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湄潭县志:1978-2007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湄潭县志:1978-2007
  • 贵州省湄潭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方志出版社
  • ISBN:7514402216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734页
  • 文件大小:302MB
  • 文件页数:809页
  • 主题词:湄潭县-地方志-1978-2007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湄潭县志:1978-2007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8

第一篇 政区 环境32

第一章 政区32

第一节 建置沿革32

第二节 行政区划33

第三节 现行政区34

第二章 自然地理39

第一节 地质地貌39

第二节 土壤41

第三节 气候45

第四节 水文47

第五节 自然资源48

第三章 自然灾害51

第一节 水灾51

第二节 旱灾52

第三节 雹灾53

第四节 其他灾害54

第二篇 人口 民族 宗教55

第一章 人口55

第一节 人口状况55

第二节 计划生育63

第二章 民族71

第一节 民族分布71

第二节 少数民族72

第三节 民族事务73

第三章 宗教74

第一节 宗教概况74

第二节 宗教管理76

第三篇 基础设施建设77

第一章 城乡建设77

第一节 城乡建设规划77

第二节 县城建设79

第三节 集镇建设81

第四节 新村建设83

第五节 住房制度改革84

第二章 交通运输85

第一节 公路85

第二节 桥梁 隧道93

第三节 交通工具 汽车站95

第四节 水上交通运输97

第五节 公路运输98

第六节 汽车维修检测 驾驶培训98

第七节 交通运输管理99

第三章 能源建设103

第一节 电力103

第二节 煤炭 石油 天然气105

第三节 农村能源105

第四章 通信106

第一节 邮政106

第二节 电信108

第三节 互联网 电子政务110

第四节 通信机构111

第五章 水利113

第一节 水库113

第二节 提水工程114

第三节 引水工程115

第四节 防汛抗旱117

第五节 水土流失治理117

第六节 水利管理118

第四篇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120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湄潭县委员会120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120

