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樊纲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ISBN:7802077389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98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530页
- 主题词:公有制-宏观经济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公有制经济的理论实证分析1
第一节 理论模型与现实背景1
第二节 理论实证研究的目的与方法3
第三节 经济哲学观与分析角度6
第四节 理论基础:发展到今天的现代经济科学9
第五节 几点说明与建议10
第一篇 模型设定:公有制经济15
第一章 公有制经济及其基本矛盾15
第一节 公有制概念:基本经济关系15
第二节 公有制中个人的二重规定性与公有权的基本矛盾18
第三节 公有制的基本矛盾19
第四节 公有权主体的基本职能23
第五节 公有权主体=计划者=国家-政府27
第六节 计划者的目标函数30
第二章 各行为主体及其利益矛盾34
第一节 行为主体与理性行为假设34
第二节 个人35
第三节 公有制的基层单位:地方和企业38
第四节 利益目标、经济行为与利益矛盾40
第五节 各种特殊利益矛盾43
第六节 小结:公有权基本矛盾与各种利益矛盾46
第三章 公有制的两种运行机制49
第一节 经济运行机制的概念49
第二节 计划者主权机制53
第三节 排除一种可能性:无计划者主权机制56
第四节 多元主权机制57
第五节 现实中的两种运行机制61
第六节 小结:对若干理论概念的评价63
第二篇 总需求分析69
第四章 引论:收入分配与需求形成69
第一节 总需求及其构成69
第二节 公有制总需求分析的特征:收入分配决定总需求形成70
第三节 总需求分析基本模型71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货币增广与总需求规模76
第五节 公有制经济中的两种收入分配机制82
第六节 其他有关理论的比较与说明83
第五章 消费需求:收入幻觉消费理论86
第一节 理论参照系:积累—消费最优比例86
第二节 收入幻觉与个人高消费意向88
第三节 个人收入的构成与形式94
第四节 计划者主权机制下的收入分配96
第五节 多元主权机制下的收入分配100
第六节 消费需求的形成:储蓄倾向106
第七节 小结111
第八节 附录:收入幻觉消费理论的数理模型112
第六章 投资需求Ⅰ:计划投资118
第一节 引言118
第二节 计划者的积累责任和积累意向119
第三节 投资计划的偏差和投资需求波动121
第四节 政府的高增长意向:国家主权机制下计划投资的长期单向偏差126
第五节 “计划突变”和总需求膨胀133
第六节 个人与计划者的矛盾和计划投资需求的形成135
第七节 小结:积累与消费的矛盾和总需求规模的决定138
第七章 投资需求Ⅱ:兄弟竞争与基层投资140
第一节 基层单位的“投资企望”140
第二节 投资活动中基层单位之间的利益矛盾147
第三节 双曲线模型:计划者主权机制下的投资争议155
第四节 直接的兄弟竞争:多元主权机制下地方投资需求的形成160
第五节 企业负债与企业的“间接货币发放权”165
第六节 基层自主投资需求与总需求168
第八章 投资需求Ⅲ:私人利益在公益投资决策中的作用171
第一节 基本问题:公益经济决策的普遍性171
第二节 “公益投资的私人利益函数”173
第三节 利益矛盾与投资规模的决定175
第四节 小结:本章分析的一般意义177
第九章 储蓄、利率与投资179
第一节 储蓄与利率179
第二节 投资需求的利率刚性182
第三节 “利率杠杆”作用的不对称性187
第四节 利率与总需求188
第五节 公债189
第六节 所得税190
第七节 小结:几种计划者政策变量的综合分析191
第十章 货币供给与总需求形成193
第一节 统一性与从属性:公有制条件下货币供给体制的基本特征194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两种货币供给和调控机制197
第三节 间接控制失效的原因与条件198
第四节 货币供给机制与总需求形成202
第三篇 经济潜在总供给分析207
第十一章 引论:经济效率与经济潜在总供给207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207
第二节 与总供给水平相关的三个基本问题210
第三节 经济效率211
第四节 经济生产函数213
