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昆明市志 第1分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昆明市志 第1分册
  • 昆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38872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90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518页
  • 主题词:昆明市-地方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昆明市志 第1分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概述1

大事记19

第一卷 自然地理111

简述111

第一章 位置面积114

第一节 地理位置114

地理坐标114

四邻市县114

方位距离115

第二节 区域地位115

第三节 地域面积116

城市面积116

市域面积117

县区面积117

第二章 地形地貌119

第一节 山脉119

三大山脉120

主要山峰120

名山122

第二节 河流125

金沙江水系126

南盘江水系132

红河水系133

第三节 湖泊134

滇池134

阳宗海136

月湖137

长湖137

第四节 地貌类型137

山地137

丘陵138

坝子138

第三章 地质141

第一节 地层141

元古代(界)142

古生代(界)145

中生代(界)148

新生代(界)149

第二节 岩石151

岩浆岩151

变质岩152

沉积岩152

第三节 构造152

构造运动153

断裂褶皱154

构造分区156

第四节 地质演变157

前震旦纪时期157

震旦纪—志留纪时期157

泥盆纪—二迭纪时期157

三迭纪时期158

侏罗纪—白垩纪时期158

第三纪—第四纪时期158

第四章 矿产159

第一节 金属矿产159

铁矿159

钛铁矿162

铝土矿163

铜矿165

铅锌矿165

锡矿166

钴矿166

第二节 化工原料矿产166

磷矿166

石盐—芒硝—石膏矿169

黄铁矿170

第三节 建筑材料及冶金辅助原料矿产171

石英砂矿171

粘土矿(水泥用)172

石灰岩矿172

白云岩矿173

耐火粘土矿174

铸石矿174

第四节 燃料矿产175

褐煤175

烟煤176

无烟煤176

泥炭177

油页岩177

第五章 气候178

第一节 气候要素178

温度178

湿度180

降水181

日照184

风184

蒸发185

地温186

气压187

天气现象187

太阳辐射188

第二节 气候资源利用189

作物与气候189

旅游与气候190

花卉与气候193

景观与气候194

第三节 农业气候区划194

农业气候分区194

分区气候特征195

第四节 气象工作197

气象观测198

天气预报199

人工影响局部天气200

第六章 植物201

第一节 常见植物202

藻类植物202

真菌植物202

地衣植物202

苔藓植物203

蕨类植物203

裸子植物203

被子植物204

第二节 主要植被204

常绿阔叶林204

硬叶常绿阔叶林205

落叶阔叶林205

暖性针叶林206

寒温性针叶林206

暖温性稀树灌木草丛207

灌丛207

草甸209

竹林209

湖泊水生植被209

第三节 经济植物210

淀粉植物210

油料植物210

纤维植物211

芳香油植物212

药用植物212

鞣料植物216

树脂、树胶植物217

观赏植物217

第四节 珍贵植物217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217

古树名木218

第七章 动物223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224

昆虫224

其他无脊椎动物229

第二节 鱼类233

鱼类概况234

经济和珍稀鱼类235

第三节 两栖类与爬行类238

两栖类的种类及分布238

爬行类的种类及分布239

常见种类241

第四节 鸟类243

鸟类概况244

农林益鸟244

主要经济鸟类245

重点保护鸟类247

第五节 兽类250

兽类概况250

兽类资源250

代表种类251

第八章 自然灾害256

第一节 地震256

概况256

地震记录257

第二节 洪涝260

概况260

洪涝记录261

第三节 干旱271

概况271

干旱记录272

第四节 低温霜冻277

概况277

低温霜冻记录277

第五节 大雪281

概况281

大雪记录281

第六节 冰雹283

概况283

冰雹记录283

第七节 大风287

概况287

大风记录287

第二卷 建置沿革291

第一章 建置291

第一节 先秦部落和秦朝置吏291

第二节 汉置益州郡292

第三节 蜀汉置建宁郡293

第四节 晋至南北朝置晋宁郡294

第五节 隋至唐前期置昆州295

第六节 南诏置拓东节度297

第七节 大理置鄯阐府298

第八节 元置中庆路299

第九节 明清置云南府300

第十节 民国时期设昆明市302

云南(昆明)市政公所302

昆明市302

