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中的理性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会中的理性](https://www.shukui.net/cover/54/31715557.jpg)
- (美)乔治·桑塔亚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9096X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183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212页
- 主题词:社会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中的理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译者前言1
桑塔亚纳:在理想与现实之间1
第一章 爱3
变动不居的存在必有理想的目标3
营养与繁殖后代4
繁殖后代的优先地位5
爱,极度理想化,是庆祝形式首战告捷的颂歌5
爱,难以描摹7
一些片面的关于爱的理论8
性功能是爱的基础9
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责任的基础11
性爱的辉煌13
堕落源自不断增多、彼此竞争的各种本能14
既而激起的道德谴责15
心与世界相隔绝16
孩子气的理想17
所有的光芒都集中于爱的客体18
爱的三种环境18
该情感的主体性19
内在机械性结构控制着我们的选择20
不稳定的选择22
爱的本能性本质23
爱的理想性26
爱的全部领域27
爱的安乐死30
第二章 家庭33
家庭是自发产生的33
家庭协调着诸多自然的兴趣34
人生来幼稚,受教育的能力乃随之产生34
本来迟钝的人类逐渐获得智力35
教育比生育更为神圣35
父母的本能只关乎婴幼儿37
传递生命的火炬38
家庭在无意间获得了其他功能40
人性中的惰性41
家庭的暴政42
取消家庭的困难性43
取代家庭的可能性44
柏拉图之英雄共产主义46
当代相反的潮流47
个人主义在某种意义上讲是理性的48
驯化了的家庭49
可能实现的复原与重整50
繁衍后代亦是理想的一部分51
繁殖功能早已获得内在价值52
或可通过实验保障外部利益53
第三章 工业、政府与战争55
父权制经济55
国家的起源56
文明的三大作用56
潜在可能的理性57
财富的来源58
财富可能过量59
非理性的工业60
工业机巧、令人愉快的一面61
工业的暴政62
无法实现的解决办法63
政府的基础63
理性何以产生64
凶残而有用的暴君政体65
被征服的益处68
自由政府的起源68
古代政府之民主倾向69
帝国的和平70
名义上的军队与军队的实际状况71
军人不负责任的行为72
好斗是人的本性72
军营哲学73
军队的优点74
绝妙的罪行75
斗争中的绝对价值75
体育运动:战争的文明形态76
谁将建立世界利益共同体77
第四章 贵族理想79
一旦优越,将愈发优越79
优越:自然的起源与正当的特权80
不平等的好处81
关于胃部与四肢的寓言82
上述寓言的谬误82
神学理论更好地表达出了贵族理想83
天堂里的高楼84
如果上帝是人类的理想,上帝崇拜就是唯一的天堂85
性质不同,完美的意义也不同86
关于地位与能力相一致的理论87
该理论之谬误88
个人通常是软弱的89
论“羡慕”之吊诡90
令人痛苦的并不是不平等,而是遭受的苦难93
过分繁殖带来的危害94
令人乐观的启示95
贵族制度如何也会有益96
大自然的伤害,再加上人类的不公98
不公平现象变得合理的几个条件98
第五章 民主制度101
作为目的的民主与作为手段的民主101
自然民主社会向君主制发展102
人为的民主是特权的延伸102
理想与权宜103
大众有充分的理由不信任统治者;专家如果是理性的则可为共同利益服务104
人们妒忌杰出优越的人105
精英阶层具有代表性107
然而具有代表性的精英阶层必然走向腐朽107
古代的市民身份曾是一种特权108
现代工业性民主108
目前文明所面临的危险109
当前的文明是一种善吗?110
物质主义民主(materialistic democracy)的恐怖111
荣誉政体与社会主义贵族政体112
一切社会主义制度所面临的困难114
大众应有平民的立场与贵族的情感115
为理想目标而结成的组织会产生狂热倾向116
公共精神:民主制度的生命117
第六章 自由社会119
自然先于精神119
一切体验均系自由体验121
社会体验同样具有理想性121
“自我”即是一种理想121
浪漫的自我中心主义122
虚荣123
名声之多义性124
此中可能具有的理想性126
同志关系128
友谊的外部条件128
必须确定性别身份129
还要确定年龄身份130
友谊的要素130
个人喜好131
人:折射思想的媒介132
友爱以那种折射为基础133
媒介同样必须是透明的134
共同的志趣不可或缺135
夫妻间的友谊135
师徒之间的友谊136
忠于理想或忠于自然之间的矛盾137
自动地将英雄理想化的过程137
第七章 爱国精神139
创造性的社会环境无法直接感知,必须通过象征加以表现139
祖国模糊的界限:地理上的与道德上的140
情感与政治意义上的爱国精神142
土地与种族:理性所忠诚的第一客体143
种族之区别如果特色鲜明,将构成最大的区别144
“纯种的”种族在道德上可能是贫瘠的145
真正的民族性以某种确定的理想为方向146
本土的平民宗教极好地代表了国家147
国家与政府误导性的同一化148
竞赛性的或好战的爱国精神148
只有当人民支持的政府广为行善,排外的爱国激情才是理性的149
出生是偶然的,教养则会对理想产生影响150
这些影响是条件,可能会有所贡献151
这些影响不是最终的目标151
国家的象征可能是一个人,这个人可能会成为偶像153
封建制国家的表现形式(Feudal representation)敏感而有失偏颇154
君主制国家的表现形式(Monarchical representation)全面却不可依靠155
非人的象征物并不享受优越的地位156
爱国主义不是利己主义(self-interest),但对于那些有着理想性目标的社会人(socialman)除外157
第八章 理想社会159
合群本能:一切社会本能之所系159
该本能导致了良知——或云对集体意见的同情——的产生161
公众舆论的种种伪装162
神谕与启示162
理想是衡量一切存在的标准,但本身并不是一种存在164
自然纽带与理性纽带之对比165
不求助于人,而是求助于上帝;不求助于真实社会,而是求助于理想社会167
有意义的象征返回具体事物168
自然是命运的象征168
具有代表性的观念同样具有内在价值169
宗教与科学间接的认知性和直接的理想性170
神性与物质性之相反的现实172
神性与物质性概念将存在转译至人类的领域,人性由此得到了最高程度的发挥174
科学应当具有数学特性,宗教应当具有神人同形同性论特性175
本书小结176
本书主要术语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