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指导与使用手册 第1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指导与使用手册 第1卷
  • 刘嘉丰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909083955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08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53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指导与使用手册 第1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当前我国语言文字的规范化问题6

引论 对汉语规范化的总体认识3

第一章 民族共同语的推广问题18

第一节 对于普及民族共同语的再认识18

第二节 历史的回顾32

第三节 当前方言区推普工作情况62

第四节 对于确保推普工作取得成效的几点建议90

第二章 关于一般词语的运用103

第一节 当前我国书面语言在词汇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103

第二节 词语使用混乱的原因115

第三节 词语的发展变化及其规范理论问题121

第四节 词语运用的规范化对策182

第三章 词汇的规范化问题187

第一节 滥用、乱译外来词语情况严重187

第二节 造成外来词语泛滥的原因198

第三节 对外来词语的再认识200

第四节 外来词语规范化的对策225

第四章 语法的规范化问题232

第一节 当前我国书面语言在语法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232

第二节 语法上正与误的理论界定281

第三节 语法问题的规范化对策304

第五章 文字的规范化问题309

第一节 当前我国在汉字使用上混乱情况的调查309

第二节 文字使用上严重混乱的原因327

第三节 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汉字的标准化问题337

第四节 文字使用的规范化对策348

第二篇 普通话语音知识363

第一章 语音概说363

第一节 语音的性质363

第二节 语音的基本概念365

第三节 汉语拼音方案367

第四节 国际音标369

第二章 声母371

第一节 声母与辅音的关系371

第二节 声母的分类371

第三节 声母的发音要领及练习373

第三章 韵母381

第一节 韵母与元音的关系381

第二节 韵母的分类381

第三节 韵母的发音要领及练习383

第四章 声调392

第一节 声调、调值和调类392

第二节 普通话声调的特点395

第三节 声调练习396

第五章 音节404

第一节 音节的结构404

第二节 声韵的拼合406

第三节 拼写规则408

第六章 音变412

第一节 轻声412

第二节 儿化韵415

第三节 变调419

第四节 语气词“啊”的音变421

第三篇 汉语的规范化、标准化、推广普通话427

第一章 普通话的由来427

第二章 普通话的标准430

第三章 普通话的学习432

第四章 普通话的正音436

第四篇 汉语方言辨正521

第一章 汉语方言概况(以山东为例)521

第一节 山东方言的归属521

第二节 山东方言的分区521

第三节 山东方言各区语音特点522

第二章 官话方言526

第一节 官话方言的地域分布527

第二节 官话方言的形成529

第三节 官话方言的特点536

第四节 官话方言的分区及内部特点比较544

第三章 晋语574

第一节 晋语的地理分布574

第二节 晋语区的历史沿革574

第三节 晋语区的形成576

第四节 确立晋语区的标准581

第五节 晋语的主要特点及晋语的分区584

第六节 晋语的分片及内部差异595

第七节 晋语研究的回顾603

第四章 吴语608

第一节 吴语区的地理分布608

第二节 吴语区的形成和发展608

第三节 确立吴语区的标准614

第四节 吴语的分区及各片主要特点617

第五节 吴语跟相邻方言的关系627

第六节 前人对吴语的研究629

第五章 徽语637

第一节 徽语区的地理分布及历史背景637

第二节 划分徽语区的标准及徽语特点641

第二节 徽语的内部差异及分片说明646

第四节 已有的徽语记录及调查研究情况669

第六章 湘语674

第一节 湘语区的地理分布674

第二节 湘语区的形成676

第三节 确认湘语的标准683

第四节 湘语的特点685

第五节 湘语的内部差异699

第六节 前人对湘语的研究704

第七章 赣语707

第一节 赣语区的地理分布707

第二节 赣语和客家话的关系709

第三节 赣语的特点711

第四节 赣语的分片713

第五节 赣语研究概述721

第八章 客家话723

第一节 客家话的名称及其地理分布723

第二节 客家话的形成727

第三节 客家话的语音特点及其内部差异730

第四节 客家话的词汇特点738

第五节 客家话的语法特点745

第六节 客家话的研究748

第九章 粤语751

第一节 粤语的地理分布751

第二节 粤语的形成和发展762

第三节 粤语的特点768

第四节 粤语的研究784

