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能力结构与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能力结构与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
  • 杨先明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69247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13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333页
  • 主题词:地区经济-经济合作-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能力结构与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 我国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模式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

(一)我国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基本特征2

(二)地方分权、政府间竞争与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9

(三)区域差异扩大与产业结构趋同、分工弱化与协调机制失效17

(四)新一轮东西部区域合作的内生因素与外部环境25

(五)增长代价、区域合作效率与能力结构问题凸显30

二 能力结构理论与我国东西部区域能力结构评价比较37

(一)定义区域能力结构:基本概念与相关文献37

(二)能力结构:东西部区域合作的前提与目标43

(三)地区能力结构与区域合作45

(四)能力结构体系评价的理论和指标选择48

(五)我国东西部能力结构评价与比较56

(六)地区能力结构差距与东西部区域合作模式66

三 转型过程中东西部能力结构差异扩大的因素分析77

(一)市场化与要素、商品流动对东西部能力结构变化的影响77

(二)外商直接投资聚集对东西部能力结构变化的影响93

(三)制度供给不均衡对东西部能力结构变化的影响102

(四)政府行为差异与政府竞争对能力结构变化的影响111

(五)以教育为主的公共资源供给对西部能力结构的影响117

四 鲶鱼效应创造: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领域突破122

(一)东西部产业关联整合与产业链再造122

(二)资源共享:比较优势与能力转换131

(三)东西部产业直接投资:能力转移与溢出144

五 东西部产业转移: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途径158

(一)东西部产业兼并与融合:核心能力整合158

(二)东西部产业转移的范围、环境、障碍与支持体系165

(三)东西部产业转移的实证分析、评估与前景177

六 东西部技术转移与西部能力结构改善190

(一)技术发展与能力结构190

(二)东西部技术来源比较与技术转移作用198

(三)西部技术创新与东西部之间的技术转移204

(四)东西部技术转移的障碍与技术本土化问题218

(五)东西部合作技术创新案例与机制问题227

七 东西部人力资本流动与西部人力资本再造237

(一)东中西部人力资源流动总体格局237

(二)东西部人力资源流动层次与结构242

(三)人力资本流动回波效应:假说与实证246

(四)东西部教育资源的配置与转移249

(五)东西部人力资源合作开发的多元化模式257

八 推进能力结构改进的东西部地方政府协调机制261

(一)基本问题:政府间竞争还是合作?261

(二)政府协调机制失败——竞争与合作主体的错位268

(三)创造要素流动与产业转移协调服务体系270

(四)投资环境、创业环境与政策支持275

(五)东西部政府间合作机制的建构思路280

九 基于能力结构的泛珠江区域合作——云南案例285

(一)泛珠江区域的能力结构评价286

(二)云南在泛珠江区域合作中的定位291

(三)云南在泛珠江区域合作的重点领域296

(四)港澳投资在促进云南融入泛珠江区域合作的特殊作用304

(五)结论308

附表310

后记313

表1.3-1西部开发前部分年度东西部发展差异18

表1.3-2东中西部按受教育程度分的人口比重21

表1.4-1西部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的东西部经济增长差距26

表2.4-1能力结构评价的指标体系55

表2.5-1资源配置能力得分57

表2.5-2开放能力得分58

表2.5-3学习能力得分60

表2.5-4技术能力得分61

表2.5-5能力的结构分析62

表2.5-6东西部平均能力的差异系数64

表2.5-7实际经济发展水平与能力水平的比较65

表2.6-1东中西部自然资源指数情况66

表2.6-2全国各省区市国际省际贸易差额68

表2.6-3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贸易依存度(2005年)70

表2.6-42003—2004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来源国家或地区72

表3.1-1市场化对地区能力影响的计量模型检验表79

表3.1-2我国区域人口流动量及份额81

表3.1-3我国区域人口相互移动量及份额81

表3.1-4我国地区人口移入量对区域能力及结构影响的计量检验83

表3.1-52004年我国地区高校学生对区域能力及结构影响的计量检验84

表3.1-6我国区域要素、生产及需求结构85

表3.1-72004年我国地区技术对区域能力及结构影响的计量检验88

表3.1-82004年我国地区资本流动对区域能力及结构影响的计量检验90

表3.1-92004年我国地区商品流动对区域能力及结构影响的计量检验90

表3.1-102004年我国东部能力的决定因素91

表3.1-112004年我国西部地区能力的决定因素92

表3.2-12003年我国区域工业增加值及其比重97

表3.2-21997—2004年我国区域FDI企业出口份额98

表3.2-31999—2004年我国区域对FDI企业的出口依存度98

表3.2-42004年我国区域对FDI企业就业人数、比重、份额99

表3.2-5我国区域FDI企业数量结构100

表3.3-1区域制度对能力结构影响检验106

表3.3-2区域能力决定因素模型及检验110

表3.4-12004年人均行政性收费对地区能力影响的计量模型检验表114

