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刘禹锡诗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刘禹锡诗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35/31086096.jpg)
- 肖瑞峰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105286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44页
- 文件大小:102MB
- 文件页数:357页
- 主题词:刘禹锡(772~843)-唐诗-诗歌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刘禹锡诗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第一章 论刘禹锡的诗歌创作道路1
第一节 “饱霜孤竹声偏切,带火焦桐韵本悲”——刘禹锡前期诗作的基本倾向与特征2
一、“声偏切”的表现形式6
1.斥责政敌之激切6
2.指陈时弊之剀切8
3.关心民瘼之深切11
4.剖白心迹之挚切13
二、“韵本悲”的表现形式15
1.乐道酒趣20
2.希求出世21
3.褒扬禅理24
4.寄情山水25
三、“声偏切”与“韵本悲”的对立统一27
四、对立统一中的艺术追求30
第二节 “心如止水鉴常明,见尽人间万物情”——刘禹锡后期诗作的基本倾向与特征37
一、创作转向的主客观原因:境遇日安与国事日危38
二、创作转向的主要表现:静观时变与超然局外42
三、创作转向后的矛盾心曲:欢快其外与悲苦其内49
1.不甘老暮,力图振作51
2.征管逐弦,诗酒风流54
3.顾思前事,微言寄慨57
四、诗风及诗境的嬗变:锋芒敛抑与气象老成60
第二章 论刘禹锡的抒情诗67
第一节 风力遒劲——刘禹锡抒情诗的特征之一68
一、不畏“衰节”,唱出意气豪迈的“秋歌”69
二、不惧“播迁”,唱出正气凛然的“壮歌”72
三、不服“老迈”,唱出朝气蓬勃的“暮歌”75
第二节 风义高伟——刘禹锡抒情诗的特征之二79
一、不改初衷,汲汲于未竟的革新事业80
二、不忘旧侣,拳拳于当年的战斗情谊82
三、不泯宿仇,耿耿于政敌的阴毒行径85
第三节 风神隽秀——刘禹锡抒情诗的特征之三87
一、“境生于象外”——风神隽秀的奥秘所在88
二、“境生于象外”的途径:移情入景与托物寄兴90
1.移情入景91
2.托物寄兴93
第三章 论刘禹锡的咏史诗97
第一节 刘禹锡咏史诗的内容特征98
一、借古人之针砭,刺现实之痼疾99
二、征前代之兴亡,示不远之殷鉴103
三、慕前哲之高风,抒不屈之气节109
四、赞先贤之伟业,言济世之雄心111
第二节 刘禹锡咏史诗的形式特征113
一、笔力雄健,气该今古114
二、因意遣词,即小见大116
三、即景骋情,妙造自然118
四、章法多变,摇曳生姿120
第四章 论刘禹锡的讽刺诗124
第一节 寓犀利于婉曲——刘禹锡讽刺诗的特征之一125
一、在寓言诗的外壳里藏入讽刺的内核126
二、对托讽材料的精心抉择与改造128
三、咄咄怪事中的辛辣嘲讽132
四、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133
第二节 化冷峻为幽默——刘禹锡讽刺诗的特征之二135
一、庄严,却以诙谐出之136
二、无情地撕破丑恶事物的假相137
三、夸张及对比手法的特殊功效138
四、嬉笑之怒,甚于裂眥141
第五章 论刘禹锡的民歌体乐府诗143
第一节 开辟通往风光旖旎处的蹊径——刘禹锡创制民歌体乐府诗的历程144
第二节 风景画与风俗画的融合——刘禹锡民歌体乐府诗的特征之一147
第三节 人情美与物态美的融合——刘禹锡民歌体乐府诗的特征之二154
第四节 诗意与哲理的融合——刘禹锡民歌体乐府诗的特征之三162
第五节 雅声与俚歌的融合——刘禹锡民歌体乐府诗的特征之四167
第六章 论刘禹锡诗的时代烙印172
第一节 衰飒之气——中唐时代日见危殆的国家局势给刘禹锡诗打上的烙印172
第二节 冷峻之色——中唐时代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给刘禹锡诗打上的烙印185
第三节 昏昧之念——中唐时代广泛流行的佛教思想给刘禹锡诗打上的烙印191
第四节 绮靡之音——中唐时代繁华奢靡的都市生活给刘禹锡诗打上的烙印202
第七章 论刘禹锡诗的艺术风格213
第一节 刘禹锡诗的主导风格:豪健雄奇214
一、豪迈、昂扬、亢奋的抒情格调214
二、壮阔而又富于变幻的境界219
三、以雄为主、雄中有奇的跳跃式想象223
四、刚健、爽朗、富于力度的语言230
第二节 豪健雄奇的主导风格的成因233
第三节 主导风格之外的多样化表现236
第八章 论刘禹锡的诗歌理论240
第一节 “坐驰可以役万景”——刘禹锡的构思论241
第二节 “片言可以明百意”——刘禹锡的语言论246
第三节 “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的创新论251
第四节 “笔端肤寸,膏润天下”——刘禹锡对传统诗论的引申与发挥256
第九章 论刘禹锡诗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265
第一节 足与韩孟、元白相颉颃的中唐名家267
一、对题材领域的拓展与发掘270
二、对传统主题的深化与反拨277
三、对诗歌体式的变革与完善282
第二节 影响久远的一代“诗豪”291
一、垂范后人291
二、流惠东邻298
附录:刘禹锡诗选笺305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305
蜀先主庙307
西塞山怀古310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14
竹枝词二首(选一)318
浪淘沙词九首(选一)320
秋词二首(选一)321
石头城323
乌衣巷326
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328
再游玄都观330
主要参考书目333
后记340
修订版后记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