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世界通史 第8卷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名茨主编;特鲁汉诺夫斯基副主编;萨莫鲁科夫合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ISBN:11002·478
- 出版时间:1978
- 标注页数:481页
- 文件大小:157MB
- 文件页数:51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世界通史 第8卷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开始1
1.社会主义革命前夜的俄国2
全国性危机2
武装起义的准备8
2.推翻临时政府。政权转归苏维埃18
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18
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苏维埃政权宣布成立25
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苏维埃政府的成立27
3.苏维埃政权凯歌行进32
最初几次反革命叛乱的平定32
莫斯科苏维埃政权的建立34
反革命大本营的消灭38
各地苏维埃政权的建立39
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51
第二章 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的形成。苏维埃俄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55
1.在社会制度方面最初的社会主义改造56
新的国家机构的建立56
在经济方面最初的社会主义改造62
全俄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66
2.苏维埃政府为退出帝国主义战争而斗争69
苏维埃政权争取和平的最初步骤69
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和平谈判70
布列斯特和约77
3.列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计划79
列宁论在苏维埃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79
农村中社会主义革命的深化82
文化方面的初步改革85
全俄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第一部苏维埃宪法87
第三章 1914-1918年世界大战的结束91
1.1918年初两个交战集团的状况91
1918年初协约国和四国同盟的力量对比91
劳动人民状况93
帝国主义的和平计划。威尔逊的“十四条”95
2.资本主义国家革命运动的高涨97
芬兰的革命98
德国同盟各国革命形势的加剧104
协约国阵营中革命运动的高涨110
3.德国及其盟国的战败113
1918年双方的作战计划113
1918年3-7月德军在西线的攻势114
协约国军转入进攻。德国的战败116
对德停战条件的酝酿117
保加利亚、土耳其和奥匈帝国退出战争118
康边停战协定119
第四章 巴黎和会。战后世界的重新瓜分122
几种帝国主义和约方案123
和会开幕。和会的成员和主要机构126
巴黎和会上的“俄罗斯问题”128
国际联盟的成立131
德国的疆界134
德国殖民地的瓜分138
赔偿139
对德和约的军事条款140
凡尔赛和约的签署141
瓜分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领土的斗争142
圣日耳曼条约、纳伊条约、特里阿农条约143
色佛尔条约144
凡尔赛体系及其矛盾145
第五章 德国1918年十一月革命。1919-1921年德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斗149
1.1918年十一月革命149
世界大战结束时的德国149
革命的开端。推翻专制制度152
艾伯特—哈塞政府的纲领158
资产阶级政党的改组160
“斯巴达克联盟”160
反革命势力的猖狂活动。1918年12月6日暴乱163
全德苏维埃代表大会165
德国共产党的成立167
柏林1919年一月战斗。卡·李卜克内西和罗·卢森堡遇害170
国民会议选举173
十一月革命的性质、结果和意义174
2.1919年2-5月德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发动175
不来梅和鲁尔的革命斗争。柏林的三月战斗175
巴伐利亚为建立苏维埃政权而斗争177
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179
1919年上半年历次革命战斗的意义181
3.魏玛共和国初期的德国(1919-1921年)181
魏玛宪法181
卡普暴动183
德国资产阶级地位的进一步巩固186
共产党的状况187
1921年三月战斗189
第六章 奥匈帝国的崩溃。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191
1.奥匈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奥匈领土上各个民族国家的成立191
世界大战末期的奥匈帝国192
革命危机的尖锐化193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7
奥匈帝国崩溃的历史意义201
2.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202
匈牙利共产党的成立。社会主义革命的方针203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206
苏维埃政权的最初措施。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宪法208
列宁和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211
