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精通UG NX 6.0中文版模具设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精通UG NX 6.0中文版模具设计](https://www.shukui.net/cover/70/31264807.jpg)
- 唐家鹏,王锐,周伟文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4038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84页
- 文件大小:122MB
- 文件页数:598页
- 主题词: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软件,UG NX 6.0 MoldWizard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精通UG NX 6.0中文版模具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UG NX6.0入门1
1.1 UGNX6.0中文版的功能与应用领域2
1.1.1 UGNX计算机辅助设计2
1.1.2 UGNX计算机辅助制造模块3
1.1.3 UGNX计算机辅助分析模块4
1.1.4 “知识融合”应用模块4
1.2 UGNX6.0中文版的主界面4
1.3 UCNX6.0中文版常用命令与操作6
1.3.1 UGNX6.0环境设置6
1.3.2 UGNX6.0系统参数设置8
1.3.3 工作图层的设置14
1.3.4 常用工具18
1.3.5 坐标系操作24
1.4 本章小结25
第2章 UG NX6.0建模基础26
2.1 曲线的绘制及操作27
2.1.1 曲线绘制28
2.1.2 曲线操作32
2.2 草图的绘制及操作36
2.2.1 草图创建36
2.2.2 草图编辑37
2.2.3 草图约束39
2.3 实体建模41
2.3.1 基本体素41
2.3.2 特征实体43
2.3.3 参考特征47
2.3.4 扩展特征49
2.3.5 实体布尔运算52
2.4 特征操作54
2.4.1 拔模54
2.4.2 边倒圆55
2.4.3 倒斜角55
2.4.4 抽壳56
2.4.5 引用特征56
2.4.6 螺纹58
2.5 装配功能59
2.5.1 装配简介60
2.5.2 装配导航器60
2.5.3 装配条件61
2.5.4 装配方法62
2.5.5 WAVE几何链接器63
2.5.6 装配实例64
2.6 本章小结68
第3章 UG NX 6.0模具设计基础69
3.1 塑料概述70
3.1.1 塑料的分类70
3.1.2 塑料的性能71
3.2 模具设计简介71
3.2.1 注塑成型工艺原理72
3.2.2 注塑成型件的成型工艺性72
3.2.3 注塑模具的基本结构73
3.2.4 注塑模具的设计步骤74
3.3 注塑模CAD技术78
3.3.1 模具CAX技术78
3.3.2 注塑模具CAD技术79
3.4 UG模具设计工具80
3.4.1 UG模具设计菜单80
3.4.2 UG模具设计流程84
3.4.3 产品模型的准备85
3.5 本章小结86
第4章 UG模具设计初始化87
4.1 UG注塑模具设计参数设置88
4.2 装载产品39
4.2.1 MoldWizard的装配克隆91
4.2.2 prod装配子结构91
4.3 模具坐标系92
4.4 模具收缩率92
4.4.1 设置收缩类型的过程93
4.4.2 收缩参考95
4.5 工件设置96
4.5.1 工件类型96
4.5.2 工件库97
4.5.3 工件尺寸及其定义方式98
4.6 UG模具设计项目初始化实例98
4.6.1 装载产品98
4.6.2 项目初始化99
4.6.3 浏览装配结构100
4.6.4 定位模具坐标系100
4.6.5 设置模具收缩率101
4.6.6 创建自定义工件用的实体102
4.6.7 创建自定义工件103
4.7 本章小结104
第5章 分模前的准备工作105
5.1 基于修剪的分型过程106
5.2 工具概述106
5.3 修补107
5.3.1 默认值(自动修补)107
5.3.2 曲面修补109
5.3.3 边缘修补110
5.3.4 现有曲面111
5.3.5 创建方块111
5.3.6 分割实体112
5.3.7 实体修补113
5.3.8 修剪区域修补113
5.4 模具工具栏的其他工具115
5.4.1 轮廓分割(面拆分工具)115
5.4.2 扩大曲面116
5.4.3 修剪实体118
5.4.4 替换实体118
5.4.5 延伸实体119
5.4.6 参考圆角119
5.4.7 投影区域120
5.4.8 线切割起始孔121
5.5 修补设计实例121
5.5.1 装载产品模型121
5.5.2 项目初始化122
5.5.3 定义模具坐标系123
5.5.4 定义模坯123
5.5.5 型腔布局124
5.5.6 模型修补124
5.6 本章小结128
第6章 分型设计129
6.1 分型概述130
6.2 分型工具131
6.2.1 分型管理器131
