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外经典教材·电子信息 语音与数据通信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外经典教材·电子信息 语音与数据通信原理
  • (美)REGIS J.BATES MARCUS BATES著;周哲海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162490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59页
  • 文件大小:75MB
  • 文件页数:575页
  • 主题词:计算机通信-语音数据处理-教材;数据通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外经典教材·电子信息 语音与数据通信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语音与数据通信原理:序言1

引言2

1.1 开端2

1.2 组织6

1.3 网络7

1.4 呼叫控制8

1.5 转变9

1.6 ISDN和SONET10

1.7 标准12

1.8 数据13

1.9 因特网的出现14

1.10 局域网15

1.11 分组、帧和信元16

1.12 xDSL世界的碰撞17

1.13 作为电话媒介的有线电视网19

1.14 无线网络20

1.15 安全性问题21

第2章 电话机的演进23

2.1 电话机的功能24

2.2 电话机的组件25

2.2.1 手柄26

2.2.2 话筒27

2.2.3 听筒28

2.2.4 接头或于柄软线29

2.2.5 底座30

2.2.6 叉簧31

2.2.7 拨号盘32

2.2.8 振铃器33

2.2.9 旋转式拨号33

2.2.10 双音频(DTMF)拨号34

2.2.11 拨号线和响铃线35

2.2.12 新式电话机的特性36

2.3 最初,网络如何处理呼叫39

2.4 现代设备39

2.4.1 按键系统40

2.4.2 按键系统的特性42

2.4.3 专用分组交换机(PBX)43

2.4.4 数字式PBX46

2.4.5 中心局的集中式用户交换机47

2.4.6 Centrex业务供应商48

2.4.7 外围设备49

2.5 本章回顾49

2.5.1 本章总结49

2.5.2 本章的关键术语51

2.5.3 关键术语测验52

2.5.4 选择题52

2.5.5 思考题53

2.5.6 实验项目54

第3章 本行业运营公司和规则的介绍57

3.1 电话的重要性58

3.2 运营网络的最初结构58

3.3 法律斗争及法律规范60

3.3.1 1890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60

3.3.2 Kingsbury声明60

3.3.3 1914年克莱顿反托拉斯法案61

3.3.4 格雷翰姆-威力斯法案61

3.3.5 1927无线电法案62

3.3.6 1934通信法案62

3.3.7 静音电话(Hush-a-Phone)63

3.3.8 1956仲裁64

3.3.9 卡特电话裁决64

3.3.10 1975 FCC注册程序64

3.3.11 专网服务判决65

3.4 公共交换网65

3.4.1 北美编号方案(NANP)65

3.4.2 区号66

3.4.3 电话局编号66

3.4.4 用户分机67

3.5 贝尔网络体系(1984年之前)68

3.5.1 终端局69

3.5.2 长途中心局69

3.5.3 一级交换中心69

3.5.4 分区中心69

3.5.5 大区中心局69

3.6 分离协议70

3.7 分离条款72

3.7.1 网络等级体系(1984年之后)73

3.7.2 本地接入和传送区(LATA)74

3.7.3 资费75

3.7.4 分离的益处75

3.8 1996电信法案76

3.8.1 局间运营公司(IEC/IXC)77

3.8.2 竞争性本地交换运营公司(CLEC)77

3.8.3 作为CLEC的有线电视公司79

3.8.4 RBOC的新兴业务领域80

3.8.5 因特网业务运营商(ISP)的产生80

3.9 加拿大市场81

3.10 本章回顾83

3.10.1 本章总结83

3.10.2 本章的关键术语86

3.10.3 关键术语测验86

3.10.4 选择题87

3.10.5 简答题88

3.10.6 实践88

3.10.7 实验项目88

第4章 7号信令系统、智能网及号码可携性91

4.1 信令系统的发展92

4.1.1 SS7以前的信令系统92

4.1.2 呼叫处理93

4.1.3 SS7的引入94

4.1.4 SS7网络的用途94

4.1.5 什么是带外信令95

4.1.6 为什么要使用带外信令96

4.1.7 SS7网络架构96