表3.4-22004年人均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前10位省份115

表3.4-32004年人均科学事业费支出对地区能力影响的计量模型检验表117

表3.5-12004年地方政府人均教育事业费投入对地区能力影响的回归模型检验表119

表3.5-2东西部师资供给差异120

表4.1-12002年我国区域工业产品比较优势指数123

表4.2-1东西部能源产生能力分布132

表4.2-2我国东西部污染物排放密集性指数133

表4.2-3产业能力要素的替代率137

表4.3-1邓宁OLI理论对技术转移方式的表解147

表4.3-2基于区域产业与区域吸引力的产业分类149

表4.3-32004年我国区域生产总值、能力及份额结构151

表4.3-4中国工业行业按要素密集程度分类152

表4.3-52004年西部比较优势工业部门153

表4.3-6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的人均GDP标准与能力指数156

表4.3-7以能力指数划分东西部地区直接投资发展阶段156

表5.2-12004年我国区域三次产业GDP结构166

表5.2-2主导产业及其产业群更替表167

表5.2-32004年我国工业结构与西部工业结构系数168

表5.2-42004年我国工业与西部地区工业结构相似性系数矩阵174

表5.2-52004年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人均GDP175

表6.1-1工业化与技术创新的阶段191

表6.2-1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及份额199

表6.2-2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区域技术来源构成200

表6.2-3三种技术转移渠道的比较202

表6.2-4我国东西部FDI企业数份额203

表6.2-5我国区域FDI企业数量结构203

表6.3-1我国各地区技术发展水平阶段划分206

表6.3-2全国科技进步监测主要指标体系207

表6.4-1技术转移模式中所需的资源转让220

表6.4-22003年西部企业R&D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221

表6.4-3西部万人科学家、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人员占全国份额222

表6.4-42004年西部地区知识生产与引进能力指标223

表6.4-52003年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区信息化水平224

表7.1-1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人口流入与流出格局239

表7.1-2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在全国范围的流入和流出240

表7.2-11985—1990年迁移劳动力文化程度构成(%)243

表7.2-2跨区域转移农业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构成(%)243

表7.2-3跨区域转移农业劳动力的就业结构(%)244

表7.4-12003年东中西部人均教育经费251

表8.1-1两个政府可能的博弈结果266

表9.1-1泛珠江地区能力结构的比较289

表9.2-1泛珠江各省区自然资源指数情况292

表9.2-22004年泛珠江区域各省区国际贸易和省际贸易差额293

表9.2-32004年泛珠江区域各省对外贸易依存度情况295

表9.3-1泛亚铁路中线建成后中国各区域中心城市到曼谷的运输成本、时间对比297

表9.3-2可开发水电人均拥有蕴藏量301

表9.3-3三大橡胶区平均成本及比重对比表302

表9.3-4中国及云南省与东盟旅游互往人数303

附表1 2004年各地区行政性收费收入和罚没收入行为排序310

附表2 2004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每万人拥有各级专任教师数311

图1.3-1东西部人均GDP差距示意19

图1.3-2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扩大速率19

图2.3-1区域差距对合作的影响46

图2.4-1东中西部的能力结构与自然资源总指数67

图3.2-1我国东中西部FDI规模变化趋势93

图3.3-1制度对区域配置能力影响(1)107

图3.3-2制度对区域配置能力影响(2)107

图3.3-3制度对区域配置能力影响(3)108

图3.3-4制度对区域配置能力影响(4)109

图3.3-5制度对区域配置能力影响(5)109

图3.4-1各地行政性收费分布图113

图3.4-2各地罚没收入分布图116

图4.1-1东西部产业部一体化模式126

图4.1-2产业产出增长曲线128

图4.1-3两个区域产业竞争性替代相图129

图4.1-4完全替代的区域产业转移129

图4.1-5一体化的区域产业转移130

图4.2-1产业能力转移的均衡状态139

图4.2-2东部技术与西部自然资源替代关系141

图4.2-3东部资本与西部自然资源替代关系141

图4.2-4东部资本与西部自然资源替代关系142

图4.3-1小岛清边际产业转移图解146

图4.3-22004年30个地区人均GDP155

图4.3-32004年30个地区能力指数155

图5.1-1外部获得技术能力途径162

图5.1-2东部企业对西部企业并购与能力扩展164

图6.1-1由技术变化引起的能力结构变化193

图6.1-2地区产业结构演化196

图6.3-1我国地区R&D强度水平分级205

图6.3-2经济发展的技术模式210

图6.3-3东西部技术能力差距与发展水平差距变化相图212

图6.3-4东西部双均衡路径214

图6.3-5威廉姆森倒U型曲线215

图6.4-1本土R&D与直接投资技术本土化226

图6.5-1省院省校科技合作机制234

图7.4-1东西部地区每万人拥有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数253

图7.4-2东西部每个专任教师负担学生数255

图9.2-1泛珠江各省区的能力结构与自然资源总指数293

图9.4-12003年港澳对内地与泛珠江区域直接投资比较3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