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方自治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地方自治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36/31449525.jpg)
- 高应笃 著
- 出版社: 台湾中华书局
- ISBN:
- 出版时间:1982
- 标注页数:532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55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地方自治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地方自治史的发展1
第一节 欧美的地方自治1
一、英国地方自治的发源1
二、法国地方自治的缓进4
三、美国地方自治的登峰造极6
第二节 中国的地方自治12
一、中国历代地方行政的自治史迹12
二、中国地方自治史的演进26
第二章 地方自治的意义44
第一节 地方44
第二节 自治46
第三节 地方自治47
一、地方自治词义的辨析47
二、地方自治的定义50
第四节 中国地方自治52
一、以中国所辖法定区域的居民,组织地方自治团体,为实施地方自治的主体53
二、以法律规定为地方自治实施的范围55
三、以中央政府为地方自治的监督59
四、以立法与行政机关的分工合作为处理地方公共事务的方式61
五、以直接民权督策地方自治的进行62
六、以谋建设地方,实行三民主义为地方自治的目的63
第三章 地方自治团体的要素66
第一节 区域66
一、自治区域的意义66
二、自治区域的划分标准67
三、自治区域的整理70
四、自治区域与国家行政区域的区别71
五、吾国地方行政区划现况72
第二节 居民75
一、居民的意义75
二、居民的种类75
三、居民的权利义务76
四、居民与公民的区别77
五、公民特定资格的解释78
第三节 自治权81
一、自治权的意义81
二、自治权的授与方式82
三、自治权行使的限制89
第四章 地方自治团体的性质92
第一节 地方自治团体的意义92
第二节 地方自治团体的性质93
一、从地方组织上研究93
二、从地方制度上研究102
第五章 地方自治团体的组织105
第一节 地方自治团体的组织概念105
一、组织105
二、地方自治团体组织106
第二节 地方自治团体组织的要件与分析107
一、组织的要件107
二、组织的分析108
第三节 地方自治团体的组织型态109
一、立法机关的组织型态109
二、行政机关的组织型态112
三、省县市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型态115
第四节 地方自治团体的组织概要117
一、立法机关117
二、行政机关142
第六章 地方自治团体的人事159
第一节 地方自治团体的人事概念159
第二节 地方自治团体人事制度的建立161
第三节 地方自治团体的人事任选163
一、公务人员的任用163
二、公职人员的选举166
第四节 地方自治团体的人事训练171
一、人事训练机构171
二、人事训练编组方法172
三、人事训练要旨173
四、人事训练课程173
五、人事训练对象174
六、人事特别训练175
第五节 地方自治团体的人事考绩176
一、关於分类职位公务人员的考绩176
二、关於民选行政首长的考绩179
第六节 地方自治团体的人事薪俸、惩戒、保险、退休与抚恤183
第七节 各国地方自治团体的人事制度简述191
一、英国191
二、美国192
三、法国193
四、日本194
第七章 地方自治团体的权责划分196
第一节 权责划分的意义196
第二节 权责划分的标准196
一、中央的权责197
二、地方的权责199
第三节 权责划分的问题202
一、问题的所在202
二、问题的解决途径203
第四节 民主国家的自治事项与委办事项209
一、大陆制国家的自治事项与委办事项209
二、英美制国家的自治事项与委办事项211
第八章 地方自治团体的会议法则214
第一节 会议法则的意义214
第二节 会议法则的渊源217
第三节 会议法则的功用218
一、发扬民主精神218
二、表现和谐秩序220
三、增进议事效能222
第四节 会议法则的程序222
一、动议的步骤223
二、讨论224
三、表决225
第五节 会议法则的基本原则226
一、服从多数226
二、尊重少数227
三、重视程序228
四、化异为同229
第六节 会议法则的改进230
一、会议法则的改进动机230
二、会议法则的力求完善230
第七节 会议法则的时代任务231
一、适应群众活动时代的需要231
二、适应民主时代的需要232
三、适应科学时代的需要232
第九章 地方自治团体的选举234
第一节 选举与选举权的概念234
第二节 选举权的性质235
一、权利说235
二、职务说236
三、权利兼职务说237
第三节 选举的方法237
一、普通选举238
二、平等选举241
三、直接选举242
四、秘密选举243
第四节 被选举权244
一、被选举权的意义244
二、被选举权与选举权的区别244
三、被选举权取得的要件245
第五节 选举投票252
一、自由投票253
二、强制投票253
三、出席投票254
四、缺席投票254
第六节 选举区256
一、种类256
二、划分方法258
