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态生物化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李绍文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52812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65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7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生态生物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植物传粉的生态学和生物化学1
前言1
第一节 传粉2
一、非生物传粉2
二、生物传粉3
第二节 花色7
一、传粉者对花色的偏爱7
二、花色的化学8
三、花的导向16
四、传粉者对花色的选择作用18
五、人式花卉20
第三节 花的气味20
一、香味21
二、臭味22
三、花的气味和昆虫信息素24
四、香料物质25
第四节 花蜜26
一、蜜糖27
二、氨基酸和蛋白质28
三、脂类物质31
四、花外蜜31
第五节 花粉32
一、花粉的形态和功能32
二、花粉的化学万分34
三、大气中的花粉35
第六节 传粉的协同进化35
一、传粉的专化和进化36
二、协同进化的例证36
参考文献43
第二章 高等植物之间的生化关系45
前言45
第一节 异株克生的概念45
第二节 异株克生现象和克生化合物47
一、酚类化合物47
二、萜类化合物51
三、炔类化合物55
四、生物碱55
五、其他结构的化合物56
第三节 克生化合物的作用机制57
一、抑制和刺激57
二、抑制细胞分裂和伸长58
三、影响光合作用和生物合成59
四、干扰呼吸代谢和摄取59
五、克生化合物和植物激素60
六、土壤微生物的作用61
第四节 植物和寄生植物61
第五节 异株克生和农业62
一、作物残体的克生作用63
二、作物和杂草的相互干扰64
三、克生和轮作65
第六节 异株克生和林业与园艺67
参考文献69
第三章 植物毒互及其对动物的防御作用71
前言71
第一节 非蛋白质氨基酸72
一、碱性非蛋白质氨基酸72
二、酸性非蛋白质氨基酸74
三、芳香和杂环非蛋白质氨基酸75
四、含硒氨基酸78
五、具神经毒性氨基酸79
六、非蛋白质氨基酸的生态意义80
第二节 生氰糖苷82
一、生氰作用和生氰糖苷83
二、生氰糖苷的合成和降解84
三、哺乳动物的解毒机制87
四、生氰糖苷的多态现象和生态意义88
第三节 生物碱90
一、几种常见的植物生物碱91
二、生物碱的生物合成99
三、生物碱的生态意义100
第四节 蛋白质毒素101
一、相思子毒素101
三、胰蛋白酶抑制剂102
二、蓖麻毒素102
四、植物凝聚素103
第五节 不含氮毒素105
一、苷类化合物105
二、萜类化合物107
三、酚类化合物108
四、其他结构的化合物110
第六节 动物的中毒和解毒111
一、致毒作用类型112
二、解毒作用113
三、贮毒114
参考文献115
第四章 动物信息素117
前言117
一、绿藻信息素118
第一节 藻类信息118
二、褐藻信息素119
第二节 水生真菌的信息素121
第三节 昆虫信息素122
一、性信息素122
二、报警信息素140
三、踪迹信息素143
第四节 鱼类信息素145
一、惊吓反应和报警信息素145
二、性信息素145
第五节 哺乳动物信息素146
一、啮齿类信息素147
二、有蹄类信息素150
三、灵长类信息素151
参考文献153
第五章 植物中的动物激素及其类似物156
前言156
第一节 植物中的雌激素及其类似物157
一、甾醇类性激素157
二、激素类似物158
三、生殖调控160
四、植物中性激素的作用162
第二节 植物中的昆虫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163
一、昆虫保幼激素163
二、植物中的保幼激素164
三、植物中的保幼激素类似物164
四、抗保幼激素167
第三节 植物中的蜕皮激素及其类似物171
一、昆虫蜕皮激素171
二、植物蜕皮激素172
第四节 蜕皮激素前体物的作用177
第五节 植物中的昆虫信息素180
参考文献181
第六章 动物毒素及其防御作用184
前言184
第一节 有毒鱼类184
一、毒鱼类184
二、刺毒鱼类187
第二节 两栖动物的化学防御187
一、箭毒蛙毒素187
二、蟾蜍毒素188
第三节 毒蛇和毒蜥蜴189
一、毒蛇的种类和分布189
二、神经毒素190
三、心脏毒素197
四、肌肉毒素198
五、出血毒素199
六、蛇毒酶200
七、非毒组分202
八、毒蜥毒素203
第四节 昆虫的化学防御204
一、鞘翅目204
二、鳞翅目205
三、膜翅目207
第五节 蝎毒和蜘蛛毒212
一、蝎毒213
二、蜘蛛毒213
一、腔肠动物215
第六节 海生无脊椎动物毒素215
二、环节动物216
三、软体动物217
四、刺皮动物219
参考文献220
第七章 植食性昆虫对食物的选择222
前言222
第一节 植食性昆虫食性的分化223
第二节 有引诱作用的次生物质224
一、蝶蛾类的取食引诱剂224
二、蚜虫类的取食引诱剂228
三、甲虫取食引诱剂230
四、蝇类引诱剂232
五、产卵刺激剂233
第三节 有驱拒作用的次生物质236
一、蝶蛾类产卵和取食驱拒剂237
二、甲虫取食驱拒剂241
三、蚜虫取食驱拒剂243
四、切叶蚁的驱拒剂244
五、楝树的昆虫拒食剂245
六、实蝇产卵阻止信息素247
第四节 植物诱导防御247
一、诱导合成蛋白酶抑制剂247
二、增加毒素的合成248
三、释放吸引天敌的挥发物249
第五节 植物和植食性昆虫的协同进化254
一、生化协同进化理论的提出254
二、协同进化的例证256
三、植物对取食者的防御261
四、昆虫的反应265
五、对协同进化的质疑266
参考文献267
第八章 脊椎动物对食物的选择270
前言270
第一节 脊椎动物的化学感受270
一、嗅觉271
二、味觉272
三、味盲和嗅觉缺失273
第二节 植食鸟类对食物的选择273
一、皱领松鸡273
二、加拿大鹅275
三、其他鸟类276
第三节 家养动物对食物的选择277
一、对单个化合物的反应278
二、羊羔对食物中味道、能量和毒素的选择279
三、对植物中几种化学物质的反应280
第四节 野生动物对食物的选择284
一、大猩猩284
二、疣猴285
三、大熊猫286
四、重齿类289
五、啮齿类290
第五节 人对食品风味的嗜好292
一、甜味物质293
二、苦味物质301
三、酸味和咸味物质303
四、辣味物质303
五、气味化学305
六、调味剂和增味剂306
参考文献308
第九章植物和病原菌之间的生化关系310
前言310
第一节 植物抗病的生化基础310
一、植物体内原有的抗菌物质311
二、侵染后被活化的抗菌物质314
三、植物抗毒素315
第二节病原菌侵染植物的过程和致病毒素322
一、侵染过程和脱毒机制322
二、致病毒素324
参考文献329
第十章 植物对环境胁迫的适应332
前言332
第一节 水分胁迫332
一、干旱胁迫333
二、对渍水土的适应338
第二节 温度胁迫340
一、热带植物的光合作用341
二、热胁迫346
三、寒冷胁迫348
四、冰冻胁迫350
第三节 盐胁迫354
一、盐碱土和盐生植物354
二、氯化钠对植物的伤害355
三、细胞骨和隔离和泌盐356
四、渗透调节和耐盐357
第四节 有毒土壤359
一、有毒重金属359
二、某些非重金属元素毒性362
参考文献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