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导弹与航天技术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导弹与航天技术导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60/31269555.jpg)
- 赵少奎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
- ISBN:978780218403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20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441页
- 主题词:导弹-概论;航天工程-概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导弹与航天技术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篇 人类的航天活动1
第1章 人类航天活动概述3
1.1 太空、航天与航天技术3
1.1.1 太空的概念3
1.1.2 航天与航天技术6
1.2 火箭的故乡——中国9
1.3 现代航天的先驱11
1.4 V-2火箭21
1.5 应用卫星与卫星应用时代22
1.6 载人航天与空间产业23
1.6.1 载人飞船的发展历程24
1.6.2 空间站的发展历程26
1.7 深空探测的发展29
1.7.1 月球探测的演变30
1.7.2 火星探测的内容和意义33
第2章 中国的航天事业35
2.1 中国导弹、航天事业的崛起35
2.2 中国导弹、航天事业的成就39
2.2.1 两弹结合试验成功,确立了我国的导弹核大国地位39
2.2.2 《东方红》乐曲响彻环宇,中国人进入了空间时代40
2.2.3 洲际火箭飞向太平洋,我国初步建立了战略核威慑力量41
2.2.4 运载火箭形成系列,建立起独立、完整的航天运载体系42
2.2.5 卫星从太空归来,我国成为第三个具有卫星回收能力的国家44
2.2.6 海龙腾空,我国弹道导弹研制实现了新的突破45
2.2.7 通信卫星一举成功,我国航天技术进入了卫星应用时代46
2.2.8 载人航天谱新篇,我国航天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47
第3章 航天技术发展展望51
3.1 世界航天活动的动态51
3.2 航天技术的发展趋势55
3.2.1 人造卫星技术56
3.2.2 空间运输系统技术57
3.2.3 空间站技术64
3.2.4 深空探测技术66
3.3 空间开发的前景73
3.3.1 太空材料加工74
3.3.2 太空药物生产75
3.3.3 太空电站75
3.3.4 月球基地开发76
3.3.5 火星开发的前景78
主要参考文献79
第2篇 航天运输系统83
第4章 运载火箭系统概述85
4.1 运载火箭85
4.2 火箭的分类和组成86
4.3 现代运载火箭87
4.4 我国的CZ-2F运载火箭90
4.4.1 CZ-2F火箭的总体布局91
4.4.2 CZ-2F火箭系统的组成92
4.4.3 CZ-2F火箭的飞行程序93
4.4.4 CZ-2F火箭的主要技术参数94
第5章 火箭的箭体结构95
5.1 箭体结构的功用95
5.2 箭体结构的组成95
5.3 箭体的结构形式99
5.4 分离机构101
5.4.1 分离机构的功用和分类101
5.4.2 星、箭分离机构102
5.4.3 级间分离机构103
5.5 箭体的结构材料104
第6章 火箭的控制系统106
6.1 控制系统的功能106
6.2 控制系统的基本方案和组成107
6.2.1 姿控系统107
6.2.2 制导系统108
6.2.3 电源配电系统109
6.3 主要控制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112
6.3.1 惯性仪表112
6.3.2 中间装置116
6.3.3 执行机构119
第7章 火箭推进系统121
7.1 火箭推进系统概述121
7.2 火箭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121
7.2.1 推力121
7.2.2 发动机的比冲122
7.2.3 发动机的工作时间123
7.2.4 发动机的总冲量123
7.2.5 推进剂混合比与混合比偏差123
7.2.6 能量效率124
7.3 液体火箭发动机125
7.3.1 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室125
7.3.2 推进剂供应系统126
7.3.3 发动机的控制系统127
7.3.4 火箭的推进剂130
7.4 固体火箭发动机132
7.4.1 固体推进剂133
7.4.2 固体药柱134
7.4.3 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结构136
第8章 火箭的飞行原理139
8.1 火箭的运动原理139
8.2 作用在火箭上的力140
8.3 火箭的理想速度141
8.4 火箭的宇宙速度142
第9章 航天运输系统的发展145
9.1 运载火箭的发展145
9.1.1 初期发展阶段的运载火箭146
9.1.2 过渡发展阶段的运载火箭146
9.1.3 独立发展阶段的运载火箭147
9.1.4 空间产业阶段的航天运载器147
9.2 航天飞机飞向太空148
9.3 空天飞机前景展望150
9.4 单级入轨火箭跃跃欲试152
9.4.1 三角快帆火箭方案153
9.4.2 罗汤火箭方案153
9.4.3 有翼火箭方案154
9.4.4 升力体形火箭方案154
主要参考文献155
第3篇 航天器系统157
第10章 航天器概述159
10.1 航天器的诞生159
10.2 航天器的分类160
10.3 航天器的组成162
第11章 无人航天器166
11.1 人造地球卫星166
11.1.1 人造地球卫星的分类166
11.1.2 人造地球卫星的应用167
11.2 深空探测器171
11.2.1 深空探测的目的和探测方式171