第二节 县委工作机构122

第三节 基层党委123

第二章 会议制度124

第一节 党员代表大会124

第二节 县委会议125

第三章 领导与决策127

第一节 领导机制127

第二节 县委工作纪略128

第四章 纪检监察132

第一节 党风廉政建设132

第二节 信访监督 案件查处133

第五章 党务工作135

第一节 组织工作135

第二节 宣传工作137

第三节 政法工作138

第四节 统战工作141

第五节 老干部工作142

第六节 党校教育143

第七节 信访工作144

第八节 机关党建工作144

第九节 党史研究工作145

第十节 编制工作145

第五篇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147

第一章 工作机构147

第一节 县人大历届常务委员会147

第二节区、乡(镇)人大机构148

第二章 人民代表149

第一节县、乡(镇)人民代表149

第二节 人民代表选举150

第三章 会议151

第一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151

第二节 县人大常委会议152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154

第四节乡(镇)人民代表大会154

第四章 权力行使156

第一节 决定权156

第二节 监督权156

第三节 任免权157

第四节 执法监督158

第六篇 地方人民政府159

第一章 县乡人民政府159

第一节 县政府职能159

第二节 县政府工作机构161

第三节乡(镇)人民政府162

第二章 行政制度163

第一节 会议制度163

第二节 县长负责制及目标责任制165

第三章 依法行政166

第一节 依法办事166

第二节 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工作制度166

第三节 政务公开 政府采购167

第四章 政务纪略169

第一节 五项重要成就169

第二节 办理实事171

第三节 创先争优172

第七篇 地方人民政协174

第一章 政协湄潭县委员会174

第一节 县政协常务委员会174

第二节区、乡(镇)政协联络组176

第二章 会议制度177

第一节 委员全体会议177

第二节 常务委员会会议178

第三节 主席会议181

第四节 专门委员会会议182

第三章 履行职能183

第一节 参政议政183

第二节 提案工作185

第三节 收集社情民意186

第四节 对外联谊187

第五节 智力支边188

第六节 文史工作190

第八篇 人民团体192

第一章 工会192

第一节 工会组织192

第二节 权益维护194

第三节 关心职工生活195

第四节 财务管理197

第二章 共青团198

第一节 共青团组织198

第二节 少先队组织199

第三节 青少年道德教育199

第四节 主要活动200

第三章 妇女联合会202

第一节 妇女组织202

第二节 妇女儿童权益维护203

第三节 主题活动204

第四章 工商联合会206

第一节 工商联组织206

第二节 主要工作207

第五章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208

第一节 文联组织208

第二节 主要活动210

第六章 残疾人联合会213

第一节 残联组织213

第二节 主要工作213

第七章 科学技术协会217

第一节 科协组织217

第二节 主要工作218

第八章红十字会221

第一节 红十字会组织221

第二节 募捐救助221

第九章 其他社会组织222

第一节 中介组织222

第二节 协会223

第九篇 精神文明建设225

第一章 活动225

第一节 主题活动225

第二节 创建活动226

第三节 其他活动229

第二章 思想道德建设231

第一节 传统美德教育231

第二节 公民道德建设232

第三节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232

第十篇 人民武装233

第一章 人武部 驻军233

第一节 县人民武装部233

第二节 驻军234

第二章 兵役 国防 人防235

第一节 兵役235

第二节 国防教育236

第三节 人防战备237

第三章 民兵238

第一节 民兵组织建设238

第二节 民兵军事训练238

第三节 民兵参治参建240

第十一篇 法制 司法242

第一章 公安242

第一节 治安管理242

第二节 刑事侦破250

第三节 监所管理257

第四节 交通、消防管理258

第二章 检察260

第一节 刑事检察260

第二节 民事行政检察262

第三节 控告申诉检察263

第四节 监所检察264

第五节 法纪检察266

第六节 人民监督员制度267

第三章 审判268

第一节 刑事审判268

第二节 民事审判269

第三节 行政审判270

第四节 判决执行271

第四章 司法273

第一节 法制宣传273

第二节 普及法律常识275

第三节 律师事务276

第四节 公证事务277

第五节 基层司法行政工作278

第五章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81

第一节 “严打”斗争281

第二节 维护社会稳定282

第三节 群防群治287

第四节 平安工程创建290

第十二篇 人事劳动 社会保障293

第一章 人事293

第一节 干部人事管理293

第二节 公务员管理294

第三节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296

第四节 人才交流297

第五节 工资待遇管理298

第六节 干部离退休管理302

第二章 劳动304

第一节 劳动就业304

第二节 劳动就业培训305

第三节 劳动维权306

第三章 社会保障307

第一节 养老保险307

第二节 失业保险 医疗保险308

第十三篇 民政309

第一章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309

第一节 村民委员会309

第二节 居民委员会 社区313

第二章 拥军优属 优抚安置315

第一节 拥军优属315

第二节 优抚安置316

第三节 抚恤318

第四节 烈士褒扬319

第三章 救灾 救济 救助320

第一节 赈灾救济 扶贫解困320

第二节 救灾救济改革321

第三节 社会救济322

第四节 社会救助323

第四章 社会福利324

第一节 农村“五保”户供养324

第二节 城乡低保324

第三节 社会福利有奖募捐325

第五章 社会行政事务管理326

第一节 社团管理326

第二节 婚姻登记管理327

第三节 地名地界管理327

第四节 殡葬管理328

第六章 民政事业经费330

第一节 经费来源330

第二节 经费使用、管理和监督331

第十四篇 农业334

第一章 农业经济334

第一节 体制改革334

第二节 产业结构调整335

第三节 综合开发335

第四节 扶贫开发336

