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测井方法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测井方法原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22/30132054.jpg)
- 赵军龙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45002607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28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240页
- 主题词:测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测井方法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0.1 地球物理测井的含义1
0.2 地球物理测井的历史和发展现状1
0.3 地球物理测井的方法分类和作用3
第1章 自然电位测井6
1.1 自然电场的产生原因6
1.2 自然电位测井原理及曲线特征8
1.3 自然电位曲线的影响因素11
1.4 自然电位测井的应用12
第2章 普通电阻率法测井18
2.1 电阻率法测井的基本知识18
2.1.1 岩石电化学性质及影响因素18
2.1.2 泥浆侵入特征23
2.2 普通电阻率测井原理25
2.2.1 不同介质中的电阻率测井25
2.2.2 电极系28
2.3 视电阻率曲线的特征和影响因素29
2.3.1 梯度电极系理论曲线29
2.3.2 电位电极系理论曲线32
2.3.3 普通电阻率测井的影响因素32
2.4 普通电阻率测井的应用35
2.5 标准测井35
第3章 侧向测井37
3.1 三电极侧向测井37
3.1.1 三电极侧向测井的基本原理37
3.1.2 三电极侧向测井的曲线特征和影响因素39
3.1.3 三电极侧向测井的资料应用41
3.2 七电极侧向测井42
3.2.1 七电极侧向测井的基本原理42
3.2.2 七电极侧向测井的曲线特征和影响因素43
3.2.3 七电极侧向测井的资料应用44
3.3 双侧向测井44
3.3.1 双侧向测井的基本原理44
3.3.2 双侧向测井的曲线特征和影响因素45
3.3.3 双侧向测井的资料应用45
第4章 感应测井47
4.1 感应测井的基本原理47
4.1.1 双线圈系测井的基本原理47
4.1.2 单元环几何因子理论48
4.2 感应测井线圈系的探测特征49
4.2.1 双线圈系的纵向探测特征50
4.2.2 双线圈系的径向探测特征51
4.2.3 双线圈系的缺陷和改进52
4.3 感应测井的曲线特征和影响因素53
4.3.1 感应测井的曲线特征53
4.3.2 感应测井的影响因素53
4.4 感应测井的资料应用54
4.5 地层真电阻率确定方法分析55
第5章 微电阻率测井57
5.1 微电极系测井57
5.1.1 微电极系测井的基本原理57
5.1.2 微电极系测井的曲线特征和影响因素58
5.2 微侧向测井58
5.2.1 微侧向测井的基本原理58
5.2.2 微侧向测井的曲线特征和影响因素59
5.3 邻近侧向测井60
5.3.1 邻近侧向测井的基本原理60
5.3.2 邻近侧向测井的曲线特征和影响因素60
5.4 微球形聚焦测井60
5.4.1 微球形聚焦测井的基本原理60
5.4.2 微球形聚焦测井的曲线特征和影响因素61
5.5 微电阻率测井的资料应用62
5.5.1 微电极系测井的资料应用62
5.5.2 微侧向与邻近侧向测井的资料应用62
5.5.3 微球形聚焦测井的资料应用63
第6章 声波测井64
6.1 声波测井的物理基础64
6.1.1 声波在岩石中的传播特性64
6.1.2 声波在两种岩石分界面的传播特性66
6.1.3 井内声波特性66
6.2 声波速度测井67
6.2.1 单发双收声波速度测井67
6.2.2 补偿声波速度测井69
6.2.3 声波测井曲线的影响因素及曲线特征70
6.2.4 声波测井曲线的地质应用71
6.2.5 长源距声波测井73
6.2.6 偶极声波测井74
6.3 声波幅度测井76
6.3.1 水泥胶结测井(CBL)76
6.3.2 声波变密度测井(VDL)78
6.4 声波井壁成像测井80
第7章 自然伽马测井82
7.1 核物理的基础知识和岩石的天然放射性82
7.1.1 核衰变及其放射性82
7.1.2 岩石的天然放射性84
7.2 自然伽马测井的测量原理86
7.2.1 伽马射线探测器86
7.2.2 自然伽马测井仪器的刻度87
7.3 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特征及影响因素88
7.3.1 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特征88
7.3.2 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影响因素88
7.4 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应用90
第8章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93
8.1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的地质基础93
8.1.1 粘土岩中的铀、钍和钾的分布93
8.1.2 砂岩和碳酸盐岩中铀、钍和钾的分布93