4.1.8 SS7网络的基本功能98

4.1.9 信令链路99

4.1.10 链路结构100

4.1.11 链路和链路集101

4.1.12 组合链路集101

4.1.13 路由和路由集102

4.1.14 SS7协议栈103

4.1.15 ISDN用户部分(ISUP)基本呼叫建立过程103

4.1.16 SS7的应用105

4.2 智能网(IN)105

4.2.1 高级智能网(AIN)106

4.2.2 信息网架构107

4.2.3 AIN和CTI业务的结合108

4.2.4 高级智能网(AIN)架构109

4.2.5 智能外围设备110

4.2.6 应用113

4.2.7 AIN可能的成果113

4.2.8 重点113

4.3 SS7和因特网协议(IP)114

4.3.1 信令控制传输协议(SCTP)115

4.3.2 VoIP的影响116

4.3.3 VoIP电话信令116

4.4 SS7和无线智能网(WIN)117

4.4.1 GSM网络接入SS7网络117

4.4.2 GSM信令协议栈118

4.5 号码可携带性119

4.5.1 LNP的三个阶段119

4.5.2 LNP给蜂窝和个人通信业务(PCS)供应商带来的影响120

4.5.3 LNP的不同之处121

4.5.4 LNP究竟是什么121

4.5.5 如何获得收益122

4.6 基本的LNP网络122

4.6.1 位置路由号码(LRN)123

4.6.2 LNP对路由和资费的影响124

4.6.3 对LNP的需求124

4.7 参考模型125

4.8 已规划的目标128

4.8.1 使用LNP和漫游功能的好处128

4.8.2 呼叫空闲状态的移动终端129

4.8.3 呼叫忙或者呼叫无应答时的处理130

4.8.4 由于呼叫已被转移而无应答的情况130

4.8.5 被呼叫用户忙时呼叫等待131

4.9 本章回顾131

4.9.1 本章总结131

4.9.2 本章的关键术语132

4.9.3 关键术语测验132

4.9.4 选择题133

4.9.5 思考题134

4.9.6 实验项目134

第5章 数字通信与模拟通信137

5.1 模拟传输系统138

5.2 模-数转换142

5.3 数字信号145

5.4 模拟环境下的数字数据147

5.5 T1和T载波149

5.5.1 模拟传输的基础150

5.5.2 向数字化演化150

5.5.3 模-数转换152

5.5.4 向终端用户的倾斜154

5.5.5 T1的基本概念154

5.5.6 字节同步159

5.5.7 信道化和非信道化160

5.6 数字容量161

5.6.1 DS0161

5.6.2 DS1162

5.6.3 DS1C162

5.6.4 DS2162

5.6.5 DS3162

5.6.6 DS4/NA162

5.6.7 DS4162

5.6.8 信令164

5.6.9 时钟(网同步)165

5.6.10 潜在的同步问题165

5.7 本章回顾166

5.7.1 本章总结166

5.7.2 本章的关键术语166

5.7.3 关键术语测验167

5.7.4 选择题167

5.7.5 思考题168

5.7.6 实验项目168

第6章 综合业务数字网和SONET171

6.1 ISDN的定义172

6.2 规则的制定173

6.3 ISDN的必要性174

6.4 ISDN概念细节176

6.4.1 电报176

6.4.2 电话176

6.4.3 电传177

6.4.4 数据通信177

6.4.5 分组交换177

6.4.6 集成178

6.5 ISDN体系结构180

6.5.1 物理层面180

6.5.2 逻辑层面182

6.5.3 基本操作特性188

6.5.4 承载业务189

6.5.5 基于光纤的网络190

6.6 SONET的发展背景190

6.6.1 SONET线路速率191

6.6.2 SONET帧格式193

6.7 SONET拓扑结构194

6.7.1 点到点拓扑结构195

6.7.2 点到多点拓扑结构195

6.7.3 星形拓扑结构195

6.7.4 环形拓扑结构196

6.8 同步数字序列197

6.8.1 同步通信197

6.8.2 光纤中的光波200

6.8.3 联合网络的优点200

6.9 本章回顾201

6.9.1 本章总结201

6.9.2 本章的关键术语201

6.9.3 关键术语测验202

6.9.4 选择题202

6.9.5 思考题204

6.9.6 实验项目204

第7章 数据通信标准205

7.1 计算的需求206

7.2 分布式计算207

7.3 多供应商问题207

7.4 转换器问题211

7.5 标准的定义211

7.6 美国标准组织213

7.6.1 ISO213

7.6.2 ITU-T213

7.6.3 ANSI213

7.6.4 IEEE214

7.6.5 EIA214

7.6.6 Telcordia215

7.6.7 IETF215

