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资监管格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邵春保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13614429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78页
- 文件大小:104MB
- 文件页数:388页
- 主题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监管制度-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资监管格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国资监管的责任和使命1
第一节 国资监管的基本概念和依据3
一、国资监管的概念及其依据3
二、国有企业的概念及其依据5
第二节 国资监管的地位和作用7
一、国资监管对国有经济的保障作用7
二、国资监管对国有企业的促进作用8
三、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的意义11
第三节 研究国资监管格局的意义和内容12
一、将问题和现象从个别上升到整体13
二、将认识和经验从自发提高到自觉14
三、将思路和主张从政策推进到实践16
四、将关系和要素从内容提炼到框架17
第二章 国资监管的历史格局23
第一节 国有资产的质量变迁25
一、建国初期国有资产的质和量25
二、改革开放初期国有资产的质和量27
三、国资委成立前国有资产的质和量28
四、国资委成立后国有资产的质和量30
五、国资变迁中的效率和流失问题32
第二节 国资监管的发展历程36
一、初步探索时期36
二、计划经济时期37
三、放权让利时期38
四、转换经营机制时期38
五、承包经营时期39
六、现代企业制度初建时期40
七、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时期41
八、贯穿始终的监管基础工作41
第三节 国资监管权的更替变迁44
一、改革开放前的收权—放权44
二、改革开放后的放权—规范47
第三章 国资监管的现行格局53
第一节 国资委监管情况56
一、国资委成立前的监管探索56
二、国资委的成立、运行和成就60
三、国资委监管体制的优势和问题68
第二节 金融类国资监管情况72
一、金融类国资监管概述72
二、金融类国资监管的成就76
三、金融类国资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78
四、金融发展前景对金融监管的影响81
五、金融类国资监管的优化措施82
第三节 铁路烟草邮政等部门的国资监管情况86
一、部门监管国有资产的现状86
二、部门监管国有资产存在的问题90
三、改进部门监管的方式方法93
第四节 文化类国资监管情况97
一、文化类国资的概念、范围和特点97
二、文化类国资监管的历程101
三、文化类国资监管的现状和问题104
四、改进文化类国资监管的途径108
第四章 国资监管的要素和问题113
第一节 监管对象116
一、国资监管各类对象的体制比较116
二、地方国资监管对象的现状分析121
第二节 监管主体122
一、出资人到位的现状分析122
二、出资人监管与公共职能监管关系分析124
三、专门监管机构的内部职能关系125
四、国企对受托资产的监管责任认识问题129
第三节 监管框架133
一、中央与地方的层级关系133
二、健全国资监管的层级体系136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层级体系中的矛盾139
第四节 监管方式方法140
一、出资人监管的方法问题140
二、部门履行公共职能的监管方法问题142
三、人大参与国资监管的方式问题144
四、中介机构参与监管存在的问题145
五、国资监管中法规手段的运用问题146
第五章 国资监管的规律性认识149
第一节 国资监管格局的变化特征151
一、由行政监管向资产监管转变152
二、由多头监管向专门监管转变152
三、由单功能监管向多功能监管转变153
四、由旧的监管思想向市场经济的监管认识转变153
第二节 国资监管的规律154
一、内外规律——环境问题154
二、动静规律——风险问题160
三、虚实规律——作风问题165
四、公私规律——立场问题168
第六章 国资监管的发展格局173
第一节 在超越观念体制中发展175
一、旧的观念和职能对监管对象与主体的影响176
二、旧的体制制度对监管层级和职能的影响182
三、旧的行为方式对国资监管方法和作风的影响185
第二节 在借鉴国外监管经验中发展188
一、国外国资监管体制概述188
二、中外国资监管体制比较192
三、中外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比较197
四、国外议会与我国人大对国资监管的比较202
五、西方国家法制监管对我国国资监管的启示204
六、中外中介组织对国资监管的比较分析208
第三节 在探索监管模式中发展214
一、国外典型模式分析及启示214
二、国资委成立前的若干模式及其认识217
三、国资委成立后的地方若干经验及其分析221
四、对国资监管模式的若干问题分析229
第四节 国资监管发展的主要路径233
一、完善国有资产监管233
二、健全监管体制机制235
三、改进监管内容方法238
四、推进大国资大格局242
第七章 国资监管的未来格局249
第一节 国资监管发展形势及环境分析251
一、未来国资监管格局面临的挑战251
二、未来统一国资监管的必要性254
三、未来国资监管的热点难点问题259
第二节 未来国资监管的方向和原则264
一、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原则265
二、国有资产质和量相统一的原则269
三、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相结合的原则270
四、国资与非国资相竞合的原则271
五、国资监管三分开、三统一、三结合的原则273
六、与产业发展及企业改革相适应的原则274
第三节 未来国资监管的体制设计275
一、统一国资监管的对象275
二、明确国资监管的四类主体281
三、创新国资监管内部主体的框架287
第四节 未来国资监管的内容和方法292
一、完善国资监管内容292
二、创新国资监管方法303
三、内容与方法的效用307
第五节 未来国资监管体制评析309
一、有利于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310
二、有利于优化国有经济布局310
三、有利于更好地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311
四、有利于防范腐败风险311
五、有利于同市场各种主体竞合相处312
第八章 国资监管的理论综述313
第一节 国资监管有关理论依据315
一、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315
二、现代产权理论316
三、国有资产行政管理理论318
四、政府公共职能理论321
五、政府的经济职能理论323
六、委托—代理理论325
七、现代公司治理理论329
第二节 国资监管研究成果及评析330
一、国资监管体制研究的相关理论综述331
二、国资监管体制研究评析348
参考文献353
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创新大事记365
后记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