第五节 技术潜在总供给与经济潜在总供给217
第六节 实际总供给221
第十二章 劳动努力程度226
第一节 劳动努力程度的概念226
第二节 公有制下劳动者与管理者的基本特征228
第三节 劳动者的基本行为方式230
第四节 固定工资制度下的劳动努力程度递减趋势232
第五节 收入可变条件下的劳动努力程度233
第六节 生产责任制下劳动努力程度衰减的原因237
第七节 小结:劳动努力程度与经济潜在总供给240
第十三章 资本利用效率Ⅰ:企业资本利用241
第一节 计划者主权机制下的企业资本利用241
第二节 承包经营责任制:留利最大化248
第十四章 资本利用效率Ⅱ:配置效率252
第一节 引言:从资源配置角度考察资本利用效率252
第二节 资源部门间配置的两个一般性问题253
第三节 计划价格固定化与“合理亏损”256
第四节 区域配置、技术配置和规模配置264
第十五章 创新程度266
第一节 经济体制与创新程度266
第二节 创新激励267
第三节 创新空间270
第四节 非生产性创新或“反创新”272
第五节 小结: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273
第四篇 总供求缺口及其弥合277
第十六章 引论:总供求缺口277
第一节 基本概念:总供求缺口或总量短缺277
第二节 短缺的需求决定论281
第三节 公有制经济中短缺的原因283
第四节 超额总需求函数288
第五节 均衡概念:行为均衡与变量均衡292
第六节 总供求缺口的弥合:非均衡中的事后平衡298
第七节 附录:固定的相对价格与总量短缺299
第十七章 被迫储蓄302
第一节 一般概念:被迫替代302
第二节 被迫储蓄303
第三节 个人被迫储蓄的具体形成过程309
第四节 平衡错觉和被迫储蓄的动态效应313
第十八章 通货膨胀315
第一节 货币数量方程315
第二节 摩擦性通货膨胀317
第三节 基层推动型通货膨胀324
第四节 政策变动与公众反应:预期实现型通货膨胀327
第五节 小结331
第十九章 灰市交易与双轨价格制334
第一节 灰市交易的基本关系334
第二节 短缺集聚:无加价互惠交易339
第三节 灰市加价:供给刚性与灰色通货膨胀的特殊效应343
第四节 双轨价格机制347
第二十章 开放模型: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351
第一节 开放条件下的扩展模型351
第二节 国内短缺与进口需求352
第三节 创汇动机、比较利益与短缺的弥补356
第四节 外贸竞争、外贸条件恶化与寻租活动362
第五节 外债及其利用366
第五篇 短缺与增长373
第二十一章 引论:短缺下的增长与过度增长373
第一节 实际总供给与实际增长率373
第二节 短缺条件下的无限制增长375
第三节 短缺的社会经济负效益378
第四节 总共给函数:短缺压力下的过度增长381
第五节 过度增长389
第六节 过热常态392
第二十二章 资本成本递增、实际补偿不足与资本净增长率下降趋势397
第一节 高增长过程中边际资本成本递增与动态低效率397
第二节 过度增长中的资本补偿不足401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虚假增长与短缺的转移弥补404
第四节 补偿不足与实际积累率的下降407
第二十三章 过度增长中的“结构恶化”412
第一节 总供求缺口与结构失衡413
第二节 基础部门的特点与过度增长中发生“基础瓶颈”的必然性415
第三节 比价关系与经济结构恶化419
第四节 价格问题小结:不同的经济关系与不同的价格运动规律423
第二十四章 经济调整425
第一节 引言:经济调整的概念425
第二节 经济调整的原因:过热增长的净效益曲线426
第三节 经济调整的主体431
第四节 经济调整的主要内容与主要方式435
第五节 经济调整中增长率的下降与经济波动437
第二十五章 经济调整中的社会博弈441
第一节 计划者主权机制下的调整441
第二节 多元主权机制下的调整:社会博弈442
第三节 小结:经济波动与机制变换450
第六篇 机制变换与经济周期455
第二十六章 公有制两种经济运行机制的交替变换455
第一节 理论基础与理论假定455
第二节 经济机制的社会效益函数460
第三节 两种运行机制净效益函数的特征与机制选择464
第四节 运行机制的交替变换469
第五节 现实中的机制变换472
第二十七章 机制变换周期说477
第一节 公有制经济波动的典型形态477
第二节 机制变换周期说:理论模型480
第三节 初步的经验检验:中国的经济周期482
结束语487
参考书目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