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改变社会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改变社会
  • (日)小熊英二著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29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改变社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当今日本身居何处1

已成往事的“工业社会”1

何谓工业社会2

后工业社会4

自由多样的社会6

年轻人的幸福指数之高出人意料7

日式工业社会9

日式工业社会运转失灵11

问题因天灾而暴露13

核电事故与工业社会16

因核电站事故而改变的苏联17

补贴支撑下的核电18

始于战争的电力市场管制19

无人负责的体制21

大限将至的核电产业22

核电成本24

核电,日本社会问题的象征25

日本已步入激变期27

第二章 社会运动的变迁30

工业社会初期的社会运动30

道德主义与先锋党31

新社会运动33

“年轻人”和“女性”34

后工业社会的社会运动37

风险社会39

“68年”与后工业社会40

第三章 战后日本的社会运动43

日本社会运动的特点43

战后日本的“民主主义”44

特点催生的弱点46

日本社会运动中的道德主义49

1960年反安保斗争与“共同体”51

2000万人大签名53

没有“无党派人士”的社会54

战争体验与战争记忆55

“保护民主主义”56

收入倍增计划推出,抗议浪潮消退58

共同体的瓦解59

学生会的变化60

大学学生会与新左翼62

何谓“宗派”63

大学教育普及化引发不满64

新现实与旧意识的鸿沟65

对高速经济增长的困惑66

工业污染与市民运动67

越南战争68

“战后民主主义的欺瞒”69

“全学联”与全学共斗会71

“自由式运动”的局限73

全学共斗会运动的特点74

新左翼与全学共斗会76

道德主义的弊端与危害78

联合赤军事件81

由1970年代迈向1980年代82

“昭和日本”的确立85

对“经济大国日本”的批判87

反核电运动的历史88

1980年代的“脱核电新潮流”89

日本的战后“第三代”89

“福岛”之后90

50年不遇的严重事态93

“自由”阶层的扩大95

今后的社会运动97

第四章 何谓民主主义99

鼠女寻婿,徒劳无功99

何谓“代表选举”100

有限选举论102

“我们”的代表103

古希腊的民主主义104

重要的是“群情激奋、万众沸腾”108

辩论的意义110

“代表”与“代议政治”111

“公”与“私”112

祭祀与音乐的世界114

王、祭祀与市场117

涂尔干的“自杀论”118

超越自我之境121

“国家未来”与“市场之手”123

柏拉图的“理型”125

数学与几何学127

“哲学王”的培养系统128

“数字”与“本质”131

问答法132

统治的变迁133

法治136

“代表”与“王”137

公私意识大逆转138

第五章 近代自由民主主义及其局限141

火药与指南针141

印刷术与《圣经》142

世界观的变化143

近代科学与实验145

战乱时代146

近代理性与笛卡儿147

数学与近代性主体148

牛顿与炼金术151

以计算公式呈现的本质的运动154

近代科学的对话与公开155

由近代科学到近代政治思想156

基于契约创建“国家”158

“民主主义之父”卢梭161

亚当·斯密与自由经济165

边沁与功利主义168

现代自由民主主义171

托克维尔的美国论172

“游行示威会破坏民主主义”吗?175

对自由民主主义的批判177

“代表”与“68年”179

自由民主主义的终结?181

第六章 探索不同以往的新形态183

对“理性行使主体”的质疑183

海森堡的不确定原理185

“安全标准”186

胡塞尔与现象学189

关系论而非个体论190

社会调查与观测数据193

社会建构主义194

物象化195

辩证法198

在参与及社会运动中改变200

自反性现代化203

选择的多样化205

自反性的增强207

“传统”也是塑造的209

为何左右两派都会日暮途穷211

“范畴”的局限213

保守主义的反作用214

激进主义216

对话与公开217

赋权218

严惩重罚的反作用219

弹性保障221

高效的基本保障223

由保护转向激活224

有效利用自发结社226

回力镖效应229

何谓“风险”230

做比不做好231

从根本上改变社会232

第七章 如何改变我们的社会235

“国体”思维235

现代社会中“改变社会”是指什么237

现代日本的“贫富差距”意识237

在现代日本,“改变社会”是指什么239

物色“好干事”不如“吃火锅”242

各类社会运动论244

议程关注周期论245

信息的两级传播与“革新者理论”246

认识架构论247

建构主义与运动主体的确立248

道德经济249

“借花献佛”250

各种运动理论该如何评价251

社会运动理论的运用254

理论运用方法的“方法论”254

战后日本的社会运动256

国际NGO257

生活俱乐部258

水俣病诉讼259

越南和平联合会261

如此运作必败无疑264

非个体论运动265

个体论战略思维268

快乐的社会运动269

后记27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