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内蒙古林业生态建设技术与模式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内蒙古林业生态建设技术与模式](https://www.shukui.net/cover/65/31218040.jpg)
- 高锡林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978750385288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34页
- 文件大小:97MB
- 文件页数:465页
- 主题词: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研究-内蒙古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内蒙古林业生态建设技术与模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篇 林业生态建设概论2
第1章 基本情况2
1.1 自然情况2
1.2 社会经济情况6
1.3 林业生态建设情况6
第2章 林业生态建设总体思路8
2.1 指导思想和原则8
2.2 技术思路9
2.3 建设目标10
第2篇 林业生态建设技术设计第3章 林业生态建设区划12
3.1 区划思路12
3.2 区划原则12
3.3 区划方法13
3.4 区划体系14
第4章 大兴安岭山地类型区15
4.1 大兴安岭北部山地类型亚区16
4.2 大兴安岭南部山地类型亚区31
4.3 大兴安岭东南部低山丘陵类型亚区36
第5章 内蒙古高原东部类型区41
5.1 呼伦贝尔高原类型亚区42
5.2 锡林郭勒高原类型亚区46
5.3 浑善达克沙地类型亚区51
第6章 内蒙古高原西部及鄂尔多斯高原西北部类型区58
6.1 内蒙古高原西部类型亚区59
6.2 额济纳绿洲类型亚区69
6.3 贺兰山山地类型亚区72
6.4 鄂尔多斯高原西北部类型亚区74
第7章 西辽河平原类型区——科尔沁沙地类型亚区80
7.1 科尔沁沙地西部防风固沙小区83
7.2 科尔沁沙地东部疏乔灌木林固沙小区84
7.3 科尔沁沙地中东部农林牧复合经营小区85
7.4 农防林建设小区87
7.5 沙地东南部保护建设小区88
7.6 西辽河、新开河、教来河沿河护岸经济林小区89
7.7 缓坡丘地、平川沙区绿色通道建设小区90
第8章 燕山山地类型区92
8.1 燕山北麓山地类型亚区92
8.2 燕山北麓黄土丘陵类型亚区102
第9章 阴山山地类型区118
9.1 阴山山地东段类型亚区119
9.2 阴山山地西段类型亚区125
9.3 阴山北麓丘陵类型亚区129
第10章 黄河河套平原类型区135
10.1 河套平原类型亚区136
10.2 土默特平原类型亚区145
10.3 鄂尔多斯黄河南岸平原类型亚区147
第11章 黄河上中游沙漠沙地类型区154
11.1 库布齐沙漠类型亚区154
11.2 毛乌素沙地类型亚区161
第12章 黄土高原类型区——黄土丘陵类型亚区171
12.1 丘陵东部水蚀区疏乔灌木水保林建设小区172
12.2 丘陵西部风蚀区灌草水保林建设小区174
12.3 丘陵退耕还林小区175
12.4 丘陵孔兑治理小区176
12.5 露天煤矿土地复垦治理小区176
12.6 天然次生林封育保护小区177
12.7 砒砂岩区综合治理小区177
第3篇 林业生态建设模式180
第13章 沙区林业生态建设模式180
13.1 敖汉旗系列抗旱造林模式180
13.2 敖汉旗“两行一带”林草复合经营模式181
13.3 巴林右旗植物活沙障治沙模式183
13.4 巴林右旗坐水覆膜造林模式184
13.5 机械植苗造林及机械植苗注水造林模式185
13.6 克什克腾旗万合永沙地综合治理模式186
13.7 乔灌草结合、针阔混交、封造并举治沙造林模式187
13.8 带、网、伞、疏、片多林种、多树种配置防沙林体系建设模式188
13.9 奈曼旗沙地生物经济圈建设模式190
13.10 浑善达克沙地封沙育林育草恢复植被模式192
13.11 锡林郭勒沙区生物围栏营建模式194
13.12 鄂尔多斯市沙地飞播造林模式195
13.13 鄂尔多斯市“反弹琵琶,逆向拉动”生态建设模式198
13.14 库布齐沙漠分区综合治理模式200
13.15 毛乌素沙地“三圈”治理模式201
13.16 毛乌素沙地综合治沙模式203
13.17 毛乌素沙地草库伦建设模式205
13.18 杭锦旗穿沙公路治理模式207
13.19 包神铁路沿线沙害综合防治模式208
13.20 樟子松沙地育苗造林模式209
13.21 呼伦贝尔市防止樟子松生理干旱造林模式211
13.22 红花尔基沙地樟子松封育模式212
13.23 阿拉善盟沙漠飞播造林模式213
13.24 额济纳旗荒漠胡杨林封育复壮更新模式214
13.25 阿拉善左旗人工营造梭梭林接种肉苁蓉模式215
13.26 乌海市葡萄栽培模式217
第14章 山区林业生态建设模式220
14.1 大兴安岭林区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模式220
14.2 大兴安岭岭南地区低价次生林改造模式221
14.3 五岔沟、阿尔山林业局家庭生态林场建设模式222
14.4 克什克腾旗华北落叶松与沙地云杉、白桦混交造林模式223
14.5 赤峰市天然山杏低产林改造技术225
14.6 大青山前坡人工造林模式226
14.7 喀喇沁旗半石质山地飞播造林模式228
14.8 封山育林(草)模式230
第15章 黄土丘陵区林业生态建设模式232
15.1 松山区龙潭山区生态经济沟建设模式232
15.2 松山区城子乡黄土丘陵区草田林网建设模式233
15.3 黄土丘陵区退耕地林草间作治理模式235
15.4 黄埔川砒砂岩丘陵区综合治理模式237
15.5 和林格尔县西摩天岭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238
15.6 神府东胜露天煤矿土地复垦模式239
第16章 平原农区林业生态建设模式241
16.1 松山区太平地农田防护林营造模式241
16.2 河套灌区防护、用材兼用型农田防护林营造模式243
16.3 乌兰察布市后山地区旱作农田防护林营造模式244
16.4 赤峰市农田防护林根蘖更新模式245
16.5 河套灌区外围综合治理模式246
16.6 河套灌区“冬贮苗木、等水造林”模式247
16.7 河套地区盐碱地造林模式249
16.8 土默特平原山前洪积扇经济林带栽培模式250
第17章 草原区林业生态建设模式253
17.1 乌兰察布市后山地区退耕地灌草间作模式253
17.2 草牧场防护林营造模式254
17.3 敖汉旗黄羊洼草牧场防护林营建模式257
17.4 沙化草场封育保护与恢复模式258
第18章 绿色通道建设模式260
18.1 立地特征260
18.2 技术思路260
18.3 技术要点及配套措施260
