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药用植物栽培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药用植物栽培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16/30149940.jpg)
- 杨继祥,田义新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91635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04页
- 文件大小:145MB
- 文件页数:423页
- 主题词:药用植物-栽培-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药用植物栽培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3
一、药用植物栽培学的内涵3
二、药用植物栽培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3
三、我国药用植物栽培概况4
四、药用植物栽培的特点6
五、发展药材生产的方向8
六、我国药用植物栽培种类与地理分布9
第二章 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18
第一节 药用植物的生长与发育18
一、生长和发育的概念18
二、药用植物各器官的生长发育19
三、药用植物生育进程和生长相关26
四、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27
第二节 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31
一、环境条件及其相互作用31
二、温度与药用植物生长发育31
三、光照对生长发育的影响35
四、药用植物与水38
五、土壤与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40
六、药用植物的相互影响——对等效应41
第三节 药材的产量与品质43
一、产量的含义43
二、产量的构成因素43
三、提高药材产量的途径44
四、药材的品质48
第三章 药用植物栽培制度与耕作54
第一节 栽培制度54
一、栽培制度的内涵54
二、栽培植物的布局54
三、复种55
四、单作与间、混、套作57
五、轮作与连作58
第二节 土壤耕作60
一、药用植物对土壤的要求60
二、土壤耕作的基本任务61
三、耕作的时间与方法61
第四章 药用植物繁殖与播种技术64
第一节 播种材料和繁殖64
一、播种材料64
二、播种材料的特点与繁殖方式65
第二节 播种76
一、种子准备及播种量76
二、种子清选和处理77
三、播种时期79
四、播种方式80
第三节 育苗81
一、保护地育苗82
二、露地育苗87
三、无土育苗87
第四节 移栽89
一、栽植前的准备89
二、栽植时期和方法89
三、栽植密度90
四、栽后保苗措施90
第五章 田间管理92
第一节 常规田间管理92
一、间苗与补苗92
二、中耕培土和除草92
三、施肥94
四、灌溉与排水96
第二节 植株调整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98
一、草本药用植物的植株调整98
二、木本药用植物的植株调整100
三、生长调节剂的应用104
第三节 其他田间管理105
一、搭架105
二、遮荫105
三、防寒越冬107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108
一、植物检疫108
二、农业防治108
三、生物防治109
四、理化防治109
第六章 药用植物的采收与产地加工112
第一节 采收112
一、采收时期112
二、采收方法116
第二节 药用植物的产地加工116
一、加工的目的和意义116
二、加工方法117
第七章 药用植物生产技术的现代化120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工业化生产121
一、植物细胞培养与工业化生产121
二、药用植物细胞工业化生产的流程与工艺要求123
三、提高药用植物细胞培养生产效率的技术127
第二节 药用植物的离体快繁与脱毒技术130
一、药用植物离体快繁与脱毒技术的意义130
二、药用植物离体快繁的发展131
三、药用植物离体快繁的方法131
四、药用植物脱毒技术134
第八章 根及根茎类药材141
第一节 人参141
一、概述141
二、植物学特征142
三、生物学特性142
四、栽培技术161
五、收获182
六、加工技术183
第二节 西洋参191
一、概述191
二、植物学特征191
三、生物学特性191
四、栽培技术196
五、收获与加工201
第三节 三七203
