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入门精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入门精要](https://www.shukui.net/cover/34/30162493.jpg)
- 瞿岳云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978750912305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32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547页
- 主题词:中医学-基本知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入门精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中医基础理论3
第1章 中医基础理论概论3
第一节 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3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的基本特点6
第三节 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9
第2章 阴阳五行11
第一节 阴阳学说11
第二节 五行学说22
第3章 藏象36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36
第二节 五脏37
第三节 六腑56
第四节 奇恒之腑60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63
第4章 气、血、津液73
第一节 气73
第二节 血78
第三节 津液81
第四节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82
第5章 经络85
第一节 经络学说概论85
第二节 十二经脉87
第三节 奇经八脉103
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应用109
第6章 病因112
第一节 外感113
第二节 内伤119
第三节 病理产物123
第四节 其他126
第7章 病机128
第一节 发病原理128
第二节 基本病机130
第8章 防治原则138
第一节 预防138
第二节 治则140
第二篇 中医诊断学149
第9章 中医诊断学概论149
第一节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150
第二节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151
第10章 问诊153
第一节 问诊的内容154
第二节 问现在症156
第11章 望诊174
第一节 全身望诊174
第二节 局部望诊179
第三节 望舌192
第四节 望排出物202
第五节 望小儿指纹203
第12章 闻诊205
第一节 听声音205
第二节 嗅气味207
第13章 切诊208
第一节 脉诊概述208
第二节 正常脉象212
第三节 病理脉象214
第四节 按诊221
第14章 八纲辨证227
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228
第二节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232
第15章 病因辨证238
第一节 六淫辨证238
第二节 情志辨证241
第16章 气血津液辨证244
第一节 气血病辨证244
第二节 津液病辨证248
第17章 脏腑辨证251
第一节 心病辨证251
第二节 肺病辨证257
第三节 脾病辨证261
第四节 肝病辨证266
第五节 肾病辨证271
第六节 胃肠胆膀胱病辨证275
第七节 脏腑兼病辨证281
第18章 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288
第一节 六经辨证288
第二节 卫气营血辨证292
第三节 三焦辨证295
第19章 病案298
第一节 中医病历书写通则298
第二节 中医病历书写格式300
第三节 中医病历书写示例312
第三篇 方剂学321
第20章 中药基础知识321
第一节 中药的性能321
第二节 中药的炮制324
第三节 中药的用法325
第21章 方剂学基础知识330
第一节 方剂的组成330
第二节 方剂的变化331
第三节 方剂的剂型332
第四节 方剂与治法333
第22章 解表剂335
第一节 辛温解表335
第二节 辛凉解表342
第三节 表里双解347
第23章 清热剂352
第一节 清气分热352
第二节 清热解毒354
第三节 清营凉血355
第四节 清脏腑热357
第五节 清虚热362
第24章 泻下剂365
第一节 寒下365
第二节 温下367
第三节 润下369
第四节 峻下370
第25章 和解剂373
第一节 和解少阳373
第二节 调和肝脾375
第三节 调和胃肠377
第四节 截疟379
第26章 温里剂380
第一节 温中祛寒380
第二节 回阳救逆382
第三节 温经散寒384
第27章 祛风剂386
第一节 疏散外风386
第二节 平息内风389
第28章 祛痰剂393
第一节 燥湿化痰393
第二节 清热化痰395
第三节 温化寒痰396
第四节 祛风化痰397
第29章 祛湿剂400
第一节 清热祛湿400
第二节 利水渗湿404
第三节 芳香化湿406
第四节 温化水湿408
第五节 祛风除湿411
第30章 润燥剂414
第一节 轻宣外燥414
第二节 滋润内燥416
第31章 理血剂420
第一节 活血祛瘀420
第二节 收敛止血425
第32章 理气剂429
第一节 行气429
第二节 降气433
第33章 消导剂437
第一节 消食导滞437
第二节 健脾消食439
第34章 补益剂441
第一节 补气441
第二节 补血444
第三节 补阴447
第四节 补阳449
第35章 安神剂451
第一节 滋养安神451
第二节 重镇安神453
第36章 开窍药455
第一节 凉开455
第二节 温开458
第37章 固涩剂460
第一节 固表止汗460
第二节 固肠止泻462
第三节 固精止遗464
第四节 固经止带465
第38章 驱虫剂468
第39章 涌吐剂470
第40章 痈疡剂471
第一节 外痈471
第二节 内痈474
第四篇 针灸学基础479
第41章 腧穴概论479
第一节 腧穴的发展、分类与命名479
第二节 十四经脉腧穴定位、主治、操作484
第42章 刺法概论521
第一节 毫针刺法521
第二节 针法、针感、补泻和出针524
第43章 灸法概论529
第一节 艾灸529
第二节 其他灸法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