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山地建筑设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山地建筑设计](https://www.shukui.net/cover/25/31486375.jpg)
- 卢济威,王海松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7112044715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17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27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山地建筑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基本概念1
(一)山地1
(二)地貌2
(三)山地地形3
(四)山地地肌7
二、山地开发的必要性及可行性10
(一)山地开发的必要性10
(二)山地建筑的可行性14
导论注释17
第一篇 观念篇19
第一章 传统观21
一、人类启蒙时期的山地观21
二、崇尚自然的东方山地观23
三、以人为中心的西方山地观24
四、中国传统山地建筑26
第一章注释34
第二章 哲学观35
一、“天人合一”自然观35
二、系统观36
(一)研究对象的整体性37
(二)研究体系的综合性37
第二章注释39
第三章 生态观40
一、山地生态观40
(一)山地生态观是“天人合一”自然观的必然体现41
(二)山地生态观是山地灾变历史反思的总结41
(三)山地生态观是景观研究的需要42
二、生态系统论42
三、山地生态系统的特征44
(一)地质的不稳定性45
(二)地形的复杂性45
(三)气候的多变性45
(四)水文的动态性45
(五)植被的重要性45
四、山地生态系统的协调原则46
(一)“共生”整体性原则46
(二)生态链调控原则46
(三)可持续发展原则46
第三章注释48
第四章 技—艺观49
一、山地建筑的技术属性50
二、山地建筑的艺术属性50
三、山地建筑的技—艺观51
第四章注释53
第二篇 设计篇55
第一章 山地建筑的自然影响因素57
一、地质57
二、地形57
(一)坡度特征57
(二)山位特征58
三、气候59
(一)日照61
(二)风状况64
(三)降水67
四、水文68
五、植被69
第一章注释70
第二章 山地建筑的形态71
一、概述71
(一)减少接地72
二、山地建筑的形态特征72
(二)不定基面73
(三)山屋共融77
三、山地建筑的接地形态81
(一)地下式82
(二)地表式85
(三)架空式101
四、山地建筑的形体表现107
(一)融入型107
(二)共构型110
(三)超越型112
五、山地建筑的空间形态113
(一)线网联系型121
(二)踏步主轴型121
(三)层台组合型123
(四)空间主从型126
(五)空间序轴型131
(六)空间穿插型132
第二章注释135
第三章 山地建筑与景观136
一、山地景观的特点136
(一)环境原生性137
(二)视景独特性143
(三)生态脆弱性143
(四)情感认同性144
二、山地建筑与景观145
(一)山地建筑——山地景观的组成部分145
(二)景观与观景146
(三)建筑布局与山地景观146
(一)景观生态设计148
(二)景观礼觉设计148
三、山地建筑的景观设计148
(三)景观空间设计158
(四)景观情感设计161
第三章注释165
第四章 山地建筑与交通166
一、山地交通的特点167
二、山地车行交通167
(一)纵坡设置168
(二)道路布线168
(三)道路截面174
(四)停车场地的设置176
三、山地步行交通178
(一)基本要求178
(二)踏步178
(三)联系建筑空间179
(四)联系城市空间182
四、山地机械传动交通185
第四章注释192
第五章 山地建筑与工程技术193
一、山地工程技术的要求193
(一)防灾193
(二)结构稳定194
(三)技术设施的满足195
二、山地工程技术的特点195
(一)山地工程技术的内在取向——生态观念的体现195
(二)山地工程技术的外在表现——技—艺观念的运用199
三、山地建筑的工程技术199
(一)绿化技术200
(二)水文组织203
(三)挡土墙211
(四)防水技术215
第五章注释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