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法学系列 博学 中国财产法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郭建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9138801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84页
- 文件大小:96MB
- 文件页数:294页
- 主题词:财产权-法制史-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法学系列 博学 中国财产法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中国财产法史的研究对象1
二、中国财产法史的研究现状4
三、本书采用的研究方法6
四、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结构的基本特点8
五、影响中国财产法发展的一些传统观念12
六、中国古代财产法的基本演变过程16
七、本书的结构18
第一章 财产分类19
第一节 田宅19
第二节 墓田坟山21
一、墓田的设定及限制21
二、墓田的保护23
三、上坟祭扫权25
第三节 奴婢26
一、奴婢的来源26
二、奴婢的财产性质27
三、奴婢的特定法律地位28
四、奴婢身份的改变30
第四节 马牛等大牲畜31
第五节 财物32
一、普通财产33
二、货币财产33
第六节 禁止私人拥有的违禁物34
一、礼仪用品35
二、“禁兵器”35
三、违禁书籍36
四、朝廷专卖物资36
第二章 “有”与“名”38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8
一、作为“部落所有制”的“井田制”38
二、以承担赋税而得到承认的私有土地39
三、通过国家授予的私有土地40
四、对于私有土地设定维护道路义务42
第二节 历代的“限田”与“田制”43
一、秦汉按照爵位限定田宅私有规模43
二、西汉末年的“限民名田”与“王田”45
三、西晋“占田制”对于私有土地的限制45
四、北朝隋唐“均田制”对私有土地的限制46
五、两宋的“限田”47
六、“不立田制”的时代49
第三节 相邻关系49
一、地界标志49
二、相邻关系50
第四节 无主物、遗失物、埋藏物、添附物的处理51
一、无主土地52
二、逃户土地53
三、“山野之物”55
四、遗失物和漂流物55
五、埋藏物59
六、添附物60
第五节 对私有财产的保护63
一、窃盗罪的处罚63
二、强盗罪的处罚65
三、其他侵犯财产的罪名65
第三章 继承67
第一节 身份继承67
一、先秦时期的“一揽子”继承67
二、后世的嫡长子继承制68
三、后世的爵位降等继承制度68
四、“任子”与“袭荫”69
五、立嗣制度70
第二节 财产继承的开始时间71
第三节 财产继承人的范围及其顺序72
一、诸子72
二、诸孙73
三、嗣子(拟制的亲子)73
四、女儿73
五、寡妻74
六、赘婿75
七、“近亲”75
八、继承顺序75
第四节 财产继承的份额76
一、诸子的继承份额76
二、女儿的继承份额77
三、寡妻的继承份额78
四、赘婿的继承份额78
第五节 遗嘱继承78
一、汉代的“先令券书”78
二、唐宋时期“户绝”者依遗嘱处分遗产的原则80
三、司法实践中的遗嘱地位81
第四章 契约83
第一节 契约的形式及成立要件83
一、契约的形式84
二、契约的副署人88
三、契约的签署方式89
四、契约的成立要件和契约基本条款92
第二节 买卖契约96
一、买卖行为的合法性96
二、买卖契约的主要内容97
三、田宅买卖的程序107
四、动产买卖制度118
五、找价契约121
第三节 借贷契约123
一、借贷契约的分类123
二、违契不偿的刑事责任125
三、对于借贷利息的限制125
四、债务担保方式132
第四节 寄存契约139
一、唐代有关寄存的法律139
二、明清时期有关寄存的法律140
第五节 租赁契约141
一、租佃契约142
二、房屋租赁契约147
三、树木、山林的租赁契约149
四、牲畜租赁契约153
第六节 雇佣契约154
一、雇佣劳动者的身份154
二、雇佣契约的报酬约定157
三、风险的承担160
四、雇佣经理人的契约161
第七节 合伙契约及“会”163
一、商业合伙契约163
二、农业合伙契约165
三、盐井合伙契约168
四、合会契约171
第八节 中介契约173
一、牙行经纪173
二、中人居间174
第五章 财产担保177
第一节 有关用字的字义演变177
一、表示担保的“质”“赘”“贴”177
二、典字字义的演变179
三、“典”与“质”“贴”的合流179
四、关于“当”182
五、关于“抵”183
六、关于“押”183
第二节 动产的质押183
一、唐以前的民间质押惯例183
二、唐代有关质押的法令184
三、宋代有关官营质库的设置与有关质押的制度185
四、金元有关质押的法律187
五、明清时期的质押制度188
六、民国初年民间的质押惯例190
第三节 与近代抵押权相似的“指抵”190
一、汉唐时期的“悬券”191
二、唐代的“指质”192
三、宋代禁止以田宅抵折计息债务193
四、明清时的“抵”194
五、民国初年民间“指”“抵”习惯197
第四节 以指定田宅的收益为债权担保的“抵当”199
一、抵当的字义200
二、宋代的官营抵当制度200
三、宋代民间的抵当205
四、后世类似于抵当的民间习惯206
第六章 财产用益210
第一节 不动产的典权210
一、典权制度的出现210
二、宋代确立的典权基本制度215
三、清代的典权制度218
四、民国初年的典权制度和民间典权习惯225
五、典权制度的评析227
第二节 唐宋的“贴赁”与“倚当”229
一、贴赁与倚当的形成229
二、北宋初年的倚当制度232
三、倚当制度的废止234
四、后世类似倚当的民间交易习惯236
第三节 “田皮”“田面”238
一、“田皮”的发生238
二、“田皮”的设定与转让240
三、清朝地方法规对于“田皮”的限制244
四、民国初年民间“田皮”习惯245
五、“田皮”的评析247
第七章 损害赔偿249
第一节 侵损财产行为的损害赔偿249
一、窃盗、强盗行为的惩罚性赔偿250
二、普通侵损财产行为的赔偿253
三、侵损财产行为的其他补偿方式257
第二节 侵损人身行为的损害赔偿258
一、“保辜”258
二、“赎铜入受害者之家”260
第三节 元明清时期附加刑性质的损害赔偿262
一、元代法律对于人身伤害确立赔偿原则262
二、明清法律中的人身伤害损害赔偿内容264
第八章 规律与特征266
第一节 一般规律266
一、财产法律随商品经济的兴衰而变化266
二、身份法的改变带动财产法律的发展267
三、朝廷财政举措直接影响到财产立法268
第二节 有限的财产制定法的主要特点268
一、缺乏独立的法律形式268
二、财产立法往往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269
三、民事违法行为多处以刑罚269
四、没有单独的民事诉讼程序271
五、通过确认义务默认私有财产272
第三节 民间民事习惯的特色273
一、相对的观念273
二、自保自助274
三、长远观念275
四、“利用”法律的观念276
第四节 基本特征277
一、制定法与民间民事习惯脱节277
二、名分优先278
三、对于财产权利注重于收益的获得与分割279
后记281
附录 《中国财产法史稿·后记》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