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易文化传统与民族思维方式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罗炽,刘泽亮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出版社
- ISBN:7543012928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333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5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易文化传统与民族思维方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华易文化传统丛书》总序1
序一 唐明邦1
第一章 源一流分--中国的易文化传统与民族思维方式1
第一节 中国的易文化传统1
一、传统、民族文化传统2
二、《周易》、易文化传统4
序二 冯天瑜5
自序7
三、儒家《易》学与道家《易》学13
第二节 易文化奠定的民族传统思维方式18
一、思维方式、民族思维方式及其成因18
二、《周易》奠定的中华民族思维方式23
三、太极、阴阳、五行模式与经学模式38
第二章 天人合一--整体思维41
第一节 先秦道家的整体思维42
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42
二、“营魄抱一”,“涤除玄鉴”45
三、“道通为一”47
第二节 先秦儒家的整体思维50
一、“获罪于天,无所祷也”50
二、“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53
三、“万物同宇而异体”56
第三节 《易传》儒道互补的整体思维64
一、“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65
二、“《易》有太极,是生两仪”68
三、“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71
四、《易传》整体思维的流风余韵78
第四节 秦汉黄老道家、道教与佛教的整体思维81
一、“生气通天”82
二、“三道由一”84
三、“三合相通”87
四、“一多相即”90
第五节 宋明道学的整体思维及对它的批判总结93
一、“天人无二,不必言合”94
二、“理一分殊”95
三、“宇宙即是吾心”98
四、“以人道率天道”99
第三章 奉常处变--循环思维106
一、“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107
第一节 先秦道家儒家的循环思维及其整合107
二、“得其环中,以应无穷”111
三、“五百年必有王者兴”115
四、“始则终,终则始”117
五、“复,其见天地之心”118
第二节 秦汉黄老道家、道教与佛教的循环思维122
一、“阴阳相贯,如环无端”122
二、“天道不远,三五复反”127
三、“三世因果,六道轮回”132
第三节 儒学的循环思维139
一、“天不变,道亦不变”140
二、“物理极而必反”142
三、“统、泯、随之交、轮、几”149
第四章 寓理于事--形象思维157
第一节 先秦道家、儒家的形象思维及其互补159
一、“天地之间,其犹?与”159
二、“混沌之死”163
三、“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172
四、“上下与天地同流”177
五、“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179
六、“近取诸身,远取诸物”183
第二节 秦汉黄老道家、魏晋玄学和道教的形象思维188
一、“人天相类”188
二、“寻言以观象,”“寻象以观意”188
三、“把乾坤为鼎器”190
第三节 佛教的形象思维193
一、“从熟酥出醍醐”194
二、“五戒”与“五常”196
三、“镜灯万象”200
四、“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204
第四节 儒学的形象思维209
一、“天者,万物之祖也”209
二、“月落万川,处处皆圆”212
三、“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214
四、“盈天下皆象也”215
第五章 内省顿悟--直觉思维218
第一节 先秦道家、儒家的直觉思维及其升华220
一、“静观玄鉴”220
二、“得意而忘言”222
三、“万物皆备于我”227
四、“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233
第二节 黄老新道家、魏晋玄学和道教的直觉思维237
一、“游于太素”237
二、“得意忘象”240
三、“冥然自合”242
四、“可以口诀,难以书传”244
第三节 佛教的直觉思维249
一、“以无知之般若,照彼无相之真谛”250
二、“一悟即至佛地”251
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254
第四节 儒学的直觉思维259
一、“内视反听”259
二、“通微生于思”260
三、“通天人,合内外”269
第六章 革故鼎新--中华民族传统思维方式的继承和创新276
第一节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价值评估276
一、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互补与关联276
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二重性279
三、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双重效应286
第二节 理性的觉醒和传统思维方式的重构295
一、时空的移转与主题的变换295
二、西学的流播与传统的超越299
三、哲学的还原与思维的进化308
第三节 现代化与思维方式的趋同310
一、实践的呼唤与科学的折光311
二、历史的抉择与民族的觉醒316
三、在否定中更生,在发展中趋同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