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数字化时代的语言学习认知机制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数字化时代的语言学习认知机制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24/31384381.jpg)
- 霍云贞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20327145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30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249页
- 主题词:语言学习-认知科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数字化时代的语言学习认知机制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视听化教材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1
第一节 视听化教材的应用现状及使用误区1
一 视听化教材使用误区2
二 视听化教材使用现状的调查发现3
第二节 视听化教材对语言教学的影响与研究4
一 多媒体学习对语言教学的影响4
二 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6
三 本课题的研究方案7
四 研究内容简介7
五 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思路10
第二章 语言是怎样学会的13
第一节 “听”与“说”——“哑巴英语”和“瞎子汉语”13
一 语言背景14
二 实验对话15
三 “听”决定了“说”17
第二节 自由地“译来译去”19
一 Thomas的汉语瓶颈19
二 对照Thomas的父母20
三 “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存在吗21
四 第二语言学习的生理机制24
五 语言符号与英语思维26
六 双语对大脑的影响28
七 语言的切换与身份认同29
第三节 Stanley语言学习的故事31
一 Stanley的学前阶段31
二 语言是怎样学会的?——教材教法33
三 语境中学习词汇——故事阅读35
四 语音记忆源于重复——成串的语音37
五 自然拼读法37
六 阅读的关注点是思维40
七 多通道加工信息——像学母语一样学外语的方法TPR40
八 音—图结合的外语思维训练43
第四节 跟妈妈学说话44
一 广播、电视、妈妈44
二 有效输入与输出45
三 英语是外语,不是二语46
四 如何维持外语环境47
五 语言学习中的序列法和生成法48
六 语言的浸没与启动50
第三章 语言学习的教材和教法52
第一节 诵读识字教学模式52
一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53
二 诵读识字教学方法55
第二节 汉语识字启示英语词汇教学57
一 教材——主题图片让词汇学习鲜活真实58
二 教法——思维导图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60
第三节 教师与教学范式65
一 教师信念决定教学范式65
二 教学范式的变革67
三 造成“哑巴英语”的根源68
四 测评与教学69
五 一本小书反映出学习理念70
六 以图示义71
七 图式释义73
八 视觉语法74
九 多通道释义加工76
十 教学方法的演变77
第四节 经典歌曲赏析——英语学习的有效方法78
一 歌曲是文化的载体78
二 丰富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情操79
三 歌曲赏析的实践意义80
四 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80
五 课程的调查及发现80
第五节 记忆的生存加工优势和情境教学81
一 生存加工是独特、神秘、强大的记忆编码程序82
二 一次成功的教学实践83
三 追踪回访的发现84
四 对教学的启发和应用85
五 深度学习的金字塔理论85
六 生存加工的编码程序87
第四章 听书or读书?读图or读文?89
第一节 为什么听书?“听”与“看”的博弈89
一 听书是怎样的体验?90
二 听什么样的书?90
三 广播剧比广播阅读容易听,为什么?91
四 如何听书?92
第二节 “听书”还是“看书”96
一 听书的节奏96
二 “听书”时可以“一心二用”?97
三 具有“宜听性”的畅销书98
四 关于“听书”的调查99
五 语速的“快”与“慢”100
六 小结101
第三节 “听书”与“看书”的测试101
一 选择材料的原则102
二 测试过程102
三 数据收集和分析102
四 测试结果分析104
五 反思105
六 教学建议108
第四节 从“听书”到“读图”——新的科技症108
一 多“官”齐下方成活108
二 惯性浅阅读的实验研究110
三 深度阅读与心流体验112
四 拒绝低幼娱乐,保持清醒思考116
五 深度阅读的品质及培养117
六 听书、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118
第五章 关于《洛丽塔》的阅读实验121
第一节 实验材料的选择121
一 作者简介122
二 纳博科夫的阅读观123
三 纳博科夫的读者观124
四 小说简介129
五 小说中译本对比129
六 电影的对比134
第二节 实验的实施过程137
一 实验材料137
二 实验实施过程137
三 初选被试137
四 问题设计138
五 实验基本情况对比140
六 回看与否141
七 深度访谈143
八 有声思维很有料145
第三节 实验分析及发现148
第四节 研究的初步结论153
一 信息加工模式与思维想象153
二 信息量与阅读模式154
三 阅读模式对写作的影响156
第五节 对教学启示与建议157
一 应对碎片化阅读157
二 阅读文学与审美157
三 思维训练的神经机制158
四 如何把握问题的设置158
五 教学中要防止“阅读浅层化”159
六 小结160
第六章 关于《汤姆·索亚历险记》的阅读实验161
第一节 专业对话张珊珊老师161
一 选取《汤姆·索亚历险记》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164
二 小说内容简介164
三 小说的宜读性与深刻性165
四 轻松有趣,内涵丰富166
五 对话马克·吐温166
六 儿童文学的翻译167
第三节 文本、电影及音频赏析167
一 从文本欣赏看语言风格和人物个性刻画167
二 电影对比170
三 听书与读书的实验173
第三节 实验的设计及实施174
一 大学生组174
二 小学高年级读文与观影的实验设计176
三 平原四中实验179
第四节 小学和初中读文组实验数据分析及发现181
一 小学组——我们喜欢真人181
二 初中组——男女搭配,干活不累?182
三 小学组少部分被试关注到的细节184
四 小学和初中阅读文本的被试选择最具概括性的图片185
五 小学和初中被试的选择都表现出不仅关注色彩,更关注内容187
六 分析归纳被试的描述发现选择的规律性189
第五节 小学和初中读文组与观影组的差异性对比189
一 理由阐析详略有别189
二 小学、中学、大学的差别191
三 小学组和初中组图片选择的差异192
四 造成差异的影响因素194
第六节 批注式阅读的分析194
一 密不透风的注释,细致入微的详解195
二 懒于阅读的高中生197
三 真正的阅读是否应该设置问题198
四 批注式阅读≠深度阅读198
五 冷静看待受热捧的批注式阅读199
第七节 关于语言学习的非主流声音199
一 配备的教材199
二 通用的教法200
三 教师的苦衷201
四 对比民国课本201
五 独特的建议:通过放松阅读来“排毒”202
第七章 数字时代的语言学习204
第一节 数字化学习的社会背景204
第二节 数字化学习的理论基础210
一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210
二 认知学习理论212
三 建构主义理论215
第三节 数字时代的学习变革217
一 自主学习217
二 合作学习218
三 探究学习220
第四节 数字时代的外语教学实践与研究222
结语228
后记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