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53/31201302.jpg)
- 武力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7314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65页
- 文件大小:87MB
- 文件页数:379页
- 主题词:经济史-中国-1949~2007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 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的历史分期1
二 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道路6
三 为什么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1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后初期的经济改革与恢复(1949—1952年)13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后初期的经济特点和发展水平13
一 经济水平比较低13
二 经济发展不平衡15
三 新中国成立前的基本经济制度16
四 对外经济关系17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经济改革17
一 解放区的经济体制影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纲领的确立18
二 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政治基础21
三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确立23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35
一 农业与工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35
二 财政金融状况的根本好转39
三 内外贸易的恢复与发展43
四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47
思考题49
第二章 工业化的起步与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7年)51
第一节 工业化的思路和现实条件51
一 中共中央关于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与争论52
二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战略及原因53
第二节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一五”计划的制订57
一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57
二 “一五”计划的编制及其内容61
第三节 “一五”计划实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提前完成65
一 工业化快速推进中的问题与矛盾65
二 社会主义改造的迅速完成67
第四节 “一五”计划的完成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76
一 “一五”计划的实施与分析76
二 计划体制的形成81
三 中共八大前后关于中国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的设想83
思考题87
第三章 “大跃进”和国民经济的调整(1958—1965年)89
第一节 国民经济的“大跃进”89
一 急躁冒进建设方针的形成90
二 “大跃进”时期的经济体制变动92
三 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和经济跃进95
四 庐山会议与“再跃进”98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调整100
一 调整决策的出台100
二 调整战略的措施103
三 调整的结果107
第三节 继续调整和激励机制的变化108
一 继续调整109
二 体制改革尝试110
三 激励机制发生变化114
四 调整时期的国民经济119
思考题121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国民经济(1966—1976年)123
第一节 政治动荡与经济波动123
一 “文化大革命”爆发与国民经济严重滑坡123
二 “三五”计划的完成与经济调整126
三 1975年的整顿与“批邓”带来的经济混乱129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建设与体制变革的扭曲133
一 以备战为目标的“三线建设”133
二 以“权力下放”为目标的经济体制变革136
三 以缓解城市就业压力为目的的“上山下乡”运动138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济挫折与发展142
一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济挫折与问题142
二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济发展146
思考题151
第五章 拨乱反正与经济改革的起步(1976—1984年)153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拨乱反正与大干快上154
一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初步拨乱反正154
二 经济领域拨乱反正的深入156
三 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与大干快上158
第二节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的起步162
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性转折162
二 扩大企业和地方自主权的初步改革164
三 农村改革的率先成功165
四 对外开放的起步167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六五”计划的完成170
一 国民经济的调整171
二 经济调整和改革的绩效分析174
三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与“六五”计划的完成175
思考题178
第六章 改革开放的推进与经济增长的波动(1984—1992年)180
第一节 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180
一 第一个体制改革纲领的提出181
二 改革思路的进一步深化182
三 加快改革开放的重大步骤183
第二节 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的变化195
一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的新格局195
二 对外开放的新局面199
三 区域经济发展与“两个大局”思想的提出202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治理整顿204
一 “三步走”战略的提出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204
二 改革开放中问题的产生与经济波动206
三 价格改革与闯关207
四 对国民经济的治理整顿210
五 治理整顿期间的继续改革212
思考题215
第七章 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全面高涨(1992—1997年)217
第一节 中共十四大经济改革目标的确定217
一 国内外形势和经济发展中的问题218
二 邓小平南方谈话及中共十四大改革目标的确定220
三 “八五”计划的修订223
第二节 经济建设的全面高涨225
一 1993年的经济过热和治理225
二 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建立228
三 经济建设的全面高涨233
第三节 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236
一 “八五”计划的完成和“九五”计划制定236
二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经济“软着陆”242
三 对外开放的扩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244
思考题251
第八章 改革开放的深化与积极的经济政策(1997—2002年)253
第一节 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253
一 国际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253
二 国内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256
第二节 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新政策259
一 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的指导思想259
二 “扩大内需”和“防范金融风险”的经济政策261
三 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战略选择264
第三节 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经济进一步发展267
一 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国有企业的发展267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272
三 进一步融入世界276
四 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继续取得进步278
思考题286
第九章 新条件下的改革开放与发展(2002——2007年)288
第一节 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思想288
一 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面临的新问题288
二 促进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新思想292
第二节 政府职能转变和经济政策的变化297
一 政府职能及其转变297
二 经济政策的变化302
第三节 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309
一 经济发展成就及变化309
二 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317
思考题328
第十章 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经济的发展330
第一节 香港的顺利回归和新发展330
一 回归前的经济发展和制度331
二 回归过程和制度安排334
三 回归10年来的经济发展337
四 与中国内地的经济关系339
第二节 澳门的顺利回归和新发展341
一 回归前的经济发展和制度341
二 回归过程和制度安排344
三 回归8年来的经济发展347
四 与中国内地的经济关系349
第三节 台湾的经济发展和两岸的经济往来351
一 台湾的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351
二 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经济政策356
三 改革开放以来台湾与大陆的经济关系358
思考题362
后记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