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治司法 1949-1961年的华县人民法院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政治司法 1949-1961年的华县人民法院
  • 高其才,左炬,黄宇宁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0369241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93页
  • 文件大小:97MB
  • 文件页数:549页
  • 主题词:法院-工作-研究-华县-1949~1961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政治司法 1949-1961年的华县人民法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上卷 政治司法—以一个基层人民法院为对象(1949~1956年)9

第一章 导论9

一、问题的提出9

二、文献综述16

三、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35

第二章 政治司法的执行性主体:基层司法机关45

一、从政府部门到司法机关:基层司法体制的定型45

二、以确保政治方向为目的:对基层司法机关的强控制49

(一)上级法院通过工作制度的监督49

(二)党的全方位领导54

三、以完成政治任务为动因:基层司法机关的内部组织机构建设59

(一)三种法庭、两种命运62

(二)人民接待室:法院“门诊部”71

第三章 “为中心工作服务”:基层司法机关“专政工具”角色的确立与强化75

一、作为政治司法服务对象的中心工作76

二、参加与配合:基层司法机关“为中心工作服务”的基本方式80

(一)直接参加中心工作82

(二)通过审判配合中心工作86

三、围绕中心工作与审判工作的其他职能89

(一)法纪宣教90

(二)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99

(三)逮捕人犯109

(四)整治社会秩序110

第四章 政治司法的具体运作主体:基层司法人员116

一、司法人员缺乏:主要困境116

二、多重来源121

三、重政治、轻业务:选任标准127

四、政治与业务并重的学习129

五、以身兼数职为基础的专职专任:内部分工137

六、“任务”而非仅仅“工作”:思想态度与工作作风142

(一)政治因素142

(二)现实动因143

第五章 案件及其进入基层司法视野的方式148

一、案件数量、类型与司法政治任务的辩证关系148

二、“主起诉主体”与“从起诉主体”:在“收权”与“放权”之间154

三、从公安局到检察院:反革命案件与重大刑事案件的主起诉主体156

(一)长期主导、渐趋正规的公安局起诉158

(二)姗姗来迟、自始正规的检察院起诉161

四、区村:民事案件与轻微刑事案件的主起诉主体162

(一)区村介绍起诉:虽禁不止165

(二)逮票与押票:保障人权与制约权力的利器170

五、当事人:案件的从起诉主体175

六、案件进入基层司法视野的其他途径177

第六章 政治司法运作的中心环节:审判182

一、阶级立场、群众路线与中心工作—基层审判的三项“指针”182

二、从独任制到合议制:二元审判组织的逐步确立185

(一)长期主导的独任制185

(二)人民陪审员:同等的参与权与不等的决定权185

三、群众路线的审判方式194

(一)以公开审判为核心的法庭审判195

(二)巡回审判与就地审判206

(三)公审212

四、主动、广泛、彻底:基层司法机关案件调查的三项原则216

(一)主动217

(二)广泛218

(三)彻底220

五、证据类型的多样化与对言词证据的偏爱220

(一)“重证据不轻信口供”与“重口供不重证据”:理念与现实221

(二)证人出庭之难及其解决方式223

(三)兼具时代性与政治性的书证225

(四)其他证据类型228

六、调解、判决等:结案方式的政治意涵231

(一)调解231

(二)判决238

(三)其他251

七、缺乏审限制度时期的快速结案254

第七章 基层司法的裁判依据257

一、“司法依据”辨正257

二、正式司法依据260

(一)政策:正式司法依据的“母体”261

(二)法律、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政策的具体化272

三、习惯法:主要的非正式司法依据292

四、其他考虑因素294

第八章 政治司法运作的延展性环节:执行与纠错298

一、以案件性质为基础的多元执行方式299

(一)法院权威与道义:当事人服判的双重原因299

(二)反革命案件与重大刑事案件的执行302

(三)民事案件与轻微刑事案件的执行310

二、二元纠错机制317

(一)复核、复查与再审:主动纠错机制318

(二)上诉、申诉、检举与抗诉:被动纠错机制328

第九章 结语346

一、政治司法的法律功能与政治功能346

(一)法律功能347

(二)政治功能351

二、政治司法的“自然特点”与“内在特点”355

(一)“自然特点”356

(二)“内在特点”357

三、政治司法的影响与评价361

(一)影响361

(二)评价363

下卷 政治运动中的基层司法—对一个基层人民法院的考察(1957~1961年)373

第十章 导言373

一、问题的提出373

二、选题背景与意义374

三、文献综述380

(一)司法状况380

(二)社会状况383

四、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384

第十一章 党领导下的审判机关390

一、政治运动中审判机关沿革390

二、政治优先下审判机关的组织及管理390

三、简陋破败的基础设施—正规化司法的现实困境一394

四、审判机关拮据的经费—正规化司法的现实困境二398

五、审判机关以对敌专政工具优先的性质401

六、党领导下的审判机关408

七、审判机关的群众路线430

八、审判机关以社会控制为中心的各项工作433

(一)公证工作433

(二)政策法令宣传434

(三)指导人民调解、调处组织工作435

(四)培训人民陪审员436

(五)复查清案437

(六)接待群众来信来访437

第十二章 党的司法人员438

一、革命干部进法院438

二、司法人员以政治素质为先的基本素质438

(一)政治素质438

(二)文化素质438

(三)专业素质439

三、司法人员的基本情况439

四、深入基层的基本工作状态439

第十三章 政治运动与审判工作441

一、政治运动中案件的来源与数量441

(一)案件的公私来源441

(二)政治运动中案件数量的增减444

二、以政治属性分类的案件类型445

(一)刑事案件的类型445

(二)民事案件的类型473

三、审判制度及其在政治运动中的变形479

(一)刑事案件审判制度479

(二)民事案件审判制度498

四、审判依据在政治性案件与其他案件间的差异503

(一)法律规定504

(二)最高人民法院规定506

(三)中共中央政策506

(四)毛泽东的“两类矛盾”理论509

(五)案例汇编511

(六)上级人民法院指示512

(七)各级党委的批示512

(八)习惯法512

(九)当事人的具体情况525

(十)干部、群众意见的影响526

(十一)司法经验总结532

五、诉讼证据中的政治决定535

六、审判技术541

(一)基于生活的调查技术541

(二)说理道情的调解技术560

(三)随机应变的判决技术569

第十四章 结语573

参考文献578

后记59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