第十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昆明市308

第二章 地名311

第一节 市、县(区)、乡(镇)311

市311

县(区)312

街道办事处、乡(镇)316

第二节 市区主要路、街、巷327

路327

街、巷330

第三节 地名管理334

第三卷 人口339

简述339

第一章 人口规模341

第一节 明代以前341

第二节 明清时期341

第三节 民国时期345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346

第二章 人口变动352

第一节 自然变动352

自然增长状况353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353

第二节 社会变动354

古代的机械增长354

抗战时期的机械增长355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机械增长356

第三章 人口分布357

第一节 人口城乡分布357

第二节 人口民族分布358

第三节 密度361

第四章 人口结构及人口素质363

第一节 性别结构363

第二节 年龄结构363

第三节 文化结构365

总人口文化结构365

少数民族人口文化结构366

第四节 职业结构369

专业技术人员和主要脑力劳动者比重370

区县劳动力职业变化374

第五节 人口生命素质375

人口预期寿命375

少年儿童身体发育水平376

第五章 计划生育379

第一节 机构380

第二节 人口规划381

第三节 生育政策386

第四节 目标管理387

第五节 宣传教育388

第六节 技术服务389

第四卷 民族391

简述391

第一章 彝族393

第一节 源流393

族源393

分布394

第二节 经济395

农业395

手工业与乡镇企业396

工业396

第三节 文化397

语言与文字397

彝文古籍398

音乐艺术398

民间舞蹈399

谚语400

传统工艺400

教育401

第四节 习俗401

节日401

服饰403

婚姻404

丧葬406

禁忌408

住房408

第五节 信仰409

祖先崇拜409

诸神崇拜410

天主教410

基督教410

第二章 回族412

第一节 源流412

来源412

分布414

第二节 经济414

农业、畜牧业414

商业415

手工业416

食品、饮食业416

服务业417

乡镇企业417

第三节 文化418

语言文字418

教育418

文学420

木刻版经书和报刊422

第四节 习俗422

服饰422

饮食423

住房424

生活424

婚姻425

生育427

丧葬428

节日429

禁忌430

第五节 信仰431

第三章 白族432

第一节 源流432

族源432

分布433

第二节 经济433

农业434

工副业434

商业435

生活状况436

第三节 文化436

语言436

文学艺术438

教育439

第四节 习俗440

服饰440

饮食441

住房441

婚姻442

丧葬443

节日444

禁忌445

第五节 信仰445

本主崇拜445

佛教446

道教446

第四章 苗族447

第一节 源流447

族源447

族称448

分布448

第二节 经济448

第三节 文化452

语言文字452

教育452

文学艺术453

体育455

传统工艺455

第四节 习俗456

姓氏命名456

婚姻456

家庭457

服饰458

饮食459

住房459

丧葬459

节日460

禁忌462

第五节 信仰462

自然崇拜462

祖先崇拜463

基督教463

第五章 傣族464

第一节 源流464

族源、族称464

分布464

第二节 经济465

第三节 文化465

语言文字465

教育465

文学艺术466

医疗卫生466

第四节 习俗466

服饰466

饮食466

住宅467

婚姻467

丧葬467

节日467

禁忌468

第五节 信仰468

自然崇拜468

祖先崇拜469

巫师和巫术469

第六章 壮族470

第一节 源流470

族源、族称470

分布470

第二节 经济470

第三节 文化471

语言文字471

教育471

医疗卫生472

文学艺术472

体育472

第四节 习俗473

饮食473

服饰473

住宅473

婚姻473

丧葬473

节日474

禁忌474

第五节 信仰474

自然崇拜474

祖先崇拜475

巫师和巫术475

第七章 哈尼族476

第一节 源流476

族源、族称476

分布476

第二节 经济477

第三节 文化478

语言文字478

教育478

医疗卫生478

民间文学478

民歌478

乐器479

第四节 习俗479

饮食479

服饰479

住宅479

婚姻479

丧葬480

节日480

禁忌480

第五节 信仰480

自然崇拜480

祖先崇拜481

巫师和巫术481

第八章 民族事务483

第一节 机构483

第二节 民族工作484

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484

新时期民族工作485

成立自治县486

设立民族乡487

编后48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