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学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学导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51/31086693.jpg)
- 何裕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159219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77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191页
- 主题词:中医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医学的学科性质与特点1
第一节 中医学——复杂而多重要素的综合体1
一、医学的种种界定1
二、好医学的期盼3
三、中医学的特征扫描6
第二节 整合性——中医学的学科特征13
一、究天人之理——自然科学属性13
二、不失人情——社会学科特点14
三、医易一理——医学与哲学互动15
四、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16
五、中国独特的生命科学16
第三节 道与术交融的生存智慧体系17
一、充满智慧的生存及康健之“道”17
二、源于生存实践的保健治病之“术”19
三、道与术交融的生存智慧体系20
第四节 中医学——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医学“蓝本”21
一、难以持续发展的生物医学21
二、健康、疾病与生态相关22
三、参照中医学,逐步走向生态23
第二章 中西医学的纵横鸟瞰26
第一节 起源和孕育——上古时代26
一、医技源于本能26
二、走出巫医丛林27
第二节 不同的价值取向——轴心时代28
一、地域文化的差异28
二、古代理性医学的确立30
三、两种医学的貌合神离31
第三节 不同的发展方向——两个代表人物为标记的分道扬镳34
一、农耕实用文化与张仲景34
二、不同的科技传统35
三、《伤寒论》确立的实用临床体系36
四、航海文明与希腊罗马医学36
五、盖伦与西方医学的实验精神37
第四节 迥异的境遇——中世纪38
一、西方医学的低谷38
二、中国医学的兴盛39
第五节 不同的发展机遇——明清以降42
一、文艺复兴催生实证科学腾飞42
二、生物医学活力四溅43
三、明清中医学,旧路上蹒跚而行44
四、近代中医学,夹缝中求生存46
第六节 转折点上的世界医学——现时代48
一、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48
二、中医学的发展空间49
第三章 中医学的古代哲学渊薮53
第一节 中医的本体论——气一元论53
一、农耕文化与气一元论54
二、气一元论的形成与发展58
三、气一元论的基本内容59
四、精气神学说62
第二节 中西医学主流性本体论比较——异曲同工63
一、气一元论与原子论的异同63
二、异曲同工及其汇通趋势67
第三节 中医学的认识论——慧然心悟68
一、万物关联性与整体思维68
二、格物致知——主客体交融69
三、内景返观——自我体察自身变化70
四、内省与心悟——非逻辑的创造性思维70
五、司外揣内——“黑箱”方法雏形71
六、援物比类——中国式的“类比”方法72
七、一分为二——辩证法的原型73
八、五行生克——系统方法的蓝本74
九、“形而下,谓之器”——与还原论的异趣75
十、形式逻辑,先天不足75
第四节 中医学的方法论——喻利实用76
一、守道与顺应——“无为而无不为”76
二、效果与实用——“猫论”的流行77
三、和谐与平衡78
四、试探与反证——“摸着石子过河”79
五、整体方法与多通路调节79
六、状态调整——另辟蹊径81
七、持经达变——既守原则,亦重权变82
第四章 中医理论体系的结构、特点与医学模式84
第一节 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结构84
一、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84
二、中医理论体系的其他组成86
第二节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87
一、整体观念87
二、恒动观念90
三、辨证论治93
第三节 中医学的医学模式95
一、医学模式问题的由来96
二、中医学的“环境-形神”医学模式97
三、人比病重要——中医学模式的精髓98
四、走向合理医学的重要参照99
第五章 中医学的一些基本认识103
第一节 天人合一——自成体系的“和谐”观103
一、天人合一——自然演进的基本秩序103
二、人与天地相参——与自然和谐104
三、形神合一——“心身和谐”,康寿之本106
四、“仁”——人人交往中的完美原则106
第二节 中医学的生命观107
一、生命肇基于两精相搏107
二、气化是生命运动的基本形式107
三、中医学整体的生命观108
四、生命是机体生长壮老已的过程108
五、生命活动与先、后天的关系109
六、生命活动中的形神观109
第三节 中医学对康寿的认识111
第四节 中医学对疾病的认识112
一、中医学的疾病观112
二、中医学的发病观113
三、对衰老及夭折的认识114
第五节 王道为主的治疗学思想116
一、上工治未病——防重于治原则116
二、王道为先——不伤害性原则116
三、调整阴阳,以平为期——治疗追求目标117
四、内外兼顾,针药配合——祛病手段的整合原则117
五、治病为标,调养为本——病后将息康复原则117
第六节 节樽守道的养生实践118
一、顺应四时118
二、顺应昼夜变化119
三、养生应体现在生活各个方面119
四、养生,需贯穿人的一生120
第六章 医学的现状和中医学的发展122
第一节 当今医学的成就与社会的新需求122
一、20世纪医学的成就122
二、21世纪世界的新需求123
三、生物学的境遇与科学哲学的反思126
四、中医药学国际化127
第二节 现代社会的健康难题128
一、现代“瘟疫”128
二、遗传性、先天性疾病居高不下129
三、现代社会病130
四、其他健康问题130
第三节 现代中医学面面观132
一、中医学的潜在优势132
二、中医学的危机与不足136
第四节 契机与挑战137
一、医疗改革,世界性的难题137
二、弘扬中医学,中国医疗发展的必然选择141
第五节 拓展中医生存新空间142
一、现时代——医学生存新的时空背景142
二、注重状态调整的中医学143
三、干预病前状态——医学的新需求144
四、治病,调整状态——医学之两翼144
五、未雨绸缪,拓展学术生存新空间145
第七章 学习中医的艺术147
第一节 大学生学习活动的特点147
一、大学生学习活动的特点147
二、中医专业学习的阶段性149
第二节 让学习成为你成长的需要151
一、什么是学习动机151
二、中医大学生学习动机分类152
三、中医大学生学习动机变化的趋势153
四、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的途径154
第三节 科学的学习原则和方法155
一、学习的一般原则155
二、学习中医学的基本方法157
第四节 中医课程的学习技巧160
一、课前做好预习——合理抢跑160
二、课中有效聆听——抓住中心环节161
三、课后善于管理知识——学而时习之162
四、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的技巧164
第五节 增强记忆力的技巧167
第六节 实践环节中的学习技巧169
主要参考书目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