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汉语动词直接做定语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汉语动词直接做定语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39/30141097.jpg)
- 李晋霞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05541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46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255页
- 主题词:汉语-定语-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汉语动词直接做定语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一&张国宪6
序二&李宇明6
第1章 概论6
1.1 结构特点6
1.2 研究现状8
1.2.1 动词能否直接做定语8
1.2.2 动词的词类与功能属性11
1.2.3 动名组配的音节模式13
1.3 主要分歧25
1.3.1 语法单位的定性25
1.3.2 动词的句法功能28
1.3.3直接做定语的动词是不是动词31
1.4 本书的理论、方法和主要内容31
第2章 典型性对定中“双音节动词+双音节名词”的影响33
2.1 名词的典型性33
2.1.1 生命度34
2.1.2 具体度35
2.1.3 个体度37
2.1.4 自足度38
2.2 动词的典型性45
2.2.1 动词的典型性45
2.2.1.1 及物性45
2.2.1.2 变化性48
2.2.1.3 有界性50
2.2.1.4 动作性53
2.2.2 构造方式与“界”性特征54
2.2.2.1 附加式动词54
2.2.2.2 联合式动词56
2.3 小结58
第3章 格式义对定中“双音节动词+双音节名词”的制约60
3.1 格式义60
3.2 格式义对动词的制约61
3.2.1 客观性61
3.2.2 具体性64
3.2.2.1 行为动词与非行为动词64
3.2.2.2 特征动词与非特征动词64
3.3 格式义对名词的制约67
3.3.1 语义场67
3.3.1.1 分类义场68
3.3.1.2 家族相似性义场68
3.3.2 非语义场70
3.3.2.1 专有名词70
3.3.2.2 限量名词70
3.3.2.3 “v+n”式名词71
3.3.2.4 “a+n”式名词72
3.3.2.5 通称名词与非通称名词72
3.3.2.6 泛指名词与非泛指名词72
3.3.2.7 语义非自足名词73
3.4 分类性75
3.5 意义互选性77
3.5.1 从名词看动词77
3.5.2 从动词看名词80
3.5.3 不能首先激活定中关系的动名组配81
3.5.3.1 动宾缺省81
3.5.3.2 定中冗余82
3.6 构造方式与概念层次83
3.6.1 联合式与支配式85
3.6.2 联合式与附加式、补充式88
3.7 小结90
第4章 “双音节动词+双音节名词”的语义关系93
4.1 语义关系分类93
4.2 语义角色对结构类型偏向性的制约95
4.2.1 优先序列98
4.2.2 与“充当主语、宾语的语义角色优先序列”的对比107
4.3 非格关系“双音节动词+双音节名词”113
4.4 小结114
第5章 “双音节动词+双音节名词”的理解因素与认知特征116
5.1 定中“双音节动词+双音节名词”的属性116
5.1.1 语法属性116
5.1.2 概念属性118
5.1.3 语体属性119
5.2 优先理解模式的制约因素121
5.2.1 歧义的类型学原因121
5.2.2 优先理解模式的竞争类型123
5.2.3 优先理解模式的制约因素125
5.2.3.1 单义的可预测性125
5.2.3.2 优先理解模式的制约因素127
5.2.3.3 不同制约因素之间的关系140
5.2.3.4 优势理解向劣势理解的转化142
5.3 “双音节动词+双音节名词”的认知特征142
5.4 小结146
第6章 “双音节动词+双音节名词”的语法化148
6.1 语法化及内在机制148
6.2 语法化的后果149
6.3 名词词义的抽象化150
6.3.1 名词空间义的丧失150
6.3.2 名词术语义的丧失152
6.3.3 名词性质义的驱动153
6.4 动词的功能变异154
6.4.1 动词直接做定语与非谓形容词做定语的差异155
6.4.2 非谓形容词的非匀质性159
6.4.3 以动性成分为基础的非谓形容词的构成条件161
6.5 词汇化162
6.5.1 词汇化的常见表现形式162
6.5.2 词汇化的制约因素165
6.5.2.1 语义核心165
6.5.2.2 构词法169
6.5.2.3 模式构词174
6.5.2.4 歧义175
6.5.2.5 组配显义177
6.5.2.6 使用频率177
6.6 小结178
第7章 结语180
附录一186
附录二191
参考文献226
后记238
专家评审意见&邵敬敏238
专家评审意见&陆丙甫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