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讲义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讲义](https://www.shukui.net/cover/45/31162165.jpg)
-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教研室编 著
- 出版社: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教研室
- ISBN:
- 出版时间:1982
- 标注页数:311页
- 文件大小:5MB
- 文件页数:32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讲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丁长林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1
一 什么是哲学1
二 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4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7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8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变革10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6
第三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意义及怎样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18
一 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好地改造世界观坚定无产阶级立场19
二 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发展19
三 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20
四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革命学风,是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一方法22
第二章 物质和意识 陈九年24
第一节 世界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24
一 世界是物质的24
二 物质是运动的29
三 物质是在时间空间内运动的33
四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34
第二节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35
一 意识的起源36
二 意识的本质37
三 意识的作用38
第三节 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40
一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41
二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43
第三章 对立统一规律 于克旺46
第一节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47
一 孤立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的对立47
二 静止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的对立48
三 否认矛盾的观点和承认矛盾的观点的对立49
第二节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51
一 矛盾的同一性51
二 矛盾的斗争性53
三 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一切事物的运动55
一 矛盾的普遍性57
第三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57
二 矛盾的特殊性59
三 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61
四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64
第四节 树立矛盾观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67
第四章 质量互变规律 崔志远71
第一节 事物的质、量、度71
一 什么是事物的质71
二 什么是事物的量74
三 什么是事物的度75
一 什么是量变和质变77
第二节 量变和质变77
二 量变和质变的普遍性79
三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80
四 质变的形式84
第三节 质量互变规律原理的方法论及实践意义86
一 运用质量互变规律指导各项工作86
二 坚持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87
三 准确掌握质变特点采取适当飞跃形式88
第五章 否定之否定规律 于克旺91
第一节 辩证的否定91
一 事物内部的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91
二 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的环节93
三 对任何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96
第二节 否定之否定99
一 否定之否定的基本内容99
二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和多样性102
第三节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105
一 什么是新生事物106
二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107
三 坚定地站在新事物一边,做四化建设的促进派110
第六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崔志远113
第一节 原因和结果114
一 事物的因果联系114
二 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117
三 认识事物的因果联系对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118
第二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120
一 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120
二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121
三 学习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重要意义123
第三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124
一 什么是可能性和现实性125
二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126
三 学习可能性和现实性原理的重要意义128
一 什么是内容和形式130
第四节 内容和形式130
二 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131
三 内容和形式原理的实践意义133
第五节 现象和本质135
一 什么是现象和本质135
二 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136
三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正确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138
第七章 认识和实践 成子范14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142
一 反映论142
二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144
一 实践146
第二节 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46
二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50
第三节 认识的辩证过程152
二 由认识到实践157
三 反复实践,反复认识159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运用161
一 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161
一 由实践到认识162
二 坚持调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163
三 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164
一 什么是真理167
第一节 真理的客观性167
第八章 真理 陈九年167
二 真理的客观性168
三 真理的阶级性169
第二节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71
一 真理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171
二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173
第三节 真理和谬误176
一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统一176
二 真理在斗争中发展177
三 坚持真理,修正错误179
第四节 实践在检验真理中的作用180
一 在真理标准问题上两条哲学路线的斗争181
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82
三 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84
第五节 坚持实践标准和理论指导的统一185
一 坚持实践标准的重大意义186
二 坚持理论的指导作用188
第九章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历史观 辛志190
第一节 社会有机体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对象190
一 社会有机体及其运动规律190
二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192
一 区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志194
第二节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94
二 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及其意义196
第三节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198
一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98
二 人口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00
三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202
第四节 把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203
一 重视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加速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203
二 重视社会意识的反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207
第十章 社会基本矛盾 隋信祥208
第一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208
一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208
二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211
一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214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214
二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215
第三节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219
第四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20
一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性质220
二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223
三 学习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总结经验教训,对促进四化建设有重要意义226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231
一 阶级的产生和实质231
第十一章 阶级 国家 社会革命 辛志231
二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34
第二节 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237
一 国家的起源和本质237
二 国体和政体240
第三节 社会革命242
一 社会革命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242
二 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245
第四节 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246
一 阶级的消灭246
二 国家的消亡249
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一般特点251
第十二章 社会意识及其形式 辛志251
第二节 社会意识各种形式255
一 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255
二 道德258
三 科学263
四 艺术266
五 宗教270
第十三章 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辛志275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75
一 在个人与群众作用问题上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分歧275
二 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276
三 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性与社会规律的辩证统一278
第二节 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279
一 杰出人物的产生及其作用279
二 无产阶级领袖的作用281
第三节 正确对待无产阶级领袖282
一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树立了反对突出个人的典范283
二 苏联、中国党内出现的个人崇拜及其严重教训285
第四节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290
一 树立牢固的群众观点290
二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292
第十四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胡锡义295
一 为什么必然确立正确的思想路线296
二 怎样才能贯彻执行党的思想路线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