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话剧艺术通史 第3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话剧艺术通史 第3卷
  • 方梓勋,胡志毅主编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4403573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83页
  • 文件大小:105MB
  • 文件页数:392页
  • 主题词:话剧-戏剧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话剧艺术通史 第3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台湾戏剧第一章 台湾话剧的诞生3

第二章 1945—1949年的台湾话剧8

第三章 20世纪50年代的“反共抗俄”剧13

第四章 20世纪60—70年代的平淡转折期16

第五章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小剧场话剧20

第六章 李曼瑰:台湾现代戏剧的组织者30

第七章 姚一苇:学者型的剧作家36

第一节 学者的道路36

第二节 作为剧作家的特色39

第三节 对后现代戏剧的考问42

第八章 马森和黄美序44

第一节 马森:从荒诞中观照人生44

第二节 黄美序:现实寓言的创造者52

第九章 王生善和贡敏56

第一节 王生善:资深编导艺术家56

第二节 贡敏:两岸戏剧交流的架桥者58

第十章 女性剧作家张晓风和汪其楣63

第一节 张晓风:富有宗教色彩的剧作家63

第二节 汪其楣:以戏剧阐释社会人生67

第十一章 新一代戏剧家的崛起74

第一节 “兰陵剧坊”的创始人金士杰74

第二节 赖声川:“集体即兴创作”的倡导者77

第三节 李国修:优秀的喜剧表演艺术家81

中编 香港戏剧第一章 香港话剧的诞生87

第一节 英国人演出的话剧87

第二节 “白话戏”的开端88

第三节 颇具规模的剧团组织90

第四节 “镜非台”及其他92

第五节 20世纪20年代的文明戏93

第二章 抗战戏剧运动(1937—1945)96

第一节 抗战剧运的蓬勃兴起96

第二节 搏击中流的旅港剧团与文化人100

第三节 逐渐活跃的业余剧社与学校戏剧108

第三章 战后剧运的复苏(1946—1965)113

第一节 战后初期的剧运113

第二节 “中英学会中文戏剧组”与日趋活跃的香港剧坛117

第三节 剧本创作的倡导及初步收获121

第四章 姚克的戏剧创作126

第一节 高超圆熟的戏剧技巧126

第二节 热烈颂扬真善美的人性128

第三节 抒情化的叙事方式131

第五章 老一辈剧作家的创作133

第一节 胡春冰的戏剧创作133

第二节 鲍汉琳、黎觉奔的戏剧创作136

第三节 熊式一、柳存仁的戏剧创作140

第四节 王德民的戏剧创作144

第六章 成长中的香港话剧(1977—1997)148

第一节 专业化的趋势148

第二节 演出场地增多152

第三节 “九七情结”的影响154

第四节 本地剧作家的崛起155

第五节 翻译剧与本地化156

第六节 与流行文化的结合158

第七节 鼎足三分的话剧存在形态160

第七章 李援华对香港话剧的贡献163

第一节 敢于探索的独幕剧164

第二节 富于现实感的多幕剧166

第三节 “曹禺戏剧节”和《曹禺与中国》172

第八章 钟景辉:香港当代戏剧的奠基者175

第一节 生平和创作175

第二节 对香港话剧的贡献178

第九章 陈尹莹:具有传奇色彩的剧作家182

第一节 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生道路182

第二节 对香港话剧的贡献186

第三节 深挚的中国情结188

第十章 教授导演杨世彭193

第一节 从教授到艺术总监193

第二节 莎剧导演专家194

第三节 打造亚洲一流剧团197

第十一章 杰出的剧作家杜国威200

第一节 “人情”的颂歌 诗意的笔触201

第二节 活泼风趣 雅俗共赏205

第三节 发扬传统 开拓创新210

第十二章 新一代剧作家的崛起213

第一节 袁立勋:创造香港本土的诗剧213

第二节 陈敢权:在写实与抽象之间224

第三节 潘惠森:在现实与荒诞之间228

第四节 陈志桦:结构与解构的双重变奏234

第十三章 新一代导演艺术家的崛起238

第一节 毛俊辉:创新的导演艺术家238

第二节 蔡锡昌:致力于社区剧场的导演243

第三节 古天农:“草根阶层”出身的艺术总监248

第十四章 香港演艺学院戏剧学院252

第一节 注重开放教学253

第二节 注重对外交流254

第三节 注重戏剧实践256

第十五章 香港话剧团257

第一节 剧团方针257

第二节 剧团的运作方式258

第三节 剧目建设260

第十六章 五彩缤纷的香港剧团262

下编 澳门戏剧第一章 澳门戏剧的起源及其前期状况271

第一节 《牡丹亭还魂记》与澳门271

第二节 中国人最早见到的西方戏剧272

第三节 在抗日烽火中诞生的澳门现代戏剧274

第四节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澳门戏剧278

第五节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澳门戏剧280

第二章 20世纪70年代:沉寂后的重生期282

第一节 新兴力量的崛起282

第二节 自我培训的实习期288

第三章 20世纪80年代:澳门戏剧的稳步发展期292

第一节 晓角剧社脱颖而出292

第二节 前进中的“海燕”和澳门剧社297

第三节 在角力中成长298

第四章 校园戏剧与老人戏剧302

第一节 在校园里萌芽的澳门戏剧302

第二节 校园戏剧的第二个高峰期311

第三节 具有探索精神的大专戏剧317

第四节 老人演剧饮誉港澳319

第五节 艺穗会的演剧普及工作320

第五章 20世纪90年代的戏剧创作322

第一节 从现实主义到多元化的戏剧创作322

第二节 过渡期:关注现实,直面人生323

第三节 剧本创作与舞台艺术并重327

第四节 校园新秀剧作328

第五节 实验性戏剧331

第六节 “澳门人·澳门事”的剧本334

第六章 周树利、李宇樑的戏剧创作339

第一节 周树利的戏剧创作339

第二节 李宇樑的戏剧创作344

第七章 澳门土生葡人的戏剧354

第八章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澳门戏剧活动365

第一节 澳门戏剧会演365

第二节 澳门艺术节的戏剧369

第三节 破除门户框框的“联演”373

第四节 新剧社的突起374

第五节 澳门回归前的戏剧方针377

第六节 澳门戏剧协会的成立379

后记38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