6.2.2 分型过程的本质132
6.3 设计区域133
6.3.1 MPV初始化133
6.3.2 塑模部件验证134
6.4 提取区域和分型线138
6.5 创建/删除曲面补片138
6.6 编辑分型线139
6.7 引导线设计141
6.7.1 创建引导线141
6.7.2 编辑引导线142
6.7.3 删除引导线143
6.8 分型面143
6.8.1 创建分型面143
6.8.2 编辑分型面147
6.8.3 添加现有曲面147
6.8.4 删除分型面147
6.9 型芯和型腔148
6.10 其他分型工具149
6.10.1 抑制分型和更新分型树列表149
6.10.2 模型比较149
6.10.3 交换模型151
6.10.4 备份分型和补片片体152
6.11 分型实例153
6.11.1 分型设计实例一153
6.11.2 分型设计实例二161
6.11.3 分型设计实例三166
6.11.4 分型设计实例四171
6.12 本章小结178
第7章 多腔模设计179
7.1 多腔模布局设计180
7.1.1 型腔数量和排列方式180
7.1.2 “型腔布局”对话框181
7.1.3 矩形布局183
7.1.4 圆形布局186
7.1.5 编辑布局187
7.2 多件模设计188
7.2.1 用初始化项目加载多件模189
7.2.2 激活部件189
7.2.3 初始化项目和模具坐标190
7.2.4 删除多件模成员190
7.2.5 删除单个产品的阵列和删除文件190
7.3 多件模与多腔模设计实例191
7.3.1 多腔模设计实例191
7.3.2 多件模设计实例197
7.3.3 删除一个产品205
7.3.4 删除文件实例207
7.4 本章小结208
第8章 模架库209
8.1 模架标准化210
8.1.1 塑料模标准化210
8.1.2 塑料注塑模标准模架及选用210
8.2 模架管理211
8.3 可互换模架215
8.3.1 编辑模架组件215
8.3.2 安装和配置可互换模架216
8.4 通用模架216
8.5 添加模架实例217
8.5.1 装载产品模型217
8.5.2 项目初始化及定义坐标系218
8.5.3 设置收缩率及定义工件218
8.5.4 模型修补及设计区域219
8.5.5 提取区域和分型线221
8.5.6 创建分型面221
8.5.7 创建型腔和型芯222
8.5.8 添加模架223
8.6 本章小结224
第9章 浇注系统设计225
9.1 浇注系统的组成及设计原则226
9.1.1 浇注系统的组成226
9.1.2 浇注系统的设计原则226
9.2 浇注系统的结构设计227
9.3 浇口设计232
9.3.1 添加或修改浇口232
9.3.2 “浇口设计”对话框232
9.4 分流道设计235
9.4.1 定义引导线串235
9.4.2 在分型面上投影237
9.4.3 创建分流道通道238
9.5 定位环和浇口衬套设计239
9.5.1 添加定位环239
9.5.2 添加浇口衬套240
9.6 浇注系统设计实例242
9.6.1 加载模型242
9.6.2 创建浇口243
9.6.3 分流道设计246
9.6.4 添加定位环248
9.6.5 添加浇口衬套250
9.6.6 修改浇口衬套251
9.6.7 腔体设计253
9.7 本章小结254
第10章 标准件及标准件工具255
10.1 标准件系统256
10.1.1 标准件概述256
10.1.2 标准件管理256
10.2 顶出设计263
10.2.1 顶出机构263
10.2.2 推杆后处理265
10.2.3 推杆设计实例268
10.3 滑块/抽芯设计275
10.3.1 侧抽机构的分类275
10.3.2 斜导柱侧抽机构275
10.3.3 斜滑块侧抽机构278
10.3.4 MoldWizard滑块/抽芯设计279
10.3.5 滑块/抽芯设计实例281
10.4 镶块设计292
10.4.1 插入标准件292
10.4.2 镶块设计实例293
10.5 冷却设计300
10.5.1 冷却设计原则300
10.5.2 常用冷却回路301
10.5.3 插入标准件方式302
10.5.4 管道设计方式304
10.5.5 冷却设计实例308
10.6 电极设计315
10.6.1 插入标准件方法315
10.6.2 插入电极方法315
10.6.3 电极设计实例319
10.7 本章小结326
第11章 模具的其他功能327
11.1 腔体328
11.1.1 建腔的概念328
11.1.2 对话框选项328
11.1.3 建腔步骤329
11.2 物料清单329
11.3 模具图纸331
11.3.1 装配图纸332
11.3.2 组件图纸334
11.3.3 孔表335
11.4 视图管理336
11.5 实例337
11.5.1 生成模具推板的组件图纸和孔表337
11.5.2 建立腔体338
11.6 本章小结340
第12章 2板式模具典型设计实例341
12.1 实例分析342
12.1.1 设计方法分析342
12.1.2 技术难点分析342
12.2 主要知识点342
12.3 设计流程343
12.3.1 项目初始化343
12.3.2 模具坐标系344
12.3.3 设置收缩率345
12.3.4 设置工件345