18.4 模式成效263
18.5 适宜推广区263
第19章 林木种苗基地建设模式264
19.1 黑里河林木良种基地营建模式264
19.2 敖汉旗杨柴良种基地营建模式267
19.3 土默特左旗万家沟种子园营建模式269
19.4 通辽市舍伯吐试验示范苗圃建设模式270
第20章 自然保护区建设275
20.1 自然保护区概念275
20.2 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275
20.3 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及评价276
20.4 保护区建设范例——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277
第21章 有害生物防治模式280
21.1 光肩星天牛综合防治模式280
21.2 灭幼脲防治鳞翅目及叶蜂类食叶害虫模式282
21.3 “养困法”及性引诱剂防治白杨透翅蛾模式283
21.4 杨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应用模式284
21.5 飞机超低量直接喷洒马拉硫磷原油防治落叶松鞘蛾模式284
21.6 防止家畜啃食树皮制剂应用模式285
21.7 松毛虫综合防治模式286
21.8 森林鼠害防治模式287
第22章 森林防火模式290
22.1 森林防火建设基本模式290
22.2 红花尔基“5·16”特大雷击森林火灾扑救案例模式296
22.3 免渡河“5·25”特大雷击森林火灾扑救案例模式298
第23章 林业信息系统建设模式302
23.1 目的意义302
23.2 总体目标302
23.3 基本原则302
23.4 系统运行环境303
23.5 系统总体设计303
23.6 系统建设内容305
第4篇 珍稀野生动物保护312
第24章 山地珍稀动物保护312
24.1 基本特点312
24.2 保护措施313
24.3 地珍稀动物各论313
原麝313
马麝314
马鹿314
驼鹿315
盘羊316
第25章 草原珍稀动物保护318
25.1 基本情况318
25.2 保护措施318
25.3 草原珍稀动物各论318
大鸨318
黄羊319
草原雕320
蒙古百灵321
第26章 荒漠珍稀动物保护322
26.1 基本情况322
26.2 保护措施322
26.3 荒漠珍稀动物各论323
波斑鸨323
鹅喉羚323
蒙古野驴324
第27章 湿地珍稀动物保护325
27.1 基本情况325
27.2 保护措施325
27.3 湿地珍稀动物各论326
灰鹤326
白头鹤326
丹顶鹤327
白枕鹤328
白鹤329
蓑羽鹤329
东方白鹳330
黑鹳331
遗鸥331
第5篇 林业生态建设主要树种造林技术第28章 针叶乔木树种334
28.1 落叶松(Larix Mill.)334
28.2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340
28.3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inn.var.mongolica Litv.)344
28.4 云杉(Picea Dietr.)346
28.5 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350
第29章 阔叶乔木树种352
29.1 杨树(Populus L.)352
29.2 白榆(Ulmus pumila Linn.)368
29.3 黄榆(Ulmus macrocarpa Hance)371
29.4 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371
29.5 垂柳(Salix babylonica L.)373
29.6 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374
29.7 国槐(Sophora japonica L.)376
29.8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377
29.9 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378
29.10 五角枫(Acer mono Maxim.)379
29.11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380
第30章 灌木树种384
30.1 柠条(Caragana microphylla Lam.)384
30.2 毛条(Caragana korshinskii Kom.)387
30.3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389
30.4 山杏[Armeniaca sibica(L.)Lam.]391
30.5 沙柳(Salix mongolica Siuzev.)394
30.6 黄柳(Salix flarida Chang et.Skv.)396
30.7 杞柳(Salix purpurea L.)398
30.8 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399
30.9 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400
30.10 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401
30.11 杨柴(Hedysarum mongolicum Turcz.)402
30.12 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 Fisch.et Mey.)404
30.13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 Bunge)406
30.14 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 Turcz.)408
30.15 柄扁桃[Prunus pedunculata(Pall.)Maxim.]410
30.16 叉子圆柏(Sabina vulgaris Ant.)412
第31章 经济树种414
31.1 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414
31.2 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417
31.3 苹果梨419
31.4 123苹果420
31.5 仁用杏421
附表425
内蒙古林业生态建设技术设计索引425
参考文献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