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天然产物超临界CO2萃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天然产物超临界CO2萃取](https://www.shukui.net/cover/73/31296113.jpg)
- 程健,申文忠,刘以红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 ISBN:978780229869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11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326页
- 主题词:天然有机化合物-超临界流动-二氧化碳-萃取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天然产物超临界CO2萃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天然产物的重要性1
第二节 天然产物的应用1
一、天然产物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2
二、天然产物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2
三、天然产物化学2
第三节 CO2作为超临界溶剂3
第四节 超临界CO2萃取过程4
一、单级超临界CO2萃取过程5
二、多级分离超临界CO2萃取过程7
三、逆流多级超临界CO2萃取过程8
四、超临界CO2萃取精密分馏9
第五节 超临界萃取的应用10
一、食品工业14
二、医药保健品工业15
三、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15
四、天然香精香料的提取16
五、天然色素的提取16
第六节 天然产物超临界CO2萃取工业化应用16
一、国外天然产物超临界CO2萃取工业化应用16
二、国内天然产物超临界CO2萃取工业化应用17
第七节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前景展望19
参考文献19
第二章 超临界流体热力学基础与流体相平衡22
第一节 临界点22
第二节 超临界流体23
第三节 超临界流体的特性23
第四节 超临界流体中携带剂的作用25
第五节 天然产物超临界CO2萃取中携带剂的应用27
第六节 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现象31
一、超临界CO2的溶解性能及影响因素32
二、压力与温度对超临界CO2中溶解度的影响33
第七节 天然产物在超临界CO2中溶解度37
一、天然油脂在超临界CO2中溶解度37
二、生物碱在超临界CO2中溶解度38
三、除虫菊酯在超临界CO2中溶解度39
四、植物精油在超临界CO2中溶解度39
五、溶解能力与选择性39
第八节 超临界流体的相行为40
一、Ⅰ型相图40
二、Ⅱ型相图41
三、Ⅲ型相图41
四、Ⅳ型相图41
五、Ⅴ型相图41
第九节 固体-超临界流体相图42
第十节 三元体系相图42
第十一节 超临界流体相平衡热力学43
第十二节 固体-超临界流体体系相平衡43
一、增强因子43
二、状态方程计算溶质在超临界CO2中的部分逸度系数45
第十三节 液体-超临界流体相平衡计算52
参考文献53
第三章 超临界CO2萃取中的传递过程基础57
第一节 超临界CO2的传递性质57
一、黏度58
二、扩散系数60
三、传热系数61
第二节 超临界CO2萃取中质量传递现象63
第三节 固体介质超临界CO2萃取63
一、操作参数的选择64
二、超临界CO2萃取过程数学模型65
三、固体物料超临界CO2萃取过程传质机理66
第四节 液体物系超临界CO2萃取67
一、操作参数的选择68
二、液体超临界CO2萃取过程的数学模型68
第五节 固体物系超临界CO2萃取传质模拟68
一、“核心收缩浸取”模型69
二、脱附-溶解-扩散模型69
三、基于传热类比的模型70
四、活塞流模型70
五、经验模型70
六、传质计算71
第六节 植物种子超临界CO2萃取油脂传质动力学模型及求解71
一、萃取体系的假设72
二、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过程72
第七节 操作参数对植物种子超临界CO2萃取传质过程的影响75
一、CO2流率对萃取的影响75
二、颗粒粒径对含油植物种子超临界CO2萃取的影响76
三、原料预处理方式对含油植物种子超临界CO2萃取的影响76
四、装料方式对含油植物种子超临界CO2萃取的影响77
五、分布器对传质效果的影响77
六、其他操作参数的影响77
