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法治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作用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胡玉鸿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ISBN:9787509398500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86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403页
- 主题词:道德-关系-法制-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法治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作用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法治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必要性5
第一节 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5
一、法律与道德的基本关系5
二、最低限度的形式道德8
三、最低限度的实质道德16
第二节 法律是解决争议的最终规范26
一、法律的权威性27
二、法律的强制性31
三、司法的终局性34
第三节 道德问题转换为法律问题的可能37
一、道德问题的特性38
二、伤害原则40
三、冒犯原则43
四、法律家长主义46
五、法律道德主义48
第二章 法治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法律机制53
第一节 法治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立法机制53
一、以立法民主机制化解普遍的道德难题54
二、以立法科学机制调整法律的道德化59
第二节 法治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执法机制65
一、依法行政与文明执法65
二、干预机制68
三、服务机制70
四、预防机制72
第三节 法治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司法机制73
一、法治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方式的司法转向74
二、“道德”参与司法的法律方法79
第四节 法治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守法机制87
一、公民美德与全民守法的逻辑衔接88
二、公民美德与全民守法的共享要素93
三、公民美德的培育与全民守法98
四、全民守法的形成与公民美德103
第三章 法治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法律方式112
第一节 对基本道德拟定细化标准112
一、基本道德的抽象化及其延伸特点113
二、细化道德标准的法律方式117
第二节 对道德演进予以法治干预129
一、彰显被遗忘的道德130
二、重拾被放逐的道德135
三、助力新生长的道德143
第三节 对具体案件进行个别平衡146
一、法律适用个别化的法理定位147
二、法律适用个别化的正当证成149
三、法律适用个别化的考量因素152
四、法律适用个别化的思维方法157
第四章 忠诚义务法律化的必要性及其限度163
第一节 忠诚意识的匮乏及其成因分析163
一、“忠诚”的词义163
二、现代社会忠诚意识的匮乏164
三、忠诚意识匮乏的原因分析165
第二节 忠诚上升为法定义务的正当性与必要性169
一、忠诚义务法定化的正当性169
二、忠诚义务法定化的现实意义175
第三节 忠诚义务的法律内涵及其类型化179
一、我国现行法律文本上的忠诚条款179
二、法定忠诚义务的内涵181
三、忠诚义务的类型化分析185
第四节 忠诚义务法律化的合理限度188
一、对象上的限度:防止忠诚义务的人格化与意识形态化189
二、内容上的限度:防止忠诚义务的泛化192
三、程度上的限度:防止忠诚义务的道德化194
第五节 忠诚条款的具体操作196
一、忠诚义务的立法操作197
二、忠诚条款的司法运作203
三、违反忠诚义务的法律后果208
第五章 转型社会的诚信危机与法治重构214
第一节 诚信的内涵解说214
一、诚信含义的词源学考察214
二、学科分际中的“诚信”内涵辨析216
第二节 我国转型社会中的诚信危机:具体表现与原因分析218
一、诚信危机的具体表现219
二、诚信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222
第三节 诚信的类型学分析:以社会形态变迁为基础226
一、传统“熟人社会”与“伦理型诚信”227
二、现代“陌生人社会”与“法理型诚信”229
第四节 当代中国诚信的法治重构233
一、诚信的法律原则化:诚实信用原则233
二、诚信的法律规则化:诚信的权利义务结构234
三、建立健全社会诚信制度体系241
第六章 公共利益的界定难题与法律重塑250
第一节 “公共利益”界定进路之理论检视250
一、“公共利益”的实体解释进路252
二、“公共利益”的程序解释进路253
三、两种解释进路之理论检视254
第二节 当代中国公共利益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其原因分析258
一、公共利益在当今中国面临的双重困境:泛化与虚化258
二、公共利益尴尬处境背后的原因分析:文化与制度261
第三节 公共利益“民主价值”之法律整合266
一、民主价值注入公共利益概念的意义266
二、协商民主为公共利益注入协商之精神273
三、平等公民身份乃公共利益民主价值之根本276
第四节 公共利益法律保护边界之刻画279
一、从实体上确定公共利益的法律边界279
二、从程序上确定公共利益的法律边界281
第七章 公民美德的倡导与内涵建构291
第一节 公民身份与公民美德的内在关联291
一、公民身份的法律特性291
二、公民身份需要公民美德的维系295
第二节 公民美德的思想史追溯297
一、古代、近代思想家有关公民美德的叙述297
二、现代学者对公民美德的分析与重构300
三、公民美德与民主理论的争议301
第三节 与公民美德相伴生的公民义务304
一、公民美德作为法律内容的可行性304
二、由公民美德所派生出的公民义务307
第八章 法治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法律限度318
第一节 法治蕴含的道德类型318
一、制度道德318
二、社会公共道德322
三、法官职业道德和个人良知324
第二节 法治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限度326
一、立法介入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限度327
二、法律功能上的限制334
三、司法介入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限度339
第三节 司法“尊重并保护”道德的原则343
一、个案化原则344
二、法律发现的“合道德性”原则346
三、程序原则348
四、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及预防恣意原则349
征引文献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