第十章 闽语795

第一节 闽语的分布795

第二节 闽语的形成796

第三节 闽语的特征799

第四节 闽语的分区808

第五节 闽语与其他方言的关系840

第六节 闽语研究概况845

第十一章 方言声母辨正(以山东话为例)849

第一节 jqx849

第二节 zcs855

第三节 zh ch sh861

第四节 r866

第五节 n869

第六节 零声母871

第十二章 方言韵母辨正(以山东话为例)873

第一节 e873

第二节 ei uei874

第三节 ie üe876

第四节 ai uai877

第五节 uan uen878

第六节 eng ong ing iong879

第十三章 方言声调辨正(以山东话为例)882

第一节 调值的差异及其辨正882

第二节 调类的差异及其辨正883

第十四章 方言字词辨正(以山东话为例)886

第一节 易误单音节字词的读音886

第二节 易误双音节词语的读音887

第五篇 普通话表达技巧891

第一章 说话891

第一节 复述891

第二节 解说896

第三节 交谈900

第二章 朗读904

第一节 朗读的特征和要求904

第二节 朗读技巧907

第三节 几种文体的朗读912

第三章 演讲918

第一节 演讲的特征及分类918

第二节 演讲的要求921

第三节 演讲技巧训练922

第六篇 普通话行业规范用语949

第一章 商场服务人员规范用语949

第一节 柜台销售人员规范用语949

第二节 导购人员规范用语958

第三节 收款人员规范用语966

第二章 餐饮服务人员规范用语972

第一节 饭店迎送人员规范用语972

第二节 餐桌服务人员规范用语976

第三章 宾馆服务人员规范用语982

第一节 接待大厅人员规范用语982

第二节 客房服务人员规范用语990

第四章 公交服务人员规范用语997

第一节 公交车乘务员规范用语997

第二节 出租汽车司机规范用语1011

第五章 旅游服务人员规范用语1017

第一节 导游人员规范用语1017

第二节 照相人员规范用语1027

第六章 其他行业规范用语1030

第一节 邮政人员规范用语1030

第二节 银行储蓄人员规范用语1034

第三节 书店服务人员规范用语1041

附录一 服务活动中的礼节性称呼1045

附录二 常用姓氏用字与人名用字1049

第七篇 国家普通话推广测试要求1055

第一章 普通话水平测试文件105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1055

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1058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1062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颁布《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的通知1073

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1074

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1077

关于印发《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评估指导标准》的通知1082

关于印发《普通话水平测试规程》的通知1084

《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1087

人事部、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国家公务员普通话培训的通知1091

第二章 普通话水平测试概论1097

论普通话的确立和推广1097

推广普通话的重要举措——普通话水平测试简论1109

试论普通话水平测试(PSC)1118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性质1130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构想与实施1131

对普通话水平测试走向科学的思考1135

略论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信度1138

第三章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1145

第四章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范围1150

《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2004年版)1150

简述2003年版(PSC)测试大纲在测试内容、范围和评分上的调整1159

第五章 普通话水平测试试卷1182

普通话水平测试试卷的编制1182

第六章 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1198

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中的几个问题1198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评分差异1209

