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明清启蒙学术流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许苏民等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 ISBN:7538240292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785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798页
- 主题词:学术思想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明清启蒙学术流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明清启蒙学术的分期2
二、早期启蒙学术的三大主题7
三、中国近代学者向明清早期启蒙学术的认同21
上篇 抗议权威 挣脱囚缚(明嘉靖--崇祯,16世纪30年代至17世纪40年代)26
一、明代中晚期的时代背景与思想的内在理路26
(一)明代中叶中国近代商品经济萌芽的基本特征27
(二)明代中叶社会风气的转变38
(三)传统学术的蜕变与早期启蒙思潮的兴起48
二、自然人性论与新理欲观67
(一)“自然之性”的新理欲观--从王艮到何心隐68
(二)“气质之性”一元论的新理欲观--王廷相、罗钦顺、吴廷翰、吕坤论人性与理欲79
(三)“自然真道学”的新理欲观--李贽论“各遂千万人之欲”93
三、情感本体论与新情理观100
(一)李贽的“童心说”和唯情论100
(二)袁宏道的“性灵说”和“理在情内”说107
(三)“至情说”、“情教说”与晚明唯情论112
四、“人皆有私”说与新义利观125
(一)李贽论“人皆有私”与“正谊即为谋利”125
(二)“义利并重”、“义利一物”及“义在利中”说--黄绾、吴廷翰、焦竑、陈第的新义利观131
(三)“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潮139
五、“各从所好,各骋所长”的个性解放学说150
(一)“狂者胸次”与豪杰精神--非名教所能羁络的左派王学151
(二)李贽论人的平等和自由162
(三)崇“真”尚“奇”的晚明文论174
六、“颠倒千万世之是非”的理性觉醒189
(一)“不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李贽的怀疑论思想189
(二)“不以先入之见锢灵府”--吕坤的“自家天趣”与陈第的知识论197
(三)考据学之滥觞209
七、“开发学人心灵”的科学思想218
(一)科学精神的本土之萌蘖--李时珍、朱载堉、徐宏祖、宋应星的科学思想219
(二)中国的笛卡儿--徐光启对传统“象数之学”方法的变革234
(三)“因西法以求进”--李之藻、李天经、王徵对科学方法的倡导和应用245
八、以友朋代君臣、以众论定国是的政治思想254
中篇 深沉反思 推陈出新(南明弘光、永历--清康熙、雍正,17世纪40年代至18世纪20年代)266
一、明末清初的时代背景与思想的内在理路266
(一)清初的经济和政治267
(二)道德礼教下移运动与士林风气281
(三)学术的多维透视与思想的内在理路289
二、以人的“自然权利”为出发点的政治哲学300
(一)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黄宗羲的《明夷待记录》300
(二)“各得自私自为”的“众治”论--顾炎武论“三代之治”309
(三)“顺天下之意”的“抑尊”说--唐甄的政治哲学315
(四)“必循天下之公”的“自畛其类”说--王夫之的政治哲学324
(五)吕留良、刘献廷论“天下之公”329
(六)李光地论“合众人之公”334
三、以提倡“公欲”为特征的新理欲观344
(一)王夫之论“人欲之大公”345
(二)唐甄论“血气”与“心智”相参349
(三)陈确的“两欲相参”说354
(四)陆世仪论“气质之性”与颜元“唤迷途”360
(五)李光地“人欲非恶”说和费密论“欲不可禁”367
四、清初新情理观的发展373
(一)傅山、傅眉的纯情观374
(二)黄宗羲、王夫之、刘献廷的情理观379
(三)清初学者对“礼教”的批判390
五、清初新义利观的发展397
(一)傅山的明确划分群己权界的新义利观398
(二)唐甄论“利”为检验“义”之标准402
(三)陈确论“学者以治生为本”和归庄的功利主义道德观408
(四)颜元论“正其谊以谋其利”413
六、批判奴性的个性解放学说418
(一)“将奴俗龌龊意见打扫干净”--傅山对平等自由的追求419
(二)反对“禁防束缚”,倡导豪杰精神--顾炎武的个性解放思想428
(三)“我者,大公之理所凝也”--王夫之对“明日之吾”的呼唤437
(四)“不以庸妄者之是非为是非”--黄宗羲对学界奴性的批判447
(五)“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堪留百代之奇”的石涛画论453
七、“质测之学”研究中的知性精神459
(一)方以智论“质测即藏通几”459
(二)王夫之、黄宗羲论新兴“质测之学”470
(三)王锡阐、梅文鼎、李光地、刘献廷的“质测之学”研究477
八、经、史、子学研究中的知性精神491
(一)顾炎武“明道救世”的经学研究及其方法论492
(二)黄宗羲的学术史观510
(三)“不许人瞒过”--傅山的子学研究及其真理观531
(四)唐甄的崇智论与颜元的格物新解及其他544
九、总结和终结宋明道学的王夫之哲学564
(一)絪缊生化的自然史观565
(二)理势相成的人类史观578
(三)认识论的辩证法604
下篇 执著追求 潜心开拓(乾隆--道光二十年,18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628
一、清代中期的时代背景与思想的内在理路628
(一)清代中期的经济和政治629
(二)清代中期社会风尚的新变化637
(三)学派分野与学术变迁之大势643
二、学术研究中的知性精神652
(一)戴震论“去蔽”与“察分理”653
(二)袁枚论“废道统之说”和学术独立664
(三)章学诚论“因史以明道”683
三、自然人性论与新理欲观697
(一)戴震的“血气心知”说与新理欲观697
(二)焦循对戴震理欲观的继承和发挥707
(三)洪榜、凌廷堪、阮元的理欲观713
四、新情理观和对“吃人礼教”的批判726
(一)袁枚的唯情主义727
(二)戴震、焦循的情理观737
(三)汪中、俞正燮、李汝珍对“吃人礼教”的批判742
五、“货殖者,天人古今之大会也”--清代中期的新义利观755
六、“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代中期个性解放的学说766
跋语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