第七节 地域代表制与职业代表制259
一、地域代表制259
二、职业代表制265
第八节 选举与提名267
一、选举提名的概念267
二、美国的提名制度268
三、英国的提名制度269
四、中国采行的制度270
第九节 选举监察272
一、选举监察的概念272
二、选举监察机关的组织273
三、选举监察机关的职权275
四、选举监察制度的借镜276
第十节 选举诉讼278
一、选举诉讼的概念278
二、选举法规关於诉讼的规定279
三、民主国家选举诉讼审判的法例280
第十一节 妨害选择的取缔与处罚284
一、妨害选举的取缔与处罚的概念284
二、妨害选举取缔的规定285
三、妨害选举的处罚287
四、民主国家妨害选举取缔及处罚的法例288
第十章 地方自治团体的罢免297
第一节 罢免权的概念297
第二节 中国罢免权的行使298
一、罢免人及被罢免人298
二、罢免案提出应具备的手续299
三、罢免案之连署与处理300
四、罢免事务的办理301
五、罢免案投票与结果的处理302
六、罢免无效与罢免诉讼303
第三节 民主国家的罢免制度304
一、罢免权行使的对象304
二、罢免权行使的限制307
第四节 罢免权的实施方法311
第五节 罢免权行使的一般概况313
一、民主国家的罢免情况313
二、中国的罢免情况314
第十一章 地方自治团体的创制316
第一节 创制权的概念316
第二节 中国地方自治团体创制权的行使318
一、研订创制法规的由来318
二、创制法规的内容318
第三节 民主国家的创制制度327
一、创制的对象327
二、创制的形式330
三、创制的范围331
四、创制的方法336
五、创制案签署与通过的额数338
第四节 创制权实施的情况340
一、创制案各国实施的概况340
二、创制案不为人民乐於接受的原因342
第十二章 地方自治团体的复决343
第一节 复决权的概念343
第二节 中国地方自治复决权的行使344
一、研订复决法规的由来345
二、复决法规的内容345
第三节 民主国家的复决制度349
一、复决的范围349
二、复决的种类351
三、复决案的提出354
四、复决的限制356
五、复决的程序358
第四节 复决案的实施情况359
一、采行宪法复决的情况360
二、采行普通法律复决的情况361
三、复决案实施的趋势及其原因361
四、复决制对於民主政治的贡献362
第十三章 地方自治团体的事业364
第一节 地方自治团体事业的意义364
第二节 地方自治法规所规定的自治事业365
一、地方自治开始实行法的规定365
二、省县自治通则草案的规定368
三、台湾省各县市实施地方自治纲要的规定371
第三节 地方自治事业及其完成的标准374
第四节 地方自治事业的发展与督导考核380
一、督导考核地方自治事业的主要目的381
二、督导考核地方自治事业的办法382
第五节 地方自治事业发展的趋向387
一、确立事业的重心387
二、实行地方自治事业的新政策388
第六节 民主国家的地方自治事业391
一、英国的地方自治事业391
二、法国的地方自治事业393
三、美国的地方自治事业395
四、日本的地方自治事业398
第十四章 地方自治团体的财政400
第一节 地方自治团体的财政概说400
第二节 地方自治团体的税源划分401
一、民主国家自治税源的划分制度401
二、中国地方自治财政的税源划分403
第三节 地方自治团体的补助款409
一、县(市)部分410
二、乡镇(市)部分411
第四节 公共造产412
一、公共造产的意义413
二、公共造产的事业种类413
三、公共造产的成效413
四、公共造产的资金414
五、公共造产的土地与劳力415
六、公共造产收益的处理415
第五节 地方自治团体的财务管理416
一、预算与会计416
二、决算与审计417
三、公库制度418
第六节 民主国家的自治财政概述419
一、英国的自治财政419
二、美国的自治财政421
三、法国的自治财政423
四、日本的自治财政425
第十五章 地方自治团体的监督428
第一节 地方自治团体的监督意义428
第二节 地方自治团体的监督方式429
一、立法监督429
二、行政监督432
三、司法监督436
四、考试监督441
五、监察监督442
第三节 地方自治监督权的分类443
一、一般性监督权的分类443
二、中国地方自治监督权的分类444
第四节 地方自治团体的监督趋势446
一、地方自治团体监督的新趋势446
二、地方自治团体监督新趋势的因素446
第十六章 地方自治的指导方针——国父地方自治学说449
第一节 地方自治的有关名词释义449
第二节 地方自治的哲学基础452
第三节 地方自治的伦理观念454
第四节 地方自治的民本思想456
第五节 地方自治的法治主义458
第六节 地方自治的自由真谛460
第七节 地方自治的平等新义462
第八节 地方自治的均权制度463
第九节 地方自治的权能划分465
第十节 地方自治的直接民权467
第十一节 地方自治的组织体系470
第十二节 地方自治的人事管理472
第十三节 地方自治的职务分类475
第十四节 地方自治的土地政策477
第十五节 地方自治的社会福利479
第十六节 地方自治的教育主张481
第十七节 地方自治的经济建设484
第十八节 地方自治的财政来源492
第十九节 地方自治的实施程序495
第二十节 地方自治的运用方式497
第二十一节 地方自治的理想目标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