7.6.8 论坛215

7.7 当前的数据标准215

7.8 其他网络体系结构226

7.8.1 SNA体系结构226

7.8.2 DNA体系结构230

7.8.3 因特网协议(TCP/IP)231

7.9 本章回顾234

7.9.1 本章总结234

7.9.2 本章的关键术语236

7.9.3 关键术语测验237

7.9.4 选择题237

7.9.5 思考题238

7.9.6 实验项目238

第8章 数据通信241

8.1 数据概念243

8.1.1 标准243

8.1.2 体系结构243

8.2 数据通信的概念244

8.2.1 数据产生与存储的方式244

8.2.2 协议246

8.2.3 差错检测250

8.2.4 通信信道的方向性256

8.3 压缩258

8.3.1 压缩位映射260

8.3.2 半字节位映射261

8.3.3 周期性编码261

8.3.4 其他的压缩形式262

8.4 复用263

8.4.1 空分复用(SDM)264

8.4.2 频分复用(FDM)264

8.4.3 时分复用(TDM)265

8.5 编码266

8.5.1 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ASCII)266

8.5.2 扩展ASCII267

8.5.3 扩展的二—十进制交换码(EBCDIC)268

8.5.4 统一字符代码(Unicode)268

8.6 调制269

8.6.1 幅度调制(AM)269

8.6.2 频率调制(FM)270

8.6.3 相位调制(PM)271

8.6.4 正交幅度调制271

8.6.5 V.90和V.92调制解调器272

8.6.6 V.92技术总览272

8.7 本章回顾275

8.7.1 本章总结275

8.7.2 本章的关键术语275

8.7.3 关键术语测验276

8.7.4 选择题277

8.7.5 思考题278

8.7.6 实验项目278

第9章 因特网279

9.1 因特网历史280

9.1.1 大学281

9.1.2 第二代因特网282

9.1.3 专用广域网(WAN)282

9.2 早期的因特网业务283

9.2.1 协议283

9.2.2 FTP283

9.2.3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283

9.2.4 电子邮件协议(POP和IMAP)285

9.2.5 远程登陆(TELNET)286

9.2.6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286

9.3 Mosaic和万维网(WWW)的引入287

9.3.1 万维网(WWW)287

9.3.2 浏览器288

9.3.3 超文本288

9.3.4 超链接289

9.3.5 URL289

9.3.6 域名服务(DNS)289

9.3.7 JAVA290

9.3.8 标准290

9.4 商业机会291

9.4.1 网络广告291

9.4.2 垃圾邮件291

9.4.3 广告软件和间谍软件293

9.5 网站294

9.6 接入因特网297

9.6.1 使用ISP298

9.6.2 ISP接入网点的功能300

9.7 因特网的未来301

9.7.1 基于因特网协议的语音传输技术(VoIP)302

9.7.2 成功执行VoIP需要的协议303

9.8 本章回顾305

9.8.1 本章总结305

9.8.2 本章的关键术语306

9.8.3 关键术语测验307

9.8.4 选择题308

9.8.5 思考题309

9.8.6 实验项目309

第10章 局域网311

10.1 局域网(LAN)概念312

10.1.1 高通信速率312

10.1.2 极低的误码率313

10.1.3 范围受限314

10.1.4 单一媒质314

10.2 网络工作表象315

10.3 使用LAN的原因315

10.4 电缆315

10.4.1 共享资源318

10.4.2 分布式系统319

10.4.3 客户/服务器结构319

10.4.4 可扩展性320

10.5 LAN的工作方式320

10.5.1 结点配置单元320

10.5.2 LAN结点软件320

10.5.3 LAN网络接口卡(NIC)321

10.6 拓扑322

10.6.1 物理拓扑322

10.6.2 逻辑拓扑324

10.7 以太网325

10.7.1 概念325

10.7.2 半双工327

10.7.3 带宽327

10.7.4 目标地址328

10.7.5 源地址328

10.7.6 类型(或长度)328

10.7.7 数据329

10.7.8 循环冗余校验329

10.7.9 10BASE5329

10.7.10 10BASE2331

10.7.11 10BASE-T331

10.7.12 10BASE-T零件部分331