11.2.2 月球与行星际探测器172
第12章 载人航天器182
12.1 概述182
12.2 载人飞船技术183
12.3 空间站技术190
12.4 航天飞机技术191
12.5 生命保障要求与生命保障系统194
12.5.1 生命保障要求194
12.5.2 生命保障系统197
第13章 航天器的运行环境和轨道202
13.1 航天器的运行环境202
13.1.1 高层大气202
13.1.2 地球辐射带203
13.1.3 微流星和空间垃圾204
13.2 航天器的运行轨道205
13.2.1 卫星轨道205
13.2.2 返回轨道210
13.2.3 行星际轨道211
第14章 中国航天器技术的发展214
14.1 卫星技术研究与研制准备阶段214
14.2 卫星技术试验和技术突破阶段215
14.3 应用卫星与卫星应用阶段216
14.4 载人航天“飞船起步,需求牵引,伺机发展”阶段218
14.5 深空探测“绕月探测起步,促进国际合作,稳步推进”的发展阶段219
主要参考文献220
第4篇 导弹武器系统223
第15章 导弹武器系统概述225
15.1 科学技术进步与导弹武器装备的发展225
15.2 导弹武器系统的发展概况227
第16章 弹道导弹系统233
16.1 弹道导弹的分类与发展概况233
16.1.1 弹道导弹的分类233
16.1.2 弹道导弹系统的发展概况234
16.2 弹道导弹武器系统243
16.2.1 战斗部分系统244
16.2.2 弹道导弹的发射方式252
16.3 弹道导弹的飞行弹道254
16.3.1 弹道导弹的主动段弹道255
16.3.2 弹道导弹的被动段弹道257
16.4 典型弹道导弹武器系统257
16.4.1 民兵导弹发展概况258
16.4.2 民兵Ⅲ导弹系统259
16.4.3 民兵Ⅲ导弹系统的发展265
16.5 弹道导弹系统的发展趋势266
第17章 防空导弹系统269
17.1 防空导弹的分类与发展概况269
17.1.1 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分类269
17.1.2 防空导弹系统的发展概况272
17.2 防空导弹武器系统278
17.2.1 地空导弹武器系统278
17.2.2 舰空导弹武器系统281
17.2.3 空空导弹武器系统283
17.3 典型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283
17.3.1 红旗二号导弹284
17.3.2 红缨五号导弹285
17.4 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发展趋势286
第18章 飞航导弹系统290
18.1 飞航导弹的分类与发展概况291
18.1.1 飞航导弹的分类291
18.1.2 飞航导弹的发展概况291
18.2 飞航导弹武器系统296
18.2.1 导弹系统297
18.2.2 指挥控制系统299
18.2.3 任务规划系统300
18.2.4 技术保障系统300
18.3 几种典型的飞航导弹武器系统300
18.3.1 反舰导弹系统300
18.3.2 空地导弹系统303
18.3.3 现代巡航导弹系统305
18.3.4 反辐射导弹307
18.4 飞航导弹的发展趋势308
第19章 反弹道导弹系统310
19.1 反弹道导弹系统的分类与发展概况310
19.1.1 反弹道导弹系统的分类311
19.1.2 反弹道导弹系统的发展概况312
19.2 反弹道导弹武器系统315
19.2.1 美国的反导防御系统315
19.2.2 俄罗斯的反导系统318
19.3 反弹道导弹系统的发展趋势320
主要参考文献321
第5篇 导弹与航天系统的开发323
第20章 导弹与航天系统的需求确定过程325
20.1 国家战略与中长期计划的概念327
20.1.1 国家战略体系327
20.1.2 中长期计划的概念329
20.2 中长期计划的研究与制定331
20.2.1 中长期计划研究的基本内容331
20.2.2 中长期计划制定的基本步骤332
第21章 导弹与航天系统的需求物化过程336
21.1 导弹与航天系统的研制程序336
21.1.1 立项论证阶段341
21.1.2 方案决策阶段341
21.1.3 工程研制阶段342
21.1.4 研制成果转化阶段342
21.1.5 运用与保障阶段343
21.2 导弹与航天系统的地面试验345
21.2.1 分系统地面试验346
21.2.2 综合性地面试验352
21.3 导弹与航天系统的飞行试验354
21.3.1 导弹系统的飞行试验354
21.3.2 航天系统的飞行试验361
第22章 导弹与航天系统的运用保障与需求再确定过程371
22.1 运用保障过程推进工程系统的发展371
22.2 改型设计是推进现代工程系统发展的重要途径373
22.2.1 被动型改型设计374
22.2.2 预规划改型设计377
第23章 航天系统工程381
23.1 航天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382
23.2 航天系统工程的组织管理384
23.2.1 分层次的决策管理组织体制385
23.2.2 两条指挥线的组织结构387
23.2.3 工程总体设计部391
23.2.4 矩阵式组织结构392
23.2.5 工程系统中长期计划研究与论证的组织管理393
23.3 航天系统工程的计划管理395
23.3.1 计划协调管理技术396
23.3.2 计划运筹管理技术396
23.3.3 规划、计划、预算一体化技术398
23.3.4 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400
23.3.5 价值工程401
23.4 工程系统的决策管理403
23.4.1 系统决策的基本概念403
23.4.2 决策的分类404
23.4.3 决策的结构与策略405
23.4.4 决策管理的主要方法409
23.5 系统开发与人的因素412
23.5.1 系统工程人员在系统管理中的作用412
23.5.2 对系统工程人员的要求413
主要参考文献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