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哲学小百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哲学小百科](https://www.shukui.net/cover/46/31157147.jpg)
- 邢贲思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ISBN:2009·60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406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89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哲学小百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哲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代序)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27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27
二 疑难问题探讨30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30
2.怎样理解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31
3.可以把哲学上的物质范畴看成是具体的物体吗?33
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怎样?35
5.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的关系怎样?36
6.强调尊重客观规律还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吗?37
7.“机器人”能够取代人的思维能力吗?40
8.怎样理解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41
9.怎样理解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43
10.能说思想是物质的吗?46
11.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同从原则出发是不是一回事47
12.特殊和普遍的关系是少数和多数的关系吗?49
13.为什么说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50
14.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的区别在哪里?51
15.把质变看成优于量变正确吗?为什么要有度的概念?53
16.什么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形式?54
17.什么是科学的思维方式?57
18.怎样理解系统方法的辩证法的关系?59
19.范畴与范围是不是一个东西61
20.怎样理解和把握具体概念?62
21.在工作中搞“一刀切”为什么是错误的?65
2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67
23.认识的对象是客观世界,为什么说认识的基础是实践?69
24.实践为什么能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71
25.实践的目的是主观的吗?72
26.制造产品先要有个设计与“实践出真知”是否相悖?74
27.“共产主义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说法为什么是错误的?76
28.怎样理解逻辑证明与实践检验的关系?78
29.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没有穷尽真理,而是为认识真理开辟了道路?80
30.真理是有用的同“有用就是真理”区别在哪里?81
31.为什么说在认识上犯错误是难免的?82
32.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在哪里?84
3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怎样?86
34.社会发展的最终力量是什么?88
35.为什么说社会发展规律也是客观的?89
36.怎样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历史?92
37.怎样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性质特点看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94
38.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什么不能在资本主义内部产生?95
39.怎样理解社会主义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97
40.怎样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99
41.为什么说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01
42.怎样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模式?103
43.为什么说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105
44.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为什么还要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战略措施?106
45.为什么说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108
46.怎样理解“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109
47.怎样理解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将长期存在?111
48.革命为什么不能输出?113
49.民主集中制同“家长制”、无政府主义的区别界限在哪里?115
50.为什么要坚持少宣传个人的方针?117
51.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18
52.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怎样?121
53.“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我国宪法为什么还保护信仰自由?122
54.为什么说知识就是力量?123
55.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125
56.科学的本质是什么?它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作用如何?127
57.为什么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30
三 基本范畴、概念释义132
1.哲学132
2.世界观132
3.方法论133
4.哲学基本问题133
5.唯物主义134
6.辩证唯物主义134
7.唯心主义136
8.不可知论137
9.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137
10.先验论137
11.物质138
12.运动138
13.时间和空间139
14.意识139
15.辩证法140
16.形而上学143
17.联系144
18.规律144
19.对立统一规律144
20.差异、对立、矛盾147
21.矛盾的普遍性148
22.矛盾的特殊性148
23.主要矛盾149
24.主要的矛盾方面149
25.个别、特殊、普遍149
26.质量互变规律150
27.质、量、度152
28.关节点152
29.否定之否定规律153
30.新生事物154
31.原因和结果155
32.偶然和必然156