10.7.13 10BASE-F(光纤)332

10.7.14 10Broad36333

10.8 快速以太网334

10.8.1 100BASE-T336

10.8.2 100VGAnyLAN338

10.9 Gb以太网339

10.10 虚拟局域网340

10.11 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341

10.11.1 802.11局域网结构342

10.11.2 终端应用342

10.11.3 物理层实现方式343

10.11.4 MAC层345

10.11.5 分布式系统347

10.11.6 简单的架设过程348

10.11.7 802.11改进:802.11a/g中的正交频分复用349

10.11.8 无线局域网未来的速率351

10.12 令牌环351

10.12.1 IBM令牌概念352

10.12.2 初始布局352

10.13 集线盒方案的LAN353

10.13.1 速率353

10.13.2 媒质访问控制层354

10.13.3 帧354

10.13.4 令牌354

10.13.5 终止序列356

10.13.6 数据帧357

10.14 在局域网上使用的其他协议358

10.14.1 地址解析协议/反向地址解析协议358

10.14.2 反向地址解析协议359

10.14.3 引导协议361

10.14.4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361

10.15 互联362

10.15.1 中继器362

10.15.2 网桥362

10.15.3 路由器363

10.15.4 网关363

10.16 局域网交换与非交换的比较363

10.17 本章回顾366

10.17.1 本章总结366

10.17.2 本章的关键术语366

10.17.3 关键术语测验368

10.17.4 选择题368

10.17.5 实验项目372

第11章 分组交换、帧交换与信元交换概念373

11.1 数据通信的问题374

11.2 数据通信回顾374

11.3 分组交换的定义375

11.4 什么是分组交换375

11.4.1 分组概念376

11.4.2 开销376

11.4.3 分组格式总结377

11.5 分组网络378

11.5.1 用户连接379

11.5.2 分组的好处382

11.5.3 其他好处382

11.5.4 分组交换的其他组成部分384

11.5.5 X.25编号方案386

11.5.6 其他形式的分组387

11.5.7 因特网协议387

11.5.8 多平台互通387

11.6 因特网协议388

11.6.1 IP寻址388

11.6.2 分类寻址的无法预知的局限性390

11.6.3 子网390

11.6.4 IP路由395

11.6.5 IP报文396

11.6.6 预留IP地址399

11.7 帧中继400

11.7.1 帧中继的概念400

11.7.2 帧中继获得发展的原因401

11.7.3 帧中继的意义402

11.7.4 帧中继速率403

11.7.5 有保障传输403

11.7.6 帧中继业务的优势405

11.7.7 接口控制信令406

11.7.8 内部网络406

11.7.9 帧中继上传输IP技术406

11.8 ATM406

11.8.1 ATM的定义407

11.8.2 信元的概念408

11.8.3 衍生出来的带宽409

11.8.4 信元长度与格式409

11.8.5 用户数据的信元格式411

11.8.6 适配层411

11.8.7 ATM论坛412

11.8.8 交换机412

11.8.9 公共交换机413

11.9 本章回顾414

11.9.1 本章总结414

11.9.2 本章的关键术语414

11.9.3 关键术语测验416

11.9.4 选择题416

11.9.5 问答题418

11.9.6 练习418

第12章 xDSL421

12.1 绪论422

12.2 调制解调器技术422

12.3 数字用户线(DSL)的概念424

12.4 xDSL编码技术424

12.4.1 无载波幅度相位调制(CAP)425

12.4.2 离散多频调制(DMT)425

12.5 DSL类型426

12.5.1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的定义426

12.5.2 ADSL GLite428

12.5.3 ISDN数字用户线(IDSL)429

12.5.4 高数据率数据用户线(HDSL)430

12.5.5 对称型数字用户线(SDSL)432

12.5.6 速率自适应数字用户线(RADSL)432

12.5.7 用户自定义数字用户线(CDSL)433

12.6 DSL的增强技术433

12.6.1 对称型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SHDSL)433

