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改革开放30年湖北经济发展战略历史考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改革开放30年湖北经济发展战略历史考察
  • 廖长林,高洁,郭倡民等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605839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06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13页
  • 主题词:地区经济-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湖北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改革开放30年湖北经济发展战略历史考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湖北总体发展战略的历史考察1

一、湖北在中部崛起战略(1983—1994年)1

二、振兴崛起战略(1995—2001年)7

三、走在中西部地区前列(2002—2006年)11

四、几点启示16

第二章 湖北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考察18

一、包干到户(1978—1984年)18

二、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1985—1991年)20

三、突破性发展乡镇企业(1992—1996年)23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1996—1998年)25

五、三大战略扭在一起抓(1999—2001年)27

六、“一主三化”战略(2002—2006年)28

第三章 湖北工业发展战略的历史考察32

一、工业结构调整(1979—1988年)33

二、治理整顿(1989—1991年)38

三、三大计划(1992—1995年)40

四、工业所有制结构调整(1996—2002年)43

五、抓好“三个三工程”(2003—2006年)46

第四章 湖北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考察51

一、“城市先导”和“四区一中心”(1978—1987年)51

二、“金三角”和“一特五大”(1988—2001年)54

三、一手抓城市圈、一手抓县域经济(2002年以来)59

第五章 湖北基础设施建设战略的历史考察63

一、能源先行,其他跟进(1978—1990年)63

二、交通突破,全面推进(1991—1999年)69

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2000—2007年)75

第六章 湖北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考察82

一、市场化改革的探索(1979—1991年)82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2001年)89

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2—2007年)98

第七章 湖北对外开放战略的历史考察105

一、对外开放、对内搞活(1978—1991年)105

二、“三江两线”开放开发和外向带动(1992—2001年)111

三、大力实施开放先导战略,积极承接“两个转移”(2002—2007年)116

第八章 科教兴鄂战略的历史考察129

一、提出科教兴鄂战略的历史背景129

二、科教兴鄂战略及其内涵132

三、主要战略举措及进展情况135

四、对战略的评价与思考141

第九章 关于湖北建设“四基地一枢纽”的思考148

一、“四基地一枢纽”是对中央精神的贯彻,也是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148

二、湖北建设“四基地一枢纽”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152

三、建设“四基地一枢纽”必须明确宏观思路,采取得力举措154

第十章 关于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思考160

一、武汉城市圈申报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历程160

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主要内容167

三、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思考171

第十一章 关于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考179

一、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源起179

二、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184

三、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利弊分析187

第十二章 改革开放30年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分析192

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上新台阶192

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推进,发展方式由粗放逐步向资源节约、自主创新和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195

三、工农业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稳步增加,实现了从短缺到总体基本平衡的历史性转折197

四、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大大加强,瓶颈制约大大缓解199

五、全面开放的整体格局基本形成,对外经贸迅速拓展201

六、城乡居民收入持续上升,生活富裕程度提高202

七、可持续发展迈出可喜步伐,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升203

八、社会事业发展逐步加强,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2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