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1997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应试综合辅导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1997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应试综合辅导](https://www.shukui.net/cover/22/30156259.jpg)
- 中国人民大学,冯特君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改革出版社
- ISBN:7800728471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420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43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1997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应试综合辅导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基础理论1
第一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总论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1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及其本质特征3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是富有强大生命力的科学4
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8
第一章 辩证的唯物论8
第一节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8
第二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10
第三节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能动作用12
第二章 唯物的辩证法13
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13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16
第三节 量变质变规律20
第四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21
第五节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23
第三章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26
第一节 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26
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运动28
第三节 辩证思维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1
第四节 真理32
第五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5
第四章 历史唯物论37
第一节 社会历史前提和社会结构37
第二节 社会形态及其发展43
第三节 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一般规律44
第四节 人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49
第五节 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与人的自觉活动53
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55
第五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实质55
第一节 劳动价值论是剖析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基础55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雇用劳动制度58
第三节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60
第六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67
第一节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67
第二节 金融资本的形成和金融寡头的统治69
第三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70
第四节 垄断资本在国际经济领域的统治71
第七章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73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73
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对抗性质74
第三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矛盾75
第四节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集中爆发78
第八章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经济关系及其矛盾79
第一节 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矛盾79
第二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80
第九章 资本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阶级实质81
第一节 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81
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82
第三节 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83
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84
第十章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84
第一节 资本主义向更高社会形态转化的必然趋势84
第二节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87
第三节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由之路89
第四节 社会主义首先在比较落后的国家变为现实91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民族特色93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和社会主义的现实93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与基本特征9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形式的多样性97
第四节 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98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0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00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101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102
第四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104
第二篇 中国革命史107
第一章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旧民主主义革命107
第一节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07
第二节 近代中国探索国家出路的斗争110
第三节 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111
第四节北洋军阀的统治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二次革命”113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和国民革命114
第一节 五四运动前夜的中国114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15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早期革命活动116
第四节 国共合作与统一战线的建立118
第五节 国民革命的兴起119
第六节 统一战线中争夺革命领导权的斗争119
第七节 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高涨121
第八节 国民革命的失败122
第三章 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救亡运动123
第一节 国民党新军阀对全国的独裁统治123
第二节 土地革命的开展和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探索123
第三节 中间派别的主张和活动126
第四节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127
第五节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新道路中的失误与历史性转折128
第六节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与国内和平的实现129
第四章 全民族抗日战争131
第一节 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发动131
第二节 国共两党的不同抗战路线132
第三节 坚持团结抗战与反对分裂投降的斗争134
第四节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135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严重困难局面136
第六节 抗日战争后期的两个中国之命运137
第七节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38
第五章 全国解放战争139
第一节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时局139
第二节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40
第三节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141
第四节 战略决战的胜利和国民党政权的覆灭144
第五节 中国革命的胜利146
第六章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147
第一节 新生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14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49
第七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难探索15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15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153
第三节“文化大革命”155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辟157
第一节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57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面推进159
第三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160
第三篇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61
第一章 科学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161
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161
第二节 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163
第三节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165
第二章 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66
第一节 坚持以尽快的速度发展国民经济166
第二节 经济发展应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167
第三节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168
第四节 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与健康发展169
第五节 发展科技教育,振兴经济170
第六节 控制人口、保护环境171
第三章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172
第一节 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17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173
第三节 非公有制经济175
第四章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76
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176
第二节 我国的经济体制及其改革179
第三节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80
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183
第一节 经济运行机制183
第二节 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84
第三节 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187
第四节 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190
第六章 完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19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19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配196
第三节 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199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201
第七章 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202
第一节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202
第二节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内容和基本形式204
第三节 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206
第八章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08
第一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208
第二节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治制度210
第三节 改革政治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12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214
第九章 发展统一战线,增强民族团结215
第一节 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215
第二节按“一国两制”实现国家统一216
第三节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17
第十章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20
第一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地位220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222
第三节 加强马克思主义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223
第十一章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224
第一节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24
第二节 加强党的建设225
第四篇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228
第一章 战后世界格局及其演变228
第一节 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228
第二节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230
第三节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233
第四节 世界进入格局转换的新时期236
第二章 当代主要西方国家237
第一节 美国237
第二节 日本240
第三节 西欧242
第三章 独联体与俄罗斯 东欧245
第一节 苏联的发展及其解体245
第二节 东欧及其剧变249
第三节 独联体和俄罗斯251
第四章 第三世界253
第一节 第三世界的崛起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253
第二节 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与面临的任务255
第三节 第三世界的对外关系255
第五章 中国的对外关系及其基本原则257
第一节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及其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257
第二节 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和对外关系的新局面257
第三节 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258
第六章 国际组织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作用259
第一节 国际组织的类型和作用259
第二节 联合国259
第七章 当今世界的主题与国际新秩序260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260
第二节 建立国际新秩序262
第二部分 理论联系实际265
第一章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265
第二章 十四大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288
第三章 当前国内外形势述评313
第三部分 时事政治332
第一章 国内外大事记(1996年2—6月)332
第二章 问答题342
附录1994—199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试题及参考答案360
一、1994年全国攻读硕士学位理科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试题及参考答案360
二、1994年全国攻读硕士学位文科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试题及参考答案369
三、1995年全国攻读硕士学位理科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试题及参考答案379
四、1995年全国攻读硕士学位文科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试题及参考答案388
五、1996年全国攻读硕士学位理科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试题及参考答案400
六、1996年全国攻读硕士学位文科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试题及参考答案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