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化进程中党的领导制度与执政方式新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化进程中党的领导制度与执政方式新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20/30154737.jpg)
- 刘新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ISBN:978780109781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83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402页
- 主题词:乌苏里半岛-中世纪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化进程中党的领导制度与执政方式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虞云耀1
序言&万福义1
导论1
一、党的领导制度和政治体制、政治文明1
二、党的领导制度和国家政权的领导制度4
三、党的领导制度的功能7
四、党的领导制度与执政方式密不可分9
五、执政能力:党的领导制度与执政方式的体现14
(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分析视角14
(二)关于党的执政地位的合法性问题17
六、关于党的领导制度与执政方式问题研究的述评19
(一)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党的领导制度与执政方式问题19
(二)关于理顺党政关系的问题21
(三)关于党的组织制度、组织结构的改革完善问题23
七、全书的逻辑结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25
(一)党的领导制度与执政方式的体系:逻辑结构及其基本观点25
(二)研究方法27
第一章 历史方位: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党的领导制度与执政方式30
一、世界现代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30
(一)现代化的内涵和特点30
(二)正确认识国情、党情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与执政方式的逻辑起点38
二、中国的现代化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41
(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的探索历程41
(二)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保证46
三、党的领导制度与执政方式的传统优势、历史积弊和改革取向50
(一)党的领导制度与执政方式的传统优势50
(二)现行党的领导制度与执政方式存在的弊端52
(三)党的领导制度与执政方式改革的民主化、法治化取向56
第二章 探索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党的领导制度与执政方式60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60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的执政方略60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从两个角度比较65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的趋势与价值取向:协商民主、团结和谐67
二、对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的述评71
三、依法治国是党的领导制度与执政方式的根本转变82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对治国方略的探索82
(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原则和目标84
四、正确处理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的关系85
(一)关于“人治”和“法治”的关系85
(二)关于党的领导权威和国家法律权威的关系89
(三)关于党政关系91
(四)关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关系93
第三章 党内关系: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化98
一、从“革命党”到执政党:发展党内民主和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历史辩证法99
(一)“革命党”的传统:实行民主集中制更强调集中99
(二)执政党建设的规律:发展党内民主以推动人民民主104
(三)党内民主和民主集中制的关系108
二、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辩证统一关系111
(一)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111
(二)人民民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党内民主115
(三)正确处理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关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18
三、党内民主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121
(一)党务公开程度不够,党员民主参与渠道不够畅通,党员的民主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121
(二)党内选举缺乏民主、公开、竞争的机制和氛围122
(三)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不够健全124
(四)党委制不完善,作用发挥不充分126
(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有待于进一步扩大127
(六)党内民主监督机制不够健全128
四、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主要原则和重要举措130
五、党内民主选举:党内民主的增长点134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内选举的民主化进程134
(二)关于推进党内选举民主化的思考142
六、改革和完善党的集体领导制度,防止“以集体领导的外表掩盖个人专断的实质”144
(一)理顺党内权力授受关系,是加强和改进权力运行过程监督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144
(二)坚持和健全党委制,是强化党内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149
(三)正确处理党内专门监督机关和党委会的关系,是强化党内监督机制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156
第四章 党政关系:执政方式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159
一、探索新型的党政关系,使党的执政方式走向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160
二、党政关系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应当遵循的原则165
(一)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地位165
(二)坚持党政职能分开的正确方向166
(三)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依法确立党和国家政权的职能关系,形成权力制约机制169
(四)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174
(五)从我国实际出发,借鉴世界政治文明的先进成果和经验,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党政关系175
三、执政党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是党政关系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的关键环节177
(一)从理论上科学界定执政党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关系177
(二)思考和建议:理顺党和人大的关系180
四、改进党对政府的领导,加强党对政府的政治监督186
(一)关于执政党对政府的政治监督的基本理论186
(二)关于党同政府的关系的分析:民主与效率的辩证关系188
五、坚持党的领导和司法独立的原则,加强党对司法机关的政治监督194
(一)坚持和完善党对司法机关的领导,改革党对司法机关的领导方式194
(二)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思考197
第五章 党与社会的关系:政治决策和执政基础200
一、党的政治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201
(一)执政党政治决策的内涵和性质201
(二)政治决策的首要问题是符合人民的利益204
(三)群众路线是党的政治决策的根本路线208
(四)推进政治决策机制的民主化、科学化209
二、执政党的政治决策系统和特点212
(一)政治决策的组织结构系统212
(二)党委制是党的基本决策体制214
(三)政治决策运行机制的相关分析216
(四)执政党政治决策的特点222
三、公民政治参与、社会治理和党的执政基础224
(一)拓展领域:从公民政治参与的角度看人民群众参与党的工作和活动224
(二)强化功能: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看党的工作和活动方式的变革228
(三)拓展领域、强化功能的一个重要视角:将保持和维护社会公正作为党的执政理念235
四、保持党员先进性:党员队伍建设的永恒命题242
(一)建立健全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工作的基本做法和启示242
(二)思考和设想:科学发展观为构建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248
(三)思考和设想:构建保持党员先进性的五大机制251
五、推进党的组织体制的变革,为构建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创造良好的党内和社会环境260
(一)从政党体制变革和政党变革的趋势看我们党的组织体制的变革260
(二)关于推进党的组织体制变革的思考和设想264
第六章 研究党的执政规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273
一、党的执政规律:党的现代性274
(一)整合、公正——执政党的社会基础274
(二)民主、法治——执政党的制度安排277
(三)科学、发展——执政党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279
(四)开放、创新——执政党的政治理论社会化280
二、执政党文化的力量:党建文化的现代性282
(一)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变化要求加强执政党文化建设282
(二)培育先进的执政党文化284
(三)大力培育政党忠诚文化精神289
三、人才、干部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293
(一)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存在问题的体制机制分析293
(二)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现实背景和发展前景301
四、从十七大报告关于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看发展趋势308
结语 民主法治、公正和谐、团结统一:党的领导制度与执政方式变革发展的价值、制度、程序312
主要参考资料327
附录:近年来有代表性的工作研究成果333
关于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落实群众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问题的调查与思考333
关于崇文区党政领导人才的调研与思考342
依托北京市人才优势和中心城区区位优势构建引人引智机制356
树立新型服务理念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363
基层党建要强化服务功能369
关于发展党内民主的一些意见与建议373
后记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