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技术改变战争 全球军力平衡的未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技术改变战争 全球军力平衡的未来](https://www.shukui.net/cover/49/31094022.jpg)
- (美)本杰明·萨瑟兰(BenjaminSutherland)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新华出版社
- ISBN:9787516604960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38页
- 文件大小:79MB
- 文件页数:184页
- 主题词:军事技术-高技术-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技术改变战争 全球军力平衡的未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绪论1
第一章 论公共政策研究的解释性取向1
第一节 公共政策定义及其概念语境1
第二节 公共政策研究对象:公共政策现象的能指与所指3
第三节 公共政策现象研究旨趣:现象解释而不是问题解决5
第四节 公共政策现象构成即公共政策质性研究的结构性内容7
第二章 作为公共政策质性分析理论语境的“利益”9
第一节 利益的政治领域指向9
一、政治利益观念10
二、政治利益欲求11
三、政治利益占有12
第二节 利益的经济领域指向13
一、经济利益观念14
二、经济利益欲求15
三、经济利益占有17
第三节 利益的社会领域指向18
一、社会利益观念19
二、社会利益欲求20
三、社会利益占有21
第二篇 公共政策行为分析24
第二章 公共政策行为主体分析24
第一节 公共政策主体划分及其参与行为特征25
一、公共权力主体25
二、公共政策对象主体25
三、第三方主体26
第二节 主体介入关联性分析27
一、职业关联27
二、利益关联28
三、价值关联29
第三节 主体介入方式分析30
一、信息传播式介入30
二、利益博弈式介入30
三、评价式介入31
第四节 公共政策主体构成分析32
一、个体公共政策行为32
二、群聚性公共政策行为32
三、组织化公共政策行为33
第五节 公共政策主体政策行为能力分析34
一、个人资本能力分析34
二、社会资本能力分析34
三、组织资本能力分析35
四、制度资本能力分析35
第四章 公共权力主体的决策博弈行为分析37
第一节 决策博弈标的分析37
一、利益归属层面38
二、利益归属主体38
三、利益归属领域40
四、利益关系主体40
五、利益关系性质41
第二节 博弈主体42
一、公共组织成员的个性养成因素42
二、公共组织成员的组织职能取向44
第三节 博弈规范44
一、显性政治制度规范45
二、隐性制度规范45
第四节 博弈策略46
一、博弈信息获取46
二、损益形势计算48
三、博弈行为选择48
第五章 公共行政权力主体的政策行为能力分析50
第一节 制度落实流程中的政策能力分析50
一、制度规范解释力分析51
二、制度意识分析51
三、政策制定能力分析52
四、政策执行意愿分析52
五、政策宣传能力分析53
六、政策组织能力分析54
第二节 制度创新流程中的政策能力分析54
一、政策信息获取能力分析54
二、公共意识分析55
三、政策创制能力分析56
四、政策合法化能力分析56
第六章 网络公共危机事件中的网民参与行为分析59
第一节 网络传播的公共化效应59
一、即时性60
二、开放性60
三、几何扩展性60
四、客观明确性60
第二节 网民参与行为取向分析61
一、共鸣取向61
二、发泄取向62
三、归属取向62
四、关怀取向63
第三节 网民参与行为方式分析64
一、点击——围观式参与64
二、发帖——表达式参与65
三、转载——传播式参与66
第三篇 公共政策文本分析68
第七章 公共政策文本的符号展示意义分析68
第一节 公共政策文本的发出者69
一、决策性公共政策文本发出者69
二、制度性公共政策文本发出者69
三、解释性公共政策文本发出者70
四、评议性公共政策文本发出者70
五、诉求 回应性公共政策文本发出者70
第二节 公共政策文本的传播载体71
一、听——声71
二、看——形76
第三节 公共政策文本的制度化传播路径分析78
一、制度化传播的权力——权力路径78
二、制度化传播的权力——权利路径79
三、制度化传播的权利——权利路径80
第八章 公共政策文本的语法结构分析83
第一节 公共政策文本的语法构成即概念分析框架83
一、语词(关键词)83
二、语句84
三、语段(主题语段)85
四、文本85
五、元政策文本85
六、语境86
第二节 公共政策文本的语义构成分析86
一、“实是”语句及其真实性向度87
二、“评价”语句及其符合性向度87
三、“行动”语句及其可行性向度88
四、“后果”语句及其真诚性向度88
第三节 公共政策文本的语义系统分析89
一、系统整体性分析90
二、系统关联性分析91
三、系统的外在性分析92
第四节 公共政策文本分析的理论取向92
一、语义解释92
二、语用解释92
三、语境解释93
四、规范性评价与展望93
第九章 元政策文本分析95
第一节 元政策文本之概念解析95
一、最高政策合法性95
二、规范语义抽象性96
三、政策系统指示性97
第二节 元政策文本分析:公共政策系统分析的结构化考察98
一、元政策文本的语句结构分析99
二、元政策文本的政策系统结构分析99
第四篇 公共政策事件分析103
第十章 公共政策仪式活动分析103
第一节 政策仪式:概念解析即分析模型构建104
一、政策仪式主体及其分析取向104
二、政策仪式规范及其分析取向105
三、政策仪式功能及其分析取向106
四、政策仪式的仪式化特征及其分析取向107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政策仪式分析:一个当代中国的个案研究108
一、作为公共政策现象的全代会109
二、作为政策仪式现象的全代会109
三、全代会的政策仪式分析110
第十一章 公共政策动员活动分析116
第一节 政策动员概念的基本内涵即政策动员分析要素117
一、观念导向性118
二、社会广泛性119
三、对象回应性120
第二节 政策动员分析的概念语境121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政策动员123
第十二章 公共决策活动分析127
第一节 制度视角下的公共政策运行模式127
第二节 公共决策活动中的主体构成129
第三节 公共决策模型:公共决策主体间互动关系模式131
一、科学化决策模式131
二、组织化决策模式132
三、社会化决策模式134
第十三章 公共政策话语事件分析137
第一节 公共政策话语事件主体分析137
一、公共政策规范主体分析138
二、公共政策诉求 回应主体分析139
三、公共政策插话主体分析140
第二节 公共政策话语信息分析141
一、规范性话语信息分析142
二、诉求 回应性话语信息分析143
三、描述性话语信息分析144
第三节 公共政策话语情境分析146
一、现实架构情境分析146
二、制度话语情境分析148
三、话语传播路径情境分析149
第五篇 结语152
第十四章 公共政策质性研究的社会理解和社会解释意义152
第一节 公共政策行为动机理解——解释模式153
一、价值性需求154
二、制度性需求154
三、群体性需求155
第二节 公共政策行为方式理解——解释模式155
一、言说行为方式155
二、肢体式公共政策行为方式158
第三节 公共政策行为效应理解——解释模式159
一、公共政策行为的群体化效应159
二、公共政策行为的组织化效应162
三、公共政策行为的制度化效应165
参考文献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