一、概述203
二、植物学特征203
三、生物学特性203
四、栽培技术206
五、采收与加工209
第四节 黄连210
一、概述210
二、植物学特征211
三、生物学特性211
四、栽培技术214
五、采收与加工219
第五节 白芷219
一、概述219
二、植物学特征219
三、生物学特性220
四、栽培技术221
五、采收与加工224
第六节 当归224
一、概述224
二、植物学特征225
三、生物学特性225
四、栽培技术228
五、采收与加工231
第七节 乌头232
一、概述232
二、植物学特征233
三、生物学特性233
四、栽培技术234
五、采收与加工237
第八节 龙胆239
一、概述239
二、植物学特征239
三、生物学特性240
四、栽培技术242
五、采收与加工243
第九节 黄芪244
一、概述244
二、植物学特征244
三、生物学特性245
四、栽培技术246
五、采收与加工248
第十节 甘草249
一、概述249
二、植物学特征249
三、生物学特性250
四、栽培技术251
五、采收与加工252
第十一节 山药253
一、概述253
二、植物学特征254
三、生物学特性254
四、栽培技术255
五、采收与加工258
第十二节 大黄259
一、概述259
二、植物学特征259
三、生物学特性260
四、栽培技术261
五、采收与加工262
第十三节 天麻263
一、概述263
二、植物学特征263
三、生物学特性264
四、栽培技术267
五、天麻的采收、贮藏与加工272
第十四节 地黄273
一、概述273
二、植物学特征273
三、生物学特性273
四、栽培技术274
五、采收与加工276
第十五节 党参277
一、概述277
二、植物学特征277
三、生物学特性278
四、栽培技术278
五、采收与产地加工280
第十六节 丹参280
一、概述280
二、植物学特征281
三、生物学特性281
四、栽培技术282
五、采收与加工284
第十七节 太子参284
一、概述284
二、植物学特征284
三、生物学特性285
四、栽培技术286
五、采收与加工288
第十八节 柴胡288
一、概述288
二、植物学特征289
三、生物学特性289
四、栽培技术290
五、采收与加工291
第十九节 川芎291
一、概述291
二、植物学特征292
三、生物学特性292
四、栽培技术293
五、采收与加工295
第二十节 延胡索295
一、概述295
二、植物学特征296
三、生物学特性296
四、栽培技术298
五、采收与加工300
第二十一节 贝母301
一、概述301
二、植物学特征302
三、生物学特性304
四、栽培技术305
五、采收与加工310
第九章 花类药材312
第二十二节 西红花312
一、概述312
二、植物学特征312
三、生物学特性313
四、栽培技术315
五、采收与加工317
第二十三节 红花317
一、概述317
二、植物学特征317
三、生物学特性318
四、栽培技术320
五、采收与加工323
第二十四节 菊花324
一、概述324
二、植物学特征324
三、生物学特性325
四、栽培技术326
五、采收与加工328
第二十五节 金银花330
一、概述330
二、植物学特征330
三、生物学特性330
四、栽培技术331
五、采收与加工335
第十章 果实种子类药材336
第二十六节 薏苡336
一、概述336
二、植物学特征336
三、生物学特性337
四、栽培技术340
五、采收与加工342
第二十七节 罗汉果342
一、概述342
二、植物学特征342
三、生物学特性343
四、栽培技术346
五、采收与加工350
第二十八节 砂仁350
一、概述350
二、植物学特征350
三、生物学特性351
四、栽培技术353
五、采收与加工355
第二十九节 山茱萸355
一、概述355
二、植物学特征355
三、生物学特性356
四、栽培技术358
五、采收与加工360
第三十节 枸杞361
一、概述361
二、植物学特征361
三、生物学特性361
四、栽培技术364
五、采收与加工367
第十一章 皮类药材368
第三十一节 杜仲368
一、概述368
二、植物学特征368
三、生物学特性369
四、栽培技术369
五、采收与加工372
第三十二节 肉桂373
一、概述373
二、植物学特征374
三、生物学特性374
四、栽培技术374
五、采收与加工376
第十二章 全草类药材378
第三十三节 细辛378
一、概述378
二、植物学特征378
三、生物学特性379
四、栽培技术381
五、采收与加工384
第三十四节 薄荷385
一、概述385
二、植物学特征385
三、生物学特性386
四、栽培技术388
五、采收与加工396
第三十五节 鱼腥草398
一、概述398
二、植物学特征399
三、生物学特性399
四、栽培技术400
五、采收与加工401
主要参考文献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