12.6.2 ADSL2标准化434

12.6.3 甚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434

12.6.4 通用数字用户线(UDSL)435

12.7 配置xDSL435

12.8 其他DSL业务439

12.8.1 在DSL上传送语音439

12.8.2 基于DSL的VoATM441

12.9 本章回顾443

12.9.1 本章总结443

12.9.2 本章的关键术语447

12.9.3 关键术语测验447

12.9.4 选择题448

12.9.5 简答题449

12.9.6 实验项目449

第13章 电缆调制解调器系统及其技术451

13.1 以太网电缆452

13.1.1 CATV技术453

13.1.2 新的市场455

13.1.3 系统升级455

13.1.4 电缆调制解调器456

13.1.5 电缆调制解调器的功能458

13.1.6 电缆路由器的功能459

13.1.7 网络端口461

13.1.8 混合光纤/同轴电缆(HFC)系统462

13.1.9 信道分配465

13.1.10 频谱管理469

13.1.11 地址和子网掩码470

13.1.12 创建介质访问控制层(MAC)帧头471

13.1.13 变长子网掩码472

13.1.14 标准473

13.1.15 回传路径474

13.1.16 应用474

13.1.17 CATV的安全问题474

13.2 本章回顾475

13.2.1 本章总结475

13.2.2 本章的关键术语475

13.2.3 关键术语测验476

13.2.4 选择题476

第14章 蜂窝通信回顾479

14.1 第1至第4代蜂窝业务480

14.1.1 1G之前——移动通信业务(MTS)和改进的移动通信业务(IMTS)480

14.1.2 1G蜂窝通信482

14.1.3 2G——数字蜂窝通信、TDMA、CDMA482

14.1.4 数字蜂窝演化492

14.1.5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499

14.1.6 3G的推动力504

14.1.7 语音向数据的演化505

14.1.8 2.5代——GPRS和EDGE507

14.1.9 第三代无线通信系统(3G)508

14.2 Nextel和对讲电话的前景511

14.3 本章回顾515

14.3.1 本章总结515

14.3.2 本章的关键术语517

14.3.3 关键术语测验518

14.3.4 选择题519

14.3.5 简答题520

第15章 安全性和虚拟专用网(VPN)521

15.1 犯罪三角523

15.2 攻击者的思维523

15.2.1 垃圾搜寻524

15.2.2 并肩冲浪524

15.2.3 嗅探分析524

15.2.4 社会工程524

15.2.5 扫描和版本信息525

15.3 未授权访问526

15.3.1 密码526

15.3.2 默认系统开启527

15.3.3 缓存溢出527

15.3.4 恶意代码528

15.3.5 DoS(Denial of Service,拒绝服务)528

15.3.6 TCP SYN泛洪529

15.3.7 分布式DoS529

15.3.8 数据操纵530

15.3.9 IP欺骗530

15.3.10 会话重放和截获531

15.3.11 重路由531

15.3.12 拒认532

15.3.13 安全智能532

15.4 虚拟专用网(VPN)532

15.5 共享网络535

15.5.1 Internet535

15.5.2 性能535

15.6 外包536

15.6.1 网络地址转换(NAT)536

15.6.2 标准外包问题537

15.7 安全538

15.7.1 有关的安全问题538

15.7.2 为了保护站点安全而需做的努力539

15.7.3 存在的风险540

15.7.4 创建虚拟专用网542

15.8 密码学542

15.8.1 加密542

15.8.2 密钥处理544

15.8.3 认证545

15.8.4 IPSec的优势547

15.9 基于路由器的虚拟专用网549

15.10 基于防火墙的虚拟专用网550

15.10.1 虚拟专用网特定的盒551

15.10.2 吞吐量比较552

15.10.3 虚拟专用网组件的远程管理552

15.10.4 专用协议552

15.10.5 VoIP虚拟专用网552

15.10.6 虚拟专用网、终端站和安全性553

15.11 本章回顾553

15.11.1 本章总结553

15.11.2 本章的关键术语553

15.11.3 关键术语测验554

15.11.4 选择题555

15.11.5 案例研究55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