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现代史研究概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现代史研究概览](https://www.shukui.net/cover/62/31103590.jpg)
- 戴绪恭,谭克绳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205183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428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4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现代史研究概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北洋军阀统治1
一、北洋军阀的形成及其特征1
二、北洋军阀史的分期4
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5
四、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11
五、北洋军阀混战13
五四运动15
一、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15
二、五四运动概况16
三、五四运动在各地19
四、五四运动前后的重要期刊与社团20
五、五四运动的领导权和性质23
六、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31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介绍3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33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34
三、有关成为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问题36
四、马克思主义者与反马克思主义者的论争41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43
一、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条件43
二、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研究45
三、“南陈北李,相约建党”50
四、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52
五、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意义58
六、中国共产党建立时期形成的特点59
七、中国共产党创始人研究62
第一次国共合作65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条件65
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69
二、第一次次国共合作的形式69
四、改组后国民党的性质71
五、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作用72
六、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特点72
七、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经验73
八、为实现国共合作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研究74
北伐战争76
一、北伐战争发动的历史条件76
二、北伐战争的准备77
三、北伐战场的研究78
四、武汉国民政府若干问题的研究80
五、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左派领袖研究83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运动85
一、早期工农运动85
二、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86
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人运动89
四、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95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99
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原因99
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经验教训104
共产国际与早期中国革命112
一、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创立112
二、共产国际与第一次国共合作115
三、共产国际与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18
1919——1927年中国外交124
一、北洋政府的外交活动124
二、中苏关系126
三、帝国主义列强的对华外交政策128
一、江浙财团与蒋介石政权132
南京国民政府的初期统治132
二、“二次北伐”和东北易帜135
三、民党新军阀的形成及其混战135
四、南京国民政府初建时期的财政与经济137
五、京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运动149
六、民党法西斯主义泛起与蒋介石独裁统治的建立150
七、美国学者对南京国民政府政权性质的研究和认识15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武装起义研究155
一、南昌起义研究155
二、湘赣边秋收起义研究158
三、广州起义研究161
四、南昌起义、湘赣边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为何打出不同的旗帜162
中共八七会议和“六大”研究164
一、八七会议164
二、中共“六大”167
第二次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史研究169
一、井冈山根据地169
二、东江根据地171
三、琼崖根据地174
四、湘赣根据地176
五、闽浙赣根据地178
六、湘鄂赣根据地178
七、左右江根据地179
八、中央根据地182
九、鄂豫皖根据地185
十、湘鄂西根据地189
十一、川陕根据地191
十二、湘鄂川黔根据地194
十三、鄂豫陕根据地196
十四、西北根据地197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研究201
一、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内容和表述201
二、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203
三、毛泽东的“上山”思想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关系205
四、“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与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关系206
五、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207
六、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思想的首创者是谁209
红军建设的若干问题210
一、红军名称的演变210
二、红军为何缺编第三方面军210
三、红军的战略战术原则211
四、红军建设的特点213
一、土地革命路线形成的时间214
根据地的土地革命214
二、土地革命路线的表述215
三、土地政策若干问题215
四、查田运动221
五、土地政策与共产国际的关系222
红军长征224
一、关于红军长征的若干问题224
二、关于遵义会议的苦干问题231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三次“左”倾错误路线235
一、瞿秋白“扩”倾盲动主义235
二、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236
三、王明上台与共产国际239
关于抗日民主运动的几个问题241
一、“九·一八”事变的原因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241
二、马占山指挥江桥抗战的意义242
三、中国共产党在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成立前后的活动243
四、福建事变244
五、民族资产阶级政治态度的转变246
六、“九·一八”事变后世界各地爱国华侨的抗日救亡活动247
七、“一二·九”运动中存在“左”的倾向248
西安事变250
一、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250
二、关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过程中各种政治力量的作用问题250
三、关于蒋介石的“诺言”问题251
四、关于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251
五、西安事变中的张学良、杨虎城252
六、苏联和共产国际对西安事变的态度254
七、台湾方面对西安事变的观点254
八、苏联学者对西安事变的研究255
一、共产国际与南昌起义257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若干问题257
二、共产国际与中共的八七会议和“六大”258
三、共产国际与中央红军长征259
四、共产国际与西安事变260
五、共产国际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261
抗日战争的起点和阶段划分263
一、抗日战争的起点263
二、抗日战争有无反攻阶段266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68
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原因268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式268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270
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271
二、两个战场的划分274
一、两个战场提出的时间274
抗日战争中的两个战场274
三、两个战场的相互关系275
国民党战场研究278
一、抗战初期国民党的军事战略方针278
二、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重要战役研究281
三、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290
四、敌后国民党军队的抗战293
抗日根据地的研究296
一、抗日根据地建立和发展的条件296
二、抗日根据地的历史分期297
三、抗日根据地的特点298
四、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299
五、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303
六、抗日根据地文艺中的两个问题305
七、抗日根据地的历史作用307
解放区战场研究308
一、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军事战略方针的转变308
二、八路军重要战役研究311
三、新四军研究中的若干问题315
四、东北抗日游击战争324
汪伪政权研究328
一、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的原因328
二、汪精卫伪政权的特点329
三、汪精卫伪政权的罪恶330
国民党统治区研究331
一、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331
二、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340
三、国民党统治区的文化教育343
二、民主党派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349
一、抗日战争时期民主党派简介349
抗日战争时期的民主党派349
三、民主党派抗日活动的特点350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351
一、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时间351
二、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352
三、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条件353
少数民族的抗日斗争355
一、少数民族抗日救亡活动概况355
二、少数民族抗日斗争的特点356
三、少数民族斗争在抗战中的作用357
华侨对祖国抗战的贡献358
一、建立各种抗日救亡组织358
二、以财力、物力支援祖国抗战358
四、在侨居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359
三、踊跃回国参战359
五、反对投降,反对分裂,促进和坚持国共合作共同抗日360
日本投降的原因和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361
一、日本投降的原因361
二、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363
三、抗日战争的领导权问题367
抗日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371
一、国民党的对日政策371
二、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活动372
三、美国对华政策374
四、英国对华政策378
五、苏联、共产国际与中国抗战380
关于“和平民主新阶段”问题383
一、“和平民主新阶段”的提出383
二、“和平民主新阶段”的依据及评价384
三、“和平民主新阶段”是否实现385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军事387
一、关于“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387
二、建立东北根据地问题388
三、关于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问题390
四、关于战略决战问题392
五、新式整军运动394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396
一、解放区土地改革的阶段划分396
二、对“五四指示”及《中国土地法大纲》的评价396
三、关于“平分土地”问题399
四、关于土地改革的历史作用400
一、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的经济接收401
二、国民党的土地政策401
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401
三、美国对华经济侵略402
四、国统区的币制改革403
五、国统区经济崩溃404
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406
一、“一二·一”运动研究406
二、“五·二○”运动研究409
三、“二·二八”起义研究410
四、关于第二条战线问题411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414
一、中苏关系414
二、中美关系417
中国共产党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击败国民党的原因425
一、中国史学界的观点425
二、国外学者的观点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