“方音成分”不等于“语音错误”1213

普通话水平的语言表征与相应的测试等级1215

试论普通话水平“一级甲等”的等级表征1223

第八篇 广播电视语言文字规范1233

第一章 广播电视语言概说1233

第一节 广播电视语言的范畴1233

第二节 广播电视语言的特点及要求1236

第三节 广播电视语言的作用、地位1244

第四节 现代传播与语言文字的关系1247

第二章 广播电视语言文字规范1254

第一节 规范和规范化1254

第二节 语言文字规范的类型、形式和手段1256

第三节 当前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面临的形势1258

第三章 汉语言文字规范的历史1262

第一节 中国古代语言规范的历程1262

第二节 中国近代语言文字规范的历程1270

第三节 现当代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成就1276

第四章 广播电视语言文字规范的现状1286

第一节 广播电视语言失范现象1286

第二节 广播电视语言失范现象的具体分析1290

第三节 广播电视语言失范的深层原因1313

第五章 广播电视语言规范的理性思考1322

第一节 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哲学意义与现实意义1322

第二节 汉民族共同语的文化根基及其同化能力1328

第三节 开放社会的语言变异及规范对策1330

第六章 语言文字规范化实践及评议1348

第一节 普通话推广与普通话水平测试1348

第二节 全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1362

第九篇 规范汉字1371

第一章 规范汉字1371

第二章 国家的规范标准1374

第一节《简化字总表》1374

第二节《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376

第三节《现代汉语通用字表》1377

第四节《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1378

第五节《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1379

第三章 规范汉字表1380

第十篇 汉字规范推广1407

第一章 汉字的历史1407

第二章 汉字的简化1416

第三章 汉字的整理1423

第四章 汉字的正确书写1428

第十一篇 汉字形体规范1479

第一章 笔画规范1479

第一节 笔形1479

第二节 笔形的变化1484

第三节 笔画的数量1491

第二章 笔顺规范1500

第一节 笔顺1500

第二节 笔顺规则1500

第三节 如何根据《规范汉字表》确定字的笔顺1502

第四节 疑难字笔顺举例1503

第三章 部件规范1512

第一节 部件1512

第二节 部件的结构关系1513

第三节 形似部件辨析1515

第四章 疑难字解析1544

第十二篇 汉字书写指导1573

第一章 基本原则1573

第二章 用笔1574

第一节 起笔、行笔、收笔1574

第二节 逆锋、顺锋1574

第三节 中锋、偏锋1575

第四节 藏锋、露锋1576

第五节 方笔、圆笔1576

第三章 基本笔画的写法1578

第一节 点1578

第二节 横1579

第三节 竖1579

第四节 撇1580

第五节 捺1580

第六节 钩和折1580

第四章 结字1582

第一节 齐整、平稳1583

第二节 比例适宜1583

第三节 偏旁容让1584

第四节 统一多变1584

第五节 点画呼应1584

第十三篇 推广普通话与规范字城市考核评估实施指南1589

第一章 城市评估的有关文件1589

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全面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的通知1589

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通知1593

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印发《一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标准(试行)》的通知1596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关于印发《〈一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标准(试行)〉实施细则》的通知1600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关于印发《一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操作办法》的通知1611

第二章 各行业系统加强本系统语言文字工作的有关文件1614

人事部、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国家公务员普通话培训的通知1614

文化部、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在文化系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通知1615

铁道部、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系统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1617

信息产业部、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认真做好信息产业系统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1621

中共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加强金融系统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1624

国家邮政局、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加强邮政系统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1626

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关于在检察系统做好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通知1629

第三章 城市评估工作答问1631

第十四篇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使用工作问答1651

第一章 政策法规问答1651

法律法规及有关问题1651

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1656

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1666

关于普通话水平测试1667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1672

第二章 语言规范问答1676

概说1676

语音1680

词汇1708

语法1719

第三章 文字规范问答1725

第四章 朗诵演讲问答1755

朗诵1755

演讲1784

第十五篇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贯彻实施最新政策精神文件传达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管理办法1813

国家语委关于印发《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科研工作“十一五”规划》的通知1821

教育部 国家语委关于印发《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等文件的通知1827

加强语言文字应用研究 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在“国家语委‘十一五’科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833

规范与创新语言文字培训和测试工作1837

教育部 国家语委关于印发许嘉璐副委员长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的通知1843

做好语言文字工作 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纪念国务院《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和《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发布5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1847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全面推进“十一五”期间的语言文字工作——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赵沁平在2006年度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851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语言文字工作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袁贵仁在2005年度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862

把握信息时代脉搏,全力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语言文字信息化工作会议工作报告1874

把握信息时代特点 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在“信息时代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工作会”上的书面讲话1879

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1886

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1890

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1893

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1897

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1901

吉林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条例1906

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1910

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1912

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1917

我国相关法律中有关语言文字的规定1921

附录1926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1926

附录二 汉语拼音方案1930

附录三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1932

附录四 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草案)1958

附录五 简化字总表19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