方程719
22.2.6 上部结构-基础-地基耦合体系分析的QR法720
22.3 相邻结构相互作用分析的新方法720
22.3.1 建立样条地基子域720
22.3.2 建立结构样条子域723
22.3.3 建立整个结构耦合体系控制方程724
22.3.4 相邻结构相互作用724
22.3.5 相邻结构相互作用分析的QR法724
22.4 地下工程分析的样条无限元-QR法724
22.4.1 利用QR法建立地下结构控制方程725
22.4.2 利用样条无限元法建立远场岩土介质控制方程725
22.4.3 建立耦合体系控制方程726
22.4.4 分析地下结构726
22.4.5 地下工程分析的QR法726
22.5 计算例题726
参考文献729
第二十三章 智能高层与超高层结构分析的新方法730
23.1 智能高层结构分析的新方法730
23.2 智能结构双重非线性分析的新方法733
23.3 智能高层结构稳定性分析的新方法735
23.4 智能高层结构振动主动控制735
23.5 计算例题736
23.6 附录736
23.6.1 智能梁单元737
23.6.2 智能板壳单元738
23.6.3 其他单元741
23.6.4 非线性QR法741
参考文献742
第二十四章 高层建筑连体结构分析的新方法743
24.1 基本概念743
24.1.1 连体结构体系743
24.1.2 连体结构静力性能743
24.1.3 应注意几个问题744
24.1.4 强连接连体结构设计方法745
24.1.5 弱连接连体结构设计方法745
24.1.6 工程实例746
24.2 高层建筑连体结构体系分析的QR法746
24.2.1 建模746
24.2.2 算法747
24.3 计算例题747
24.3.1 弹性静力分析747
24.3.2 弹塑性分析750
24.3.3 小结751
24.4 强连接体结构设计原则751
24.4.1 结构分析751
24.4.2 强连接体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原则754
24.5 弱连接体结构设计原则755
参考文献757
第二十五章 高层结构施工过程模拟分析的QR法758
25.1 基本概念758
25.2 结构分析的QR法759
25.2.1 建模759
25.2.2 算法760
25.3 混凝土的徐变、收缩理论760
25.3.1 混凝土构件徐变特性及计算方法760
25.3.2 混凝土收缩特性及计算方法762
25.3.3 徐变理论763
25.3.4 徐变、收缩对巨型框筒悬挂结构的影响766
25.4 巨型框筒悬挂结构体系施工过程的有关分析767
25.4.1 结构从施工过程到使用过程的轴力变化767
25.4.2 徐变收缩对截面内力重分布影响的理论分析768
25.4.3 巨型框筒竖向承重结构考虑施工过程收缩徐变分析771
25.4.4 考虑施工过程巨型框筒悬挂结构竖向结构变形计算773
25.5 计算例题775
25.6 小结778
参考文献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