12.3.5 布局346
12.3.6 模具修补347
12.3.7 分型350
12.3.8 添加模架355
12.3.9 添加标准件356
12.3.10 推杆后处理362
12.3.11 添加浇口362
12.3.12 分流道设计366
12.3.13 镶块设计369
12.3.14 添加冷却管道371
12.3.15 建立腔体375
12.4 本章小结376
第13章 3板式模具典型设计实例378
13.1 实例分析379
13.1.1 设计方法分析379
13.1.2 技术难点分析379
13.2 主要知识点379
13.3 设计流程380
13.3.1 项目初始化380
13.3.2 模具坐标系381
13.3.3 设置收缩率382
13.3.4 设置工件382
13.3.5 布局383
13.3.6 分型384
13.3.7 添加模架392
13.3.8 添加标准件393
13.3.9 推杆后处理397
13.3.10 添加浇口398
13.3.11 分流道设计402
13.3.12 镶块设计406
13.3.13 添加冷却管道408
13.3.14 建立腔体411
13.3.15 生成定模座板的组件图纸和孔表412
13.4 本章小结415
第14章 曲面产品模具典型设计实例416
14.1 实例分析417
14.1.1 设计方法分析417
14.1.2 技术难点分析417
14.2 主要知识点418
14.3 设计流程418
14.3.1 项目初始化418
14.3.2 模具坐标系419
14.3.3 设置收缩率419
14.3.4 设置工件420
14.3.5 布局420
14.3.6 产品修补421
14.3.7 分型427
14.3.8 添加模架430
14.3.9 添加标准件432
14.3.10 推杆后处理434
14.3.11 添加分流道435
14.3.12 添加浇口436
14.3.13 添加滑块438
14.3.14 添加冷却管道443
14.3.15 建立腔体447
14.4 本章小结448
第15章 侧抽芯模具典型设计实例449
15.1 实例分析450
15.1.1 设计方法分析450
15.1.2 技术难点分析450
15.2 主要知识点450
15.3 设计流程451
15.3.1 项目初始化451
15.3.2 模具坐标系452
15.3.3 设置收缩率452
15.3.4 设置工件452
15.3.5 布局453
15.3.6 分型454
15.3.7 添加模架461
15.3.8 添加标准件462
15.3.9 推杆后处理465
15.3.10 添加分流道466
15.3.11 添加浇口467
15.3.12 添加斜滑块469
15.3.13 添加浮升销476
15.3.14 添加冷却管道482
15.3.15 建立腔体485
15.4 本章小结486
第16章 点浇口模具典型设计实例487
16.1 实例分析488
16.1.1 设计方法分析488
16.1.2 技术难点分析488
16.2 主要知识点488
16.3 设计流程489
16.3.1 项目初始化489
16.3.2 模具坐标系490
16.3.3 设置收缩率490
16.3.4 设置工件491
16.3.5 布局491
16.3.6 分型492
16.3.7 添加模架498
16.3.8 添加标准件499
16.3.9 推杆后处理502
16.3.10 添加分流道503
16.3.11 添加浇口504
16.3.12 添加冷却管道506
16.3.13 建立腔体509
16.4 本章小结510
第17章 动定位模具典型设计实例511
17.1 实例分析512
17.1.1 设计方法分析512
17.1.2 技术难点分析512
17.2 主要知识点512
17.3 设计流程513
17.3.1 项目初始化513
17.3.2 模具坐标系514
17.3.3 设置收缩率514
17.3.4 设置工件514
17.3.5 修补515
17.3.6 分型522
17.3.7 添加模架525
17.3.8 添加标准件527
17.3.9 推杆后处理529
17.3.10 添加分流道530
17.3.11 添加浇口532
17.3.12 添加滑块533
17.3.13 添加冷却管道538
17.3.14 建立腔体541
17.4 本章小结542
第18章 多件模典型设计实例543
18.1 实例分析544
18.1.1 设计方法分析544
18.1.2 技术难点分析544
18.2 主要知识点544
18.3 设计流程545
18.3.1 项目初始化545
18.3.2 模具坐标系546
18.3.3 设置收缩率547
18.3.4 设置工件548
18.3.5 多腔模的设置548
18.3.6 手机上盖分型前的相关设置549
18.3.7 布局550
18.3.8 分型551
18.3.9 添加模架564
18.3.10 添加标准件565
18.3.11 推杆后处理570
18.3.12 添加浇口571
18.3.13 分流道设计574
18.3.14 添加冷却管道578
18.3.15 建立腔体582
18.4 本章小结383
参考文献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