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7/31127419.jpg)
- 陈可冀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2301842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650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66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出土文物中关于治瘀的记载 陈可冀1
第一章 血瘀证和活血化瘀源流1
第二节 《内经》关于血瘀证的论述 陈可冀2
第三节 《神农本草经》关于活血化瘀药物的记载 陈可冀5
第四节 东汉张仲景关于血瘀证治疗的论述 陈可冀5
第五节 隋唐时代关于血瘀证治疗论述 陈可冀7
第六节 宋金元时代关于血瘀证治疗论述 陈可冀8
第七节 明清时代关于血瘀证治疗论述 陈可冀10
第八节 清宫医案中有关活血化瘀法的运用 陈可冀 周文泉15
第九节 活血化瘀药源流 周文泉 王静淑等24
第一节 研究活血化瘀的目的 张之南 单渊东40
一、阐明活血化痪药物的作用原理40
第二章 研究活血化瘀的途径和方法40
二、阐明“血瘀证”的本质41
三、促进现代医学中有关理论和实践的发展41
第二节 研究活血化瘀的途径 李连达42
一、几种研究途径的关系42
1.临床与药物研究42
2.人体与动物模型44
3.体内与体外实验45
4.复方与单方46
5.辨证施治与方药固定47
6.单项观察与多变量研究48
7.单学科与多学科研究48
8.中国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理论与实践,对活血化瘀研究的指导意义49
2.建立“血瘀”模型,研究形成机制和药物作用50
二、几种现行的研究途径50
1.观察疗效,进行临床药理研究50
3.综合研究和对比研究51
一、血液学方法 汪钟 单渊东等55
第三节 研究活血化瘀的具体方法 单渊东65
二、血液流变学方法 翁维良65
三、心脏血流动力学及有关方法 李连达71
四、心脏血流动力学方法在活血化瘀研究中的应用81
五、微循环研究方法 翁维良84
六、免疫学方法 严宣左 周勇90
七、结缔组织研究方法 李景德95
八、肺功能检查的应用 林友华99
九、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 李连达103
十、用于不同目的的“血瘀”动物模型 徐理纳109
十一、“血瘀证”的几种代表性疾病或病理生理状态 单渊东 张之南114
第三章 活血化瘀治法临床应用的研究117
第一节 血瘀证中医诊断方法和辨证标准 陈泽霖117
第二节 心血管系统疾病 董泉珍 陈可冀127
第三节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史荫绵139
第四节 消化系统疾病 张育轩148
第五节 呼吸系统疾病 林友华159
第六节 泌尿系统疾病 卢君健169
第七节 血液系统疾病 周玉淑 张之南等185
第八节 免疫性疾病 秦万章199
第九节 结缔组织增生性疾病 李景德214
第十节 肿瘤 郁仁存223
第十一节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王今达 高天元等238
第十二节 损伤疾患 柴本甫245
第十三节 急腹症 裴德恺262
第十四节 妇产科疾病 王大增271
第十五节 儿科疾病 阎田玉282
第十六节 皮肤病 苑勰 李义生299
第十七节 眼科疾病 蔡松年 徐俊义314
第十八节 口腔、耳鼻咽喉科疾病 李月娟325
第十九节 肾移植 陈泽霖 邹杨华334
第二十节 其他疾病 陈士奎347
第四章 血瘀和血瘀证本质的研究360
第一节 血瘀和血瘀证的各种不同认识 梁子钧360
第二节 血瘀和血瘀证本质的现代科学认识 梁子钧368
第三节 活血化瘀的疗效原理与血液流变学疗法载 梁子钧387
第四节 实验室和临床研究399
一、微循环研究 翁维良399
二、血凝研究 单渊东 张之南405
三、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研究 陈文为408
第五节 血瘀、血瘀证和气的关系的研究 廖家桢414
第五章 活血化瘀治法作用原理的研究429
第一节 改善血液循环 金惠铭429
一、改善微循环429
二、扩张血管435
三、恢复心功能439
第二节 防治血栓形成 徐理纳446
一、防治血栓形成作用447
二、抗血小板作用449
三、抗凝作用460
四、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活性461
五、改善血液流变性作用462
第三节 调节代谢,促进组织修复 李景德465
一、调节结缔组织代谢465
二、调节物质及能量代谢477
三、促进组织修复479
第四节 抗炎 徐理纳482
第五节 调节免疫功能 周勇488
第六章 活血化瘀药物研究499
第一节 丹参的研究 江文德 郭济贤499
第二节 川芎的研究 徐铭渔 陈可冀509
第三节 芍药的研究 何愉生 陈可冀527
第四节 红花的研究 蔺桂芬539
第五节 当归的研究 徐理纳546
第六节 益母草的研究 王筠默557
第七节 血竭的研究 高应斗563
第八节 蒲黄的研究 陈振中 杨永华571
第九节 延胡索的研究 马胜兴 陈可冀578
第十节 三七的研究 张宝恒590
第十一节 大黄的研究 焦东海 徐理纳600
第七章 国外活血化瘀研究进展609
第一节 对血瘀概念的认识 陈可冀 陈贵廷等609
第二节 血瘀病因病机的探讨及对血瘀性疾病的理解 陈可冀 陈贵廷等612
第三节 血瘀证的症侯及诊断 陈可冀 陈贵廷等617
第四节 血瘀证的临床治疗 陈可冀 陈贵廷等623
第五节 有关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的实验研究 陈可冀 陈贵廷等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