33.可能和现实156
34.内容和形式157
35.本质和现象157
36.绝对和相对158
37.有限和无限160
38.必然和自由160
39.认识161
40.主体和客体161
41.反映论162
4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62
43.实践164
44.感性认识+164
45.理性认识165
46.抽象165
47.逻辑思维166
48.形象思维167
49.分析与综合167
50.真理167
51.客观真理168
52.具体真理168
53.普遍真理168
54.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169
55.检验真理的标准169
56.科学的预见169
57.历史的和逻辑的170
58.社会历史观170
59.历史唯物主义171
60.历史唯心主义171
61.英雄史观172
62.历史循环论172
63.地理环境决定论173
64.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173
65.社会物质生活条件174
66.社会生产174
67.社会生产力174
68.社会生产关系175
69.生产方式175
70.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175
7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176
72.社会经济形态177
73.无产阶级专政178
74.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179
75.资产阶级民主180
76.社会主义民主180
77.自由180
78.平等181
79.人本主义181
80.人道主义181
81.社会革命182
82.民主革命182
四 学术争鸣简介183
1.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183
2.关于物质概念的讨论185
3.关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及其相互关系的讨论187
4.关于主体和客体问题的讨论189
5.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0
6.关于度和关节点的讨论192
7.关于认识源泉问题的讨论194
8.关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的讨论196
9.关于实践结构的讨论198
10.关于“差异”和“矛盾”的讨论200
11.关于自然科学概念向哲学范畴转化问题的讨论201
12.关于社会存在的讨论203
13.关于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相互关系的讨论205
14.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讨论209
15.关于历史唯物主义逻辑起点的讨论211
16.关于现阶段我国社会的阶级斗争和社会矛盾的讨论213
五 必读书目提要215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215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215
3.恩格斯“《反杜林论》(哲学)216
4.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216
5.恩格斯:《自然辩证法》216
6.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217
7.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217
8.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218
9.列宁:《国家与革命》218
10.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19
11.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219
12.毛泽东:《实践论》220
13.毛泽东:《矛盾论》220
14.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220
15.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221
16.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221
17.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222
六 学习方法举要222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222
中国哲学史部分237
一 中国哲学史概述237
二 哲学问题探讨240
1.什么是中国哲学史史料学?240
2.什么是中国哲学史学?243
3.建国三十五年来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状况如何?246
4.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发展趋势如何?250
5.中国哲学起源于什么时候?251
6.中国哲学史怎样分期?253
7.中国先秦哲学有什么特点?255
8.中国儒家哲学要旨何在?256
9.中国道家哲学内容如何?257
10.中国名家哲学有何特色?259
11.中国墨家哲学是怎样的?260
12.什么是中国两汉哲学?262
13.中国经学与哲学有什么关系?265
14.中国道教与道家有何不同?它有什么哲学思想?265
15.中国谶纬学说是怎么回事?267
16.天人感应是一种什么学说?268
17.何谓魏晋南北朝哲学?270
18.三玄如何解释?272
19.神灭神不灭之争的意义何在?273
20.什么是隋唐哲学?274
21.怎样看待隋唐佛教?276
22.隋唐佛教有哪些宗派?278
23.宋明理学有什么特点?280
24.宋明理学有哪些学派?282
25.什么是心学?282
26.鹅湖之会与朱陆之争是怎么回事?284
27.明清之际哲学的面貌与作用如何?285
28.怎样看待中国近代哲学?286
29.中国近代哲学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88
30.怎样理解进化论?290
三 基本范畴、概念释义292
1.天人292
2.气295
3.道296
4.宇宙298
5.太极299
6.阴阳300
7.五行302
8.仁304
9.义305
10.礼307
11.法309
12.性310
13.心312
14.动静313
15.两一315
16.形神316
17.知行318
18.名实320
19.有无322
20.本末324
21.体用325
22.因缘326
23.识327
24.禅328
25.理329
26.理气330
27.道器331
28.合二而一332
29.进化333
30.三世334
31.以太335
四 主要哲学家及其哲学思想336
1.老子336
2.孔子338
3.墨子340
4.孟子341
5.庄子343
6.公孙龙345
7.荀子346
8.韩非348
9.董仲舒349
10.王充351
11.五弼353
12.郭象354
13.慧远355
14.葛洪357
15.范缜358
16.慧能360
17.韩愈361
18.柳宗元363
19.王安石365
20.张载366
21.周敦颐368
22.邵雍369
23.二程371
24.朱熹373
25.陆九渊375
26.陈亮376
27.叶适377
28.王守仁378
29.黄宗羲380
30.顾炎武382
31.王夫之384
32.颜元386
33.戴震387
34.康有为389
35.谭嗣同391
36.章太炎393
37.孙中山395
38.李大钊397
五 参考书目提要399
1.《天下》篇399
2.《非十二子》400
3.《不二》篇400
4.《论六家之要指》401
5.《汉书·艺文志》401
6.《明儒学案》402
7.《宋元学案》403
8.《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册403
9.《中国思想通史》404
10.《中国哲学史》405
11.《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