第八节 液态物料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过程的传质79
一、喷洒塔和筛板塔79
二、填料塔79
三、超临界CO2-液体传质数学模型80
四、超临界CO2相传质系数80
五、填料尺寸81
六、物性估算81
参考文献81
第四章 香料的萃取85
第一节 概论85
一、精油85
二、浸膏85
三、净油85
四、辛香料油树脂85
第二节 天然精油及其提取技术86
一、水蒸气蒸馏86
二、有机溶剂浸取87
三、榨磨法88
四、粗精油(原油)的精制89
第三节 超临界CO2萃取90
一、超临界CO2萃取条件的优化91
二、超临界CO2多级萃取分离91
三、超临界CO2萃取加入夹带剂94
四、超临界CO2萃取精馏技术94
五、超临界CO2与分子蒸馏94
六、超临界CO2与吸附分离的结合95
七、香料超临界CO2萃取工业化进展95
第四节 鲜花香料超临界CO2萃取99
一、桂花和茉莉花精油萃取99
二、菊花挥发油萃取101
三、玫瑰花挥发油萃取102
四、柚子花芳香油萃取103
五、薄荷油萃取105
六、薰衣草精油萃取107
七、岩蔷薇萃取108
八、金银花挥发油萃取109
九、啤酒花浸膏萃取110
十、丁香中挥发油萃取111
十一、广藿香挥发油萃取112
十二、冷蒿挥发油萃取113
十三、鲜花挥发油超临界CO2萃取研究展望113
参考文献114
第五章 水果中芳香组分的提取118
第一节 水果中的芳香组分118
一、各类芳香组分的生成途径118
二、水果中芳香组分的种类118
三、水果芳香物质组成与含量的影响因素119
四、果汁的抗氧化活性122
第二节 水果芳香稳定性与质量122
一、淀粉122
二、果胶类物质123
三、酚类化合物123
四、蛋白质123
五、果胶123
六、微生物123
第三节 水果中芳香物质的提取124
一、水蒸气蒸馏法124
二、溶剂萃取法[15]124
三、分子蒸馏法[15]124
四、超临界萃取法124
第四节 柑橘油超临界CO2萃取125
一、冷榨法125
二、水蒸气蒸馏法[17]125
三、溶剂浸提法[17]125
第五节 果汁超临界CO2萃取脱醇127
第六节 其他水果芳香组分的萃取128
参考文献129
第六章 辛香料萃取131
第一节 辛香料的分类131
第二节 辛香料的治疗作用131
第三节 辛香料的抗氧化性及抗癌作用132
第四节 香辛料传统生产技术134
一、水蒸气蒸馏法134
二、溶剂萃取法134
三、超声波萃取法134
第五节 香辛料的超临界CO2萃取134
一、芹菜籽油萃取134
二、辣椒萃取135
三、生姜萃取138
四、肉豆蔻萃取142
五、香子兰萃取143
六、砂仁萃取144
七、大蒜萃取145
八、肉桂萃取146
九、花椒油的萃取147
参考文献148
第七章 天然药用植物萃取151
第一节 天然药物的分离提取151
一、浸提法151
二、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法151
三、循环超声波提取152
四、微波萃取152
五、酶法提取152
六、半仿生提取法152
七、超临界CO2萃取法152
第二节 天然药物的抗氧化和抗病毒组分153
一、黄酮类153
二、苯酚类154
三、萜类和皂萜类154
四、多糖类154
五、其他类155
第三节 天然药物中的抗炎症组分155
第四节 天然药物中的抗癌组分155
一、生物碱156
二、黄酮类156
三、挥发油156
四、多糖类157
五、有机酸类157
六、苷类157
七、其他类157
第五节 茶叶萃取物中的药用成分158
一、茶多酚的提取158
二、茶多糖提取159
三、咖啡因提取159
四、茶氨酸提取161
第六节 脂肪调节剂161
第七节 天然药物中药用油脂及脂肪酸的超临界CO2萃取163
一、药用油脂及脂肪酸163
二、药用油脂及脂肪酸超临界CO2流体萃取163
第八节 银杏叶CO2萃取166
一、水浸提-树脂精制法166
二、有机溶剂提取法[83]167
三、超声波法167
参考文献170
第八章 天然抗氧化剂提取175
第一节 天然抗氧化剂分类175
一、黄酮类物质175
二、酚类(酚酸类、多酚类)物质175
三、萜类物质176
四、多糖类物质177
五、生物碱类177
六、皂苷类物质178
七、维生素178
八、苯丙素类179
九、鞣质类物质179
十、褪黑素类物质179
十一、蛋白质和酶类179
第二节 天然抗氧化剂作用机理179
一、清除自由基179
二、螯合金属离子179
三、清除氧180
四、作用于与自由基有关的酶180
第三节 天然抗氧化物质的提取分离180
第四节 天然抗氧化剂——维生素E及其超临界CO2萃取180
第五节 天然抗氧化剂——迷迭香182
一、迷迭香的化学成分183
二、迷迭香的药理作用[58]183
三、迷迭香的开发利用184
四、迷迭香的提取方法184
第六节 香料和草药抗氧化剂的超临界CO2萃取185
一、分类185
二、鱼腥草萃取185
