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学业负担问题解决 模型建构与治理机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罗生全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79612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64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374页
- 主题词:学生作业-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学业负担问题解决 模型建构与治理机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绪论5
一、问题起源7
二、文献导读13
三、思路方法26
第一章 学业负担政策的历史发展31
第一节 学业负担政策文本的定量分析33
一、概念界定34
二、研究方法、样本及变量35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38
四、研究结论及价值作用41
第二节 学业负担政策文本的内容分析44
一、历史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学业负担政策发展脉络45
二、特点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学业负担政策内容剖析47
三、现实考察:改革开放以来学业负担政策问题解析52
四、改革设想:改革开放以来学业负担政策解决对策55
第三节 学业负担政策文本的价值分析57
一、学业负担政策的价值选择57
二、学业负担政策的价值维度60
三、学业负担政策的价值实现策略63
第二章 学业负担形成的心理学模型建构69
第一节 学业负担形成的认知模型71
一、内在认知模型72
二、外在认知模型78
三、关联认知模型81
第二节 学业负担形成的情绪模型82
一、情绪表达83
二、情绪管理85
三、情绪调节88
第三节 学业负担形成的期望模型90
一、自我期望90
二、家长期望93
三、教师期望96
第三章 学业负担形成的教育模型建构103
第一节 学业负担形成的学校效能模型107
一、学校物质资本110
二、学校人力资本112
三、学校文化资本115
第二节 学业负担形成的教学效能模型118
一、个体教学效能119
二、一般教学效能125
第三节 学业负担形成的学习效能模型128
一、个体学习效能129
二、一般学习效能133
第四章 学业负担表现的类型层次模型137
第一节 学业负担表现的区域模型139
一、研究对象与工具140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141
三、结论与建议156
第二节 学业负担表现的类型模型159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159
二、结论与建议166
第三节 学业负担表现的层次模型168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168
二、结论与建议176
第五章 学业负担表现的现实图景179
第一节 学业负担表现的理论结构181
一、学业负担问题的由来和演变182
二、中小学生学业负担内涵的再认识184
三、学业负担评测指标体系构建187
第二节 学业负担表现的多维特点190
一、学业负担的学段差异191
二、小学生学业负担现状及特征191
三、初中生学业负担现状及特征196
四、高中生学业负担现状200
第三节 学业负担认知的多重转换205
一、学业负担认知的场域转换205
二、学业负担认知的理论转换207
三、学业负担优化的策略转换211
第六章 教师的学业负担认知217
第一节 教师认知学业负担的逻辑理路221
一、对学业负担本质的认知是教师参与负担调控的基石221
二、对学业负担轻重的判断是教师参与负担优化的关键225
三、对学业负担归因的主体担当是教师引领量力负担形成的核心227
第二节 教师认知学业负担的现实表现230
一、调查目的230
二、调查对象231
三、调查内容232
四、调查结果238
五、思考建议243
第三节 教师认知学业负担的方向选择245
一、价值扶正为认知学业负担引航245
二、互动升频为认知学业负担开源248
三、能力提升为认知学业负担奠基250
第七章 学业负担治理的社会机制255
第一节 学业负担的社会机理258
一、教育万能论的社会认知258
二、人力资本论的社会诉求261
三、教育价值观的社会偏向263
四、阶级分层的社会筛选机制265
第二节 学业负担解决的社会阻抗267
一、社会流动不畅导致过度期望267
二、社会病理心态致使教育价值观失衡272
三、社会行为失范导致教育政策失效277
四、狭隘的社会评价机制造成教育评价失准280
第三节 学业负担的社会出路285
一、确立“三人”价值观引导社会心理回归学生本位286
二、制定“三位”政策指引社会行为重拾理性本真288
三、设立“三层”评价标准引导社会评价复归生命本源292
第八章 学业负担问题的监测机制295
第一节 学业负担监测机制的意蕴298
一、内涵298
二、特点298
三、价值300
第二节 学业负担的监测主体301
一、国家教育行政部门301
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307
三、学校309
第三节 学业负担的监测指标313
一、学业负担的主观指标313
二、学业负担的客观指标316
三、学业负担的外围指标323
第九章 学业负担问题的预警机制329
第一节 学业负担预警机制的学理基础331
一、学业负担预警机制的内涵331
二、学业负担预警机制的功能333
三、学业负担预警机制的必要性334
第二节 学业负担预警机制的设计思路336
一、学业负担预警机制的原则337
二、学业负担预警机制的流程339
三、学业负担预警机制的内容341
第三节 学业负担预警机制的运行346
一、学业负担预警机制的运行过程346
二、学业负担预警机制的运行保障348
参考文献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