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征信体系的巴西模式及国际实证比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石晓军,刘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587725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10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30页
- 主题词:信用制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征信体系的巴西模式及国际实证比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丛书序言1
前言1
第一部分 征信体系的巴西模式3
第一章 国家征信体系的“四维生态”概念模型3
一、信用体系的SCRR—E模型3
二、信用体系的结构维度5
三、征信体系的内容维度6
四、征信体系的规则维度8
五、征信体系的功能维度9
六、小结10
第二章 巴西征信体系之总体分析12
一、巴西征信体系的结构维度12
(一)公共信用信息登记机构13
(二)“行业性合作式”征信机构14
(三)私有征信机构15
二、巴西征信体系的信息内容维度16
(一)信用信息登记中心的信息内容及监管服务17
(二)西若莎的信息内容及主要产品18
三、巴西征信体系的规则维度23
(一)相关法律23
(二)基本运行规则24
四、政策启示25
第三章 巴西征信体系之演进的影响因素分析28
一、巴西征信体系的演进29
(一)高通胀时期的征信体系29
(二)“雷尔计划”之后的征信体系30
二、关键影响因素33
(一)金融体系33
(二)宏观经济政策33
(三)法律环境与执法力度35
(四)市场分割35
三、影响机制分析36
(一)宏观经济政策促使银行业务转变37
(二)宽松稳定的法律环境与执法效率的提高38
(三)市场分割决定了功能定位38
四、小结39
第四章 巴西征信体系之行业合作模式40
一、共同持股型行业合作模式——西若莎40
(一)西若莎的基本运行框架41
(二)西若莎的运行模式41
二、行业协会主导型合作模式——斯派克46
(一)斯派克的基本运行框架47
(二)斯派克的运行模式47
三、比较分析49
(一)行业合作模式是一种具有优势的中间组织形态49
(二)共同持股型行业合作模式具有扩张和创新的动力49
(三)行业协会主导型征信机构可以成为重要的“市场补充者”50
(四)两类行业合作模式的先决条件51
四、结论与启示51
附录1:欧洲与美国征信体系的比较54
一、结构维度54
(一)欧洲54
(二)美国55
二、内容维度57
(一)欧洲57
(二)美国58
三、规则维度59
(一)欧洲59
(二)美国62
附录2:亚洲部分国家征信体系概要分析64
一、日本64
(一)结构维度64
(二)内容维度64
(三)规则维度65
二、韩国67
(一)结构维度67
(二)规则维度70
第二部分 征信体系国际比较的实证分析75
第五章 国家信用体系的多维指数方法及实证研究75
一、数据来源与原始数据的处理76
二、国家信用体系的TT指数构建及其结果比较77
(一)国家信用体系中的TT指数77
(二)国家信用体系中的TT指数构建步骤78
(三)34个国家的信用体系TT指数79
(四)结果比较83
三、小结88
第六章 国家征信体系微观功能的实证研究89
一、征信体系的功能90
二、征信体系对融资约束降低功能的实证研究93
(一)相关文献93
(二)研究设计94
(三)实证检验98
(四)结论105
三、征信体系与司法体系的替代性及信用风险降低功能的实证研究105
(一)实证研究设计107
(二)实证研究110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111
四、结论与启示114
第七章 征信体系的宏观功能:服务监管116
一、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与银行监管118
二、公共信用信息系统服务于巴塞尔Ⅱ意义下资本监管的途径121
(一)利用公共信用信息系统服务于资本监管的基本思路122
(二)利用公共信用信息系统检验内部评级关键参数124
(三)利用基于公共信用信息系统数据的模型结果直接检验资本充足率130
三、服务于资本监管的公共信用信息系统设计132
(一)关键参数设计133
(二)信息内容135
四、结论与建议137
第八章 征信体系的功能模式、宏观匹配及制度配置140
一、以功能为主线的征信体系模式划分理论141
(一)理论基础141
(二)以功能为主线的征信体系模式划分142
二、基于功能的征信模式划分的实证证据143
三、制度主轴的验证性因子分析及主要模式的典型配置150
(一)验证性因子分析151
(二)主流征信模式的典型制度配置153
四、征信体系模式与国家宏观因素匹配分析157
(一)研究方法161
(二)实证分析166
(三)功能定位分析171
五、启示、结论与建议172
第九章 征信体系效率实证研究178
一、征信体系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设定178
二、实证研究180
(一)样本的选取180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181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181
(一)关于结果的计量分析181
(二)关于效率的分析184
(三)分类分析186
第十章 对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若干建议192
一、建立以功能为导向的征信体系总体设计观192
二、建立宽松的法律环境促进征信体系的全面发展196
三、鼓励征信机构的多样化和信用信息传播方式的创新196
四、建立起服务监管的公共信用信息系统199
参考文献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