三、桂花中色素、油和黄酮的提取186
四、茉莉花油的提取187
五、甘草萃取187
六、其他抗氧化剂提取189
第七节 天然抗氧化剂——β-胡萝卜素的提取189
参考文献191
第九章 天然植物色素196
第一节 天然色素分类196
一、黑豆红色素(花色苷)196
二、越橘红196
三、玫瑰茄红色素197
四、甜菜红(肉食专用天然色素)197
五、菊花黄197
六、玉米黄197
七、栀子黄色素(面食专用色素)197
八、红花黄色素197
九、姜黄色素197
十、可可色素197
十一、叶绿素铜钠197
十二、辣椒红色素197
十三、胡萝卜色素197
十四、高粱红色素197
十五、萝卜红198
第二节 天然色素的提取方法198
一、溶剂萃取198
二、微波萃取198
三、超临界CO2萃取198
第三节 天然色素提取199
一、橙皮色素199
二、姜黄色素199
三、辣椒红色素201
四、万寿菊花叶黄素202
五、玉米黄色素203
六、胭脂树色素204
七、黑豆红色素206
八、番茄红色素206
九、玫瑰茄红色素207
十、甜菜红色素207
十一、菊花黄色素208
十二、栀子色素的提取209
十三、可可色素211
十四、高粱红色素211
第四节 花色素苷212
一、花色素苷生物功能212
二、花色素苷分类213
三、花色素苷的结构213
四、花色素苷的性质214
五、花色素苷的超临界萃取216
参考文献216
第十章 植物与动物脂质萃取221
第一节 传统分离技术[1~3]221
一、压榨工艺221
二、浸出工艺221
三、油脂的精制工艺222
第二节 植物油超临界CO2萃取精制[4~6]222
第三节 多烯酸超临界CO2萃取分离224
一、超临界CO2单级萃取EPA、DHA225
二、超临界CO2精密分离富集鱼油中的DHA和EPA225
三、超临界CO2多级逆流萃取分离鱼油多烯酸酯228
四、超临界萃取技术与其他技术结合分离鱼油多烯酸酯229
五、藻类多烯酸油脂的提取231
六、花生四烯酸的超临界CO2分离231
第四节 植物油脂超临界CO2萃取233
一、精制小麦胚芽油萃取234
二、沙棘油萃取237
三、大豆油萃取238
四、水冬瓜油萃取239
五、核桃籽油萃取240
六、米糠油萃取242
七、蚕蛹油萃取243
八、葡萄籽油萃取245
九、紫苏籽油萃取249
十、南瓜籽油萃取249
十一、枸杞籽油萃取250
十二、猕猴桃籽油萃取251
十三、茶籽油萃取253
十四、月见草油萃取254
第五节 蛋黄油超临界CO2萃取255
第六节 脂类超临界CO2萃取展望257
参考文献257
第十一章 植物源杀虫剂261
第一节 植物源农药261
第二节 天然杀虫剂的生物活性物质263
一、萜烯类物质263
二、酮类、黄酮类化合物264
三、光活化毒素264
四、生物碱类264
五、植物精油类265
第三节 植物源杀虫剂的特点和作用途径265
一、植物源杀虫剂的特点265
二、植物源杀虫剂的作用和途径266
第四节 天然抗虫剂生产的传统工业化技术268
第五节 苦楝素提取268
第六节 除虫菊的提取269
第七节 尼古丁萃取270
一、水蒸气蒸馏法271
二、有机溶剂萃取法271
三、离子交换法271
四、微波法271
五、超声波法271
六、超临界萃取法271
第八节 植物精油杀虫剂的提取272
第九节 苦皮藤素的提取274
参考文献275
第十二章 超临界CO2技术的其他领域研究278
第一节 超临界CO2染色技术278
一、超临界CO2染色技术与传统染色技术比较278
二、超临界CO2染色的优势279
三、超临界CO2染色原理279
四、分散染料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280
五、超临界CO2染色的工艺流程281
六、超临界染色的研究现状282
七、超临界CO2染色技术前景展望283
第二节 超临界CO2超细微粒制备技术284
一、概述284
二、超临界溶液的快速膨胀技术285
三、超临界抗溶剂技术287
四、其他超临界制备微粒技术289
第三节 超临界CO2清洗技术290
一、概述290
二、超临界CO2清洗的优势291
三、超临界CO2清洗的问题291
四、超临界CO2清洗工艺291
五、超临界CO2清洗的应用292
第四节 超临界CO2中的化学反应293
一、超临界流体中化学反应的特征293
二、超临界CO2中的烃类氧化反应294
三、超临界CO2中不对称催化反应297
四、超临界CO2中的酶反应298
第五节 超临界CO2-微乳液体系303
一、超临界CO2微乳液304
二、超临界CO2微乳的形成原理304
三、超临界CO2微乳液的相态305
四、超临界CO2微乳液在萃取中的应用305
第六节 超临界流体技术展望307
一、超临界萃取307
二、化学反应工程方面307
三、材料科学方面308
四、环境科学方面309
参考文献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