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创意设计 灾后重建的理性思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韩林飞,林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 ISBN:978750838186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16页
- 文件大小:69MB
- 文件页数:228页
- 主题词:地震灾害-灾区-城乡规划-研究-四川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创意设计 灾后重建的理性思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灾后反思人类城市与建筑的建造活动——妙造自然、营造和谐、自然之友、人类智慧第一节 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1
一、建筑对自然条件的适应1
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2
第二节 地域性价值分析 4
一、地震灾区的地域环境概述4
二、四川传统民居中的地域性技术4
三、震后环境资源承载力分析5
四、地域性民族文化价值6
五、震后产业发展方向6
第三节 重建过程中的生态可持续思考7
一、灾后生态重建设计理念的引入7
二、灾后生态重建经验借鉴——以谢英俊乡村实践为例12
三、重建单体建筑概念设计17
第二章 四川龙门山地震带城镇选址的自然环境因子研究——自然因子、相互联系、系统和谐、融洽共生第一节 概述25
一、关于四川25
二、汶川大地震及重建思考27
第二节 影响城镇选址的自然环境因素研究27
一、地形地质因素27
二、环境资源承载力30
第三节 阿坝州城镇选址及重建33
一、阿坝州受灾前后各县市基本状况总体介绍33
二、阿坝州受灾前后各县市基本情况具体分析33
三、阿坝州各县市重建方法和模式建议36
第三章 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生命线系统研究——生态基础、和谐自然、生命保障、安全可靠第一节 生态基础设施生命线总述41
一、生态基础设施与生命线的释义41
二、四川基础设施受灾情况介绍41
三、生态基础设施的生命线系统研究方向42
第二节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生命线的震后反思与建设建议42
一、震后的反思——缺少公共绿地开放防灾空间42
二、改进建议——城市绿地公共空间系统一体化设计44
第三节 村镇生态基础设施生命线的震后反思和建设建议45
一、灾后村镇所面临的生命线延续问题45
二、灾后生态基础设施生命线的重生48
三、灾后社会生命线系统网络问题回归64
第四章 建筑结构体系与抗震——以柔克刚、刚柔并济、紧急防护、生命安全第一节 地震与建筑结构66
一、地震66
二、建筑物受地震破坏形式与地震传播方式66
三、决定建筑抗震能力的主要因素67
四、建筑结构体系分类67
五、结构问题与构件破坏68
第二节 建筑抗震经验借鉴与改进建议69
一、国外建筑抗震措施69
二、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的抗震75
三、框架结构抗震改进措施81
第三节 建筑中的紧急避震83
一、现代避震经验83
二、建筑结构与紧急避震83
三、建筑避震空间设计88
第五章 灾后住宅的重建——长远结合、以远为主、坚固持续、舒适宜人第一节 汶川灾后住宅重建基本情况及问题93
一、地理自然情况及受灾情况93
二、住宅情况94
三、灾后住宅重建面临的问题及目标97
第二节 关于国内外地震灾后住宅重建的经验97
一、总体重建原则97
二、具体建造技术97
三、关于抗震、减震的研究102
第三节 住宅重建设计探索108
一、临时住宅建设设计108
二、永久住宅重建设计117
第六章 四川本土化建筑材料与灾后重建——源于自然、还于自然、融入自然、和谐共生第一节 本土化材料概述129
一、选用理由129
二、材料特性129
第二节 本地化乡土材料的建筑营造作法139
一、生土的建筑结构139
二、石材的建筑结构142
三、木材的建筑结构144
四、本土化材料建筑的抗震构造要求148
第三节 本土化材料在建筑抗震营造中的整体构想151
一、郊区农村等地区151
二、城市地区154
第七章 震后建筑废弃物的整治与利用——变废为用、持续发展、保护自然、天人合一第一节 四川震后建筑废弃物概况155
一、总述155
二、建筑废弃物分类与特征156
第二节 震后建筑废弃物的处理156
一、建筑废弃物的危害以及处理的必要性156
二、国外处理方法与机制的借鉴157
三、建筑废弃物处理基本步骤158
四、建筑废弃物处理基本方法探讨158
第三节 指导性图例161
一、作为建筑材料的应用161
二、作为人文科学教育研究开发的应用163
第八章 灾后纪念建筑的营造——记忆永存、以史为鉴、尊重自然、人性光辉第一节 纪念性建筑概述167
一、纪念性建筑的概念167
二、纪念性建筑通过象征的手法来塑造形象167
三、纪念性建筑承载着感情色彩167
四、纪念性建筑与城市167
第二节 灾后纪念建筑设计168
一、记忆大道——主题街道设计168
二、“万众一心”主题纪念园——城市景观设计171
三、曾经的生活——防震棚里的记忆181
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自然的纪念187
五、汶川地震刘汉希望小学纪念碑设计189
六、纪念雕塑系列192
七、铭记“5·12”——纪念雕塑设计193
八、铭记“5·12”——碑林、陵园设计195
第三节 灾后小学重建设计实例196
一、背景简介196
二、方案设计一199
三、方案设计二207
参考文献213
后记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