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校学生工作学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校学生工作学概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73/31215425.jpg)
- 王克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806167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14页
- 文件大小:80MB
- 文件页数:431页
- 主题词: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校学生工作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论2
第一节 学生工作学的实践基础2
一、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理念的进化2
二、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发展变化4
第二节 学生工作学的理论基础8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为指导8
二、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10
第三节 学生工作与学生工作学13
一、学生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13
二、学生工作的功能14
三、学生工作与学生工作学16
第二章 中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历史沿革18
第一节 中国早期的高校学生工作18
一、晚清时期高校学生工作18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高校学生工作21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高校学生工作23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高校学生工作29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7年)30
二、曲折时期(1957—1965年)31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33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高校学生工作34
一、思想解放时期(1978—1989年)34
二、反思治理与开始变革时期(1989—1997年)36
三、理性发展时期(1998—2008年)39
第三章 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发展44
第一节 学生事务专业化的孕育期44
一、哲学观念影响44
二、客观情形和现实问题45
第二节 学生事务专业化的萌芽期47
一、历史先决条件的形成47
二、专业化的萌芽进展49
三、萌芽的现实意义51
第三节 学生事务专业化的发展期52
一、管理观念的转变53
二、服务观念的深化发展54
第四节 学生事务专业化的成熟期56
一、协作与融合的发生57
二、成熟的专业化发展58
三、新理论的深远意义61
第五节 发达国家学生事务的特点及启示61
一、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的主要特点62
二、先进经验对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启示66
第四章 学生工作学的形成与发展76
第一节 中国学生工作学的形成76
一、学生工作职业化——从学生工作到学生工作学的跨越76
二、“大德育”系统工程——学生工作学坚实的实践基础78
三、高等教育大众化——学生工作学的广阔平台79
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催生学生工作学82
五、教育加入WTO——学生工作学面向世界84
六、科学发展观——学生工作学的发展道路86
第二节 中国学生工作学的现状及评析88
一、学生工作的管理与实践现状88
二、从经验到理论的成果与不足90
三、从理论到学科的差距与展望92
第三节 学生工作学的发展趋势95
一、学科化促进专业化发展95
二、国际化与民族化优势互补97
三、横向跨越学科边界束缚99
四、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并重100
五、在学科分化与综合的相互作用中壮大101
第五章 学生工作学的学科体系103
第一节 学生工作学的研究对象103
一、学生工作学概念103
二、学生工作学的研究对象104
第二节 学生工作学的内容体系104
一、学生工作的主体与客体105
二、学生工作的内容107
三、学生工作的方法109
四、学生工作的评价109
五、学生工作的环境110
六、学生工作的历史117
第三节 学生工作学的研究方法119
一、文献法119
二、观察法120
三、实验法120
四、社会调查法121
五、比较研究法122
六、行动研究法122
七、总结经验法123
第四节 学生工作学研究的意义与原则123
一、学生工作学的研究意义123
二、学生工作学的研究原则125
第六章 学生工作的知识借鉴129
第一节 学生工作的社会科学知识借鉴129
一、教育学知识借鉴129
二、心理学知识借鉴131
三、管理学知识借鉴133
四、伦理学知识借鉴136
五、法学知识借鉴138
六、政治学知识借鉴142
七、行政学知识借鉴145
八、社会学知识借鉴147
第二节 自然科学知识借鉴150
一、系统论知识借鉴150
二、信息论知识借鉴152
三、控制论知识借鉴154
第七章 学生工作学的人文关怀与法治精神158
第一节 学生工作的人文理念158
一、学生工作以学生为本158
二、人格塑造体现人文关怀164
三、树立科学的育人观175
第二节 学生工作的法治精神184
一、公开、公平、公正的工作原则184
二、知法、信法、守法的教育步骤189
三、道德、纪律、法律三道防线193
四、学生工作规则的制定和执行196
第三节 法治与人文精神的关系198
一、法治精神的基础是人文关怀198
二、育人中的人文与法治203
三、办学的人文关怀与法治精神206
第四节 学生工作功能的精神体现213
一、学生工作的五种功能213
二、养德功能的求是精神216
三、启智功能的创新精神222
四、调控功能的人文精神227
五、维权功能的法治精神234
六、整合功能的科学精神240
第八章 学生工作的基本规律246
第一节 适应历史发展的大规律246
一、人类社会发展规律247
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252
三、共产党执政规律254
第二节 把握教育的三大规律258
一、大学生成长规律258
二、高校办学规律261
三、高等教育规律267
第三节 学生工作的基本规律270
一、学生工作对立统一规律270
二、学生工作质量互变规律272
三、学生工作否定之否定规律273
第四节 学生工作的主要矛盾和四种关系274
一、抓住主要矛盾的重要性275
二、学生成长愿望与学生工作目的、手段、条件的矛盾275
三、学生工作的四种关系279
第九章 学生工作学范畴289
第一节 学生工作学范畴概述289
一、学生工作学范畴的内涵289
二、学生工作学范畴的主要功能290
三、学生工作学基本范畴的内在逻辑关系290
四、学生工作学基本范畴的主要特征292
第二节 学生工作的基本范畴294
一、主体与客体294
二、疏通与引导300
三、激励与约束302
四、内化与外化307
第三节 学生工作的范畴312
一、思想教育范畴312
二、行政管理范畴319
三、政治工作内容326
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334
五、咨询辅导工作336
第十章 学生工作方法论341
第一节 学生工作的宏观方法341
一、思想教育方法341
二、行政管理方法343
三、政治工作方法346
第二节 学生工作的中观方法349
一、效率评估方法349
二、网络沟通方法350
三、专项咨询方法353
四、问卷调研方法354
五、座谈调研方法355
六、问题预测方法356
七、实验比较方法357
八、分析综合方法358
第三节 学生工作的微观方法358
一、入学教育方法358
二、就业指导方法361
三、党团学组织方法363
四、学生工作干部培养方法367
五、学风建设方法370
六、社团管理方法373
七、助困助学方法375
八、文化活动方法378
第十一章 学生工作的评价383
第一节 学生工作评价概述383
一、学生工作评价的定义383
二、学生工作评价的类型384
三、学生工作评价的意义386
四、学生工作评价的原则389
第二节 学生工作评价的指标体系393
一、设置评价体系的出发点393
二、学生工作评价体系的总体结构393
三、各级指标的内容构成396
第三节 学生工作评价的过程400
一、评价的准备400
二、评价的实施401
三、评价结果的处理与反馈402
四、评价工作的总结402
第四节 学生工作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展望403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403
二、展望404
主要参考文献406
后记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