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开始213
匈牙利人民反对武装干涉者的斗争。国际无产阶级的援助216
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失败218
第七章 共产国际的成立223
布尔什维克为建立共产国际而斗争223
召开第三国际成立大会的准备226
社会民主党伯尔尼代表会议228
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大会)229
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后的国际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233
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237
共产国际成立的历史意义245
第八章 1918-1923年中欧和东南欧各国的革命运动249
1.奥地利249
宣布共和以后的奥地利249
制宪会议251
1919年春夏的人民发动252
1920年宪法254
1921-1923年的奥地利。1922年日内瓦议定书255
2.捷克斯洛伐克257
世界大战后国内的经济状况和政治状况257
1919年的革命高潮。1920年宪法260
1920年阶级斗争的尖锐化。共产党的成立262
3.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国265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的成立265
国内经济状况和政治状况268
1918年的工人运动、民族解放运动和农民运动269
1919年春夏的工人运动。共产党的成立272
同意大利开战的危险局面。1920年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273
1921-1923年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国276
4.波兰278
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波兰独立的恢复278
革命力量同反革命力量的斗争283
波兰与巴黎和会287
资产阶级地主波兰对苏维埃国家的侵略288
1921年宪法。上西里西亚的全民投票292
1921-1922年的波兰共产党293
1922年的议会选举294
革命危机的加剧。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297
5.保加利亚298
1918年的革命危机。夫拉达依起义298
协约国军队占领保加利亚300
1919年的革命斗争301
农民联盟的政府304
6.罗马尼亚308
世界大战结束前的罗马尼亚308
战后罗马尼亚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311
1919-1920年的革命斗争312
1921-1923年的罗马尼亚。共产党的成立315
第九章 苏维埃人民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的斗争318
1.帝国主义公开武装干涉的开始和国内反革命势力的猖狂320
国内外反苏力量的联合。苏维埃共和国四面被围320
苏维埃俄国成为统一的军营326
战时共产主义332
红军的初捷334
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解放339
波罗的海沿岸各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342
协约国武装干涉的加强347
1918年底—1919年初的战事348
苏维埃的和平建议353
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354
2.决战的一年357
1919年春武装干涉军和自卫军的进攻357
动员苏维埃人民同高尔察克作斗争。工人阶级的劳动热情。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359
高尔察克主力的溃败363
武装干涉军侵入苏维埃波罗的海沿岸366
彼得格勒保卫战368
协约国新进攻的开始369
共产党号召《大家都去同邓尼金作斗争!》372
邓尼金的溃败373
红军在其他战线的胜利376
3.外国武装干涉的消除和国内战争的结束379
和平喘息时机。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379
资产阶级地主波兰对苏维埃共和国的侵犯。弗兰格尔的进攻382
动员苏维埃人民的力量383
对波战争的结局384
弗兰格尔的溃败。国内战争的结束387
4.国内战争结束以前的社会主义建设393
工人参加组织工业生产393
社会主义在农村的最初萌芽396
劳动者的社会成果。文化建设397
苏维埃的巩固400
国内战争年代中的党、工会和共青团403
民族国家的建设。苏维埃国家各民族联盟的巩固406
5.苏维埃人民战胜武装干涉者和白卫分子的原因和历史意义412
第十章 革命高涨时期的英国、法国、美国和日本415
1.英国415
1918年的议会选举416
1919年劳动者的斗争418
共产党的成立422
行动委员会424
英国工人反对资产阶级进攻的斗争426
不列颠自治领。加拿大429
南非联邦434
澳大利亚436
英国—爱尔兰战争。爱尔兰国家的建立438
劳合—乔治内阁的垮台。保守党执政442
2.法国444
世界大战后的法国444
1918-1920年的革命高潮446
法国共产党的成立453
“国民联盟”政府的对内和对外政策454
3.美国458
美国垄断组织的发财致富458
人民群众保卫苏维埃国家的斗争459
1919年的工人运动461
共产党的成立464
1920年总统选举468
经济危机和国内情势的尖锐化470
对外政策472
4.日本475
垄断资本阵地的巩固475
1918-1919年的革命高潮476
原敬政府的对内和对外政策。1920年经济危机及其后果477
共产党的成立。1922-1923年的革命运动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