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齐梁诗歌向盛唐诗歌的嬗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杜晓勤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14986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04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316页
- 主题词:古典诗歌-诗歌史-研究-中国-南朝时代~唐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齐梁诗歌向盛唐诗歌的嬗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葛晓音1
绪论1
上编 从永明体到沈宋体9
第一章 永明体声律特征及其在齐梁时期的发展9
第一节 永明体声律体系分析9
第二节 梁大同诗人对永明体格律形式的新发展13
第二章 庾信、徐陵对周、陈、隋新体诗声律之发展18
第一节 庾信、徐陵新体诗律化经验18
第二节 “徐庾体”在周隋诗坛之影响22
第三章 唐初诗坛声律发展的复杂性25
第一节 艰于创变的宫廷诗坛25
第二节 王绩诗歌的律化成就27
第三节 王绩对庾信律化技巧的继承和发展30
第四章 贞观中后期的诗律发展及其因素35
第一节 唐太宗诗歌创作观的转变35
第二节 新进诗人对诗歌声律技巧的探索37
第五章 上官仪、元兢的诗律学理论及其对诗律发展之影响40
第一节 “上官体”的诗律学贡献40
第二节 元兢诗律学的历史意义42
第六章 初唐四杰对新体诗的态度及其新体诗律化程度48
第一节 骆宾王诗歌律化成就及其原因48
第二节 卢照邻的诗歌声律观51
第三节 王勃诗歌声律观及其与王绩之关系53
第四节 杨炯新体诗律化成就55
第七章 高宗朝后期的两股诗体复古潮流57
第一节 诗律退化的宫廷诗会与私人宴集57
第二节 陈子昂的诗体“复古”观与诗律实践60
第八章 武后朝诗歌律化水平的飞跃64
第一节 “上官体”的复振64
第二节 “珠英学士”对诗律定型之贡献68
第九章 沈宋与五言律体定型之关系72
第一节 沈宋对元兢“换头”术的肯定与推广73
第二节 沈宋诗歌律化程度辨析77
第十章 小结80
附录86
永明至隋末五言新体诗声律发展统计表86
初唐五言新体诗声律发展统计表93
下编 从“性灵摇荡”到“风骨凛然”107
第一章 齐梁诗歌与士人心态之关系107
第一节 齐梁诗歌风力不振的现实政治因素107
第二节 齐梁士人生活方式对山水诗风之影响112
第三节 齐梁艳情诗风与佛教涅槃学之关系122
第二章 周隋时期北方诗风之变与士人心态之新特征130
第一节 梁末入北诗人对南朝士风与诗风的反思130
第二节 周隋时期北地诗风之变138
第三章 唐初宫廷诗风与士风之关系148
第一节 唐太宗对南朝诗风之态度149
第二节 唐太宗诗歌创作中的学南之举155
第三节 魏徵等人创作观影响甚微之因由164
第四章 龙朔初载诗风新变与新进文士的人格缺陷172
第一节 龙朔“文场变体”新说172
第二节 龙朔文士群体的政治崛起176
第三节 龙朔文人群体的文化特质180
第四节 上官仪诗学观念的艺术本质184
第五节 盛极一时的“颂体”诗文186
第六节 龙朔诗歌艺术与精神的双重缺陷188
第五章 初唐四杰与儒道思想197
第一节 初唐四杰与北方儒学关系考论197
第二节 初唐四杰与象数派易学之关系202
第三节 初唐四杰与道家思想之关系206
第四节 初唐四杰诗文革新的精神实质208
第五节 初唐四杰的人生观与历史感214
第六章 从家学渊源看陈子昂的人格精神和诗歌创作222
第一节 陈子昂人格精神与家学传统之关系222
第二节 陈子昂与武周政权关系辨229
第三节 陈子昂近体诗创作中的家学因素236
第四节 陈子昂古体诗创作中的家学因素243
第七章 武后、中宗朝宫廷士风与诗风249
第一节 武后、中宗朝宫廷文人对龙朔诗风之修正249
第二节 武周、中宗朝“颂体”诗文兴起的社会文化因素258
第三节 武后、中宗朝文士人格思考对于盛唐理想人格建构之先导意义266
第八章 盛唐诗人心态形成诸因素之考察274
第一节 良好君臣关系的重建274
第二节 文人政治格局的初步形成277
第三节 对儒学经世精神的重视280
第九章 小结286
第一节 齐梁至盛唐士风嬗变的阶段性特征286
第二节 影响齐梁至盛唐士风变化的因素288
第三节 诗人心态对创作影响的复杂性290
参考文献293
后记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