8.2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原理94
8.2.1 自然伽马能谱94
8.2.2 自然伽马能谱的测量94
8.3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的应用95
第9章 密度测井和岩性密度测井98
9.1 密度测井基础98
9.1.1 伽马射线与物质的作用98
9.1.2 康普顿散射吸收截面100
9.2 密度测井原理100
9.2.1 密度测井的基本原理100
9.2.2 补偿密度测井测原理102
9.2.3 密度测井仪器的刻度103
9.3 密度测井资料的应用104
9.4 岩性密度测井的基本原理104
9.5 岩性密度测井的资料应用105
第10章 中子测井107
10.1 中子测井的物理基础107
10.1.1 中子和中子源107
10.1.2 中子与物质的作用108
10.1.3 中子探测器110
10.1.4 地层的含氢指数110
10.2 中子测井的基本原理112
10.2.1 中子—超热中子测井基本原理112
10.2.2 中子—热中子测井基本原理113
10.2.3 中子—伽马测井基本原理114
10.3 中子测井的资料应用115
10.3.1 探测深度115
10.3.2 热中子与超热中子测井的资料应用115
10.3.3 中子伽马测井的资料应用116
第11章 中子寿命测井与碳氧比能谱测井118
11.1 中子寿命测井(NLL)119
11.1.1 中子寿命测井的基本原理119
11.1.2 中子寿命测井的资料应用120
11.2 碳氧比能谱测井121
11.2.1 碳氧比能谱测井的基本原理121
11.2.2 碳氧比能谱测井的资料应用122
第12章 核磁共振测井124
12.1 核磁测井的基本原理124
12.1.1 原子核的核磁性质124
12.1.2 原子核系统的磁化强度125
12.1.3 磁化强度的弛豫性质126
12.1.4 磁化强度的运动方程与核磁共振127
12.2 核磁测井测量原理129
12.2.1 自由进动法130
12.2.2 自旋回波法130
12.3 岩石和流体的核磁性质132
12.3.1 自由含氢流体的核磁性质132
12.3.2 孔隙性岩石的核磁性质134
12.4 核磁共振测井仪136
12.4.1 组合式核磁共振测井仪(CMR)136
12.4.2 核磁共振成像测井仪(MRIL)138
12.5 核磁测井资料解释与应用139
12.5.1 反演T2谱140
12.5.2 确定储层孔隙度141
12.5.3 估计储层渗透率141
12.5.4 综合应用核磁参数判断油气水层142
第13章 成像测井技术简介145
13.1 成像测井系统145
13.1.1 成像测井技术的概念145
13.1.2 成像测井系统的技术组成和特点146
13.2 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148
13.2.1 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的基本原理148
13.2.2 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测井资料的处理与解释150
13.2.3 微电阻率扫描测井资料的应用151
13.3 阵列感应成像测井153
13.3.1 阵列感应成像测井原理153
13.3.2 阵列感应测井适用范围154
13.3.3 阵列感应测井资料的应用154
13.4 方位电阻率成像测井155
13.4.1 方位侧向电阻率测井原理156
13.4.2 方位电阻率测井的应用157
13.5 超声电视成像测井157
13.5.1 超声电视成像测井的基本原理157
13.5.2 图像处理方法158
13.5.3 超声电视成像测井解释方法158
13.5.4 超声电视成像测井的应用160
13.6 多极子阵列声波成像测井162
13.6.1 多极子阵列声波成像测井测量原理162
13.6.2 偶极横波成像测井仪的工作方式165
13.6.3 多极阵列声波测井资料的应用165
第14章 其他测井方法168
14.1 井径测井168
14.1.1 井径测量基本原理168
14.1.2 井径测井的应用169
14.2 井温测井169
14.2.1 井温测井仪及其工作原理169
14.2.2 井温测井的应用171
14.3 压力测井173
14.3.1 应变压力计工作原理173
14.3.2 石英压力计工作原理174
14.3.3 压力测井的资料应用175
第15章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原理基础177
15.1 测井资料储层评价基础177
15.1.1 储集层的地质特点177
15.1.2 储集层的基本参数179
15.1.3 划分岩性与储集层182
15.2 “四性关系”分析和测井系列的选择184
15.2.1 “四性关系”分析储集层评价要点184
15.2.2 测井系列的选择186
15.3 岩石体积物理模型及测井响应方程189
15.3.1 岩石体积物理模型189
15.3.2 单矿物岩石体积模型及测井响应方程191
15.3.3 双矿物岩石体积模型及测井响应方程198
15.3.4 三矿物岩石体积模型及测井响应方程199
15.4 储层参数解释模型200
15.5 储集层油、气、水层的识别214
15.5.1 储集层油、气、水的定性识别214
15.5.2 储集层含油气性的定量解释216
15.5.3 储集层油、气、水层的快速直观显示识别方法218
参考文献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