第五节 产业化建设337

第六节 经济总量 农民生活水平338

第二章 种植业339

第一节 粮食作物339

第二节 经济作物343

第三节 农业技术推广344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345

第三章 养殖业347

第一节 饲料资源347

第二节 畜禽品种347

第三节 畜禽品种改良348

第四节 养殖技术349

第五节 畜禽疫病防治350

第六节 畜禽水产交易市场351

第七节 水产养殖352

第八节 养蜂业353

第九节 畜牧产业353

第四章 林业355

第一节 森林培育355

第二节 森林保护357

第三节 林业科技360

第四节 林业营销361

第五节 国有林场 苗圃场362

第五章 烟草363

第一节 烤烟种植363

第二节 烟叶加工364

第三节 烟叶收购 烟草专卖365

第四节 申湄烟草基地367

第六章 农业机械369

第一节 主要农具369

第二节 农机生产、供应370

第三节 农机作业、培训和管理370

第四节 农机工程建设371

第七章 气象372

第一节 气象观测372

第二节 人工影响局部天气372

第三节 气象服务373

第十五篇 茶业374

第一章 科研及生产加工374

第一节 茶叶科研374

第二节 生产加工377

第二章 茶园建设380

第一节 茶叶基地建设380

第二节 茶树品种培育381

第三章 市场营销382

第一节 茶叶品牌382

第二节 茶叶营销384

第四章 茶叶名镇名村385

第一节 茶叶名镇385

第二节 茶叶名村386

第五章 名茶与名人388

第一节 各级领导与湄潭茶业388

第二节 浙大师生与茶乡湄潭389

第三节 专家学者与茶乡湄潭392

第十六篇 工 商业394

第一章 工业394

第一节 工业企业394

第二节 工业产值395

第三节 国有企业改革改制396

第四节 工业园区建设398

第二章 乡镇企业400

第一节 非农产品加工业400

第二节 农副产品加工业401

第三节 第三产业402

第三章 商业403

第一节 商品流通403

第二节 国有商业改革改制405

第四章 供销合作407

第一节 供销企业407

第二节 供销业务407

第三节 供销管理408

第四节 供销改革改制409

第五章 粮油购销410

第一节 粮油收购410

第二节 粮油销售411

第三节 粮油加工、储运412

第四节 粮油企业 企业改制 管理机构414

第六章 旅游规划 招商引资415

第一节 旅游规划415

第二节 招商引资415

第十七篇 财政 税收 金融416

第一章 财政416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416

第二节 农业税 农业特产税421

第三节 财政收入423

第四节 财政支出426

第五节 财政管理428

第六节 国有资产及管理431

第七节 财政监督433

第二章 税务435

第一节 税务机构435

第二节 税制436

第三节 税收收入438

第四节 征收管理440

第三章 金融443

第一节 金融机构443

第二节 金融管理444

第三节 存款 信贷448

第四节 代理业务450

第五节 保险业务451

第十八篇 经济综合管理453

第一章 计划管理453

第一节 体制改革453

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实施454

第三节 扶贫开发457

第四节 项目库建设与管理458

第二章 统计管理459

第一节 统计监管459

第二节 统计调查459

第三章 审计监督462

第一节 审计项目462

第二节 专项审计调查464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465

第一节 市场管理465

第二节 注册登记管理469

第三节 合同管理471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474

第五节 工商行政执法475

第六节 个体经济管理476

第七节 管理机构477

第五章 质量技术监督管理479

第一节 计量监督管理479

第二节 标准化监督管理480

第三节 质量监督管理484

第四节 特种设备监督管理489

第五节 检定检验490

第六节 监管机构491

第六章 物价管理492

第一节 商品价格管理492

第二节 经营服务性收费价格管理497

第三节 行政事业性收费价格管理499

第四节 价格成本调查501

第五节 价格监督管理502

第七章 安全生产504

第一节 安全生产责任制504

第二节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504

第八章 国土管理506

第一节 土地规划与开发506

第二节 用地管理507

第三节 耕地保护509

第四节 土地监察与执法509

第五节 矿产管理510

第九章 城乡建设管理512

第一节 城市管理512

第二节 建筑企业管理513

第三节 建筑质量管理514

第十章 环境保护516

第一节 环境质量516

第二节 环境保护、治理517

第十九篇 教育 卫生 科技519

第一章 教育519

第一节 机构519

第二节 学前教育520

第三节 义务教育522

第四节 普通高中教育527

第五节 职业教育530

第六节 社会办学532

第七节 教师533

第八节 学生535

第九节 教育科学研究538

第十节 现代教育技术539

第十一节 教育经费540

第二章 医疗卫生543

第一节 机构543

第二节 卫生医疗体制改革545

第三节 疾病控制546

第四节 妇幼保健549

第五节 卫生监督 药品监管550

第六节 初级卫生保健552

第七节 爱国卫生553

第八节 中药 中医556

第九节 民间医术556

第十节 队伍建设与管理557

第三章 科学技术559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559

第二节 科技工作559

第二十篇 文化事业562

第一章 文化562

第一节 机构设置562

第二节 民族民间文化563

第三节 文物566

第四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570

第五节 文化带建设572

第六节 文化市场管理573

第二章 体育575

第一节 群众体育575

第二节 学校体育576

第三节 竞技体育576

第四节 重大赛事 体育彩票579

第三章 广播电视580

第一节 广播580

第二节 电视581

第三节 经费管理584

第四章 档案 地方志586

第一节 档案586

第二节 地方志587

第二十一篇 地方特色文化588

第一章 红军长征文化588

第一节 红军长征在湄潭588

第二节 红九军团遗址589

第二章 浙江大学西迁历史文化591

第一节 西迁历程591

第二节 遵湄办学592

第三节 西迁历史研究593

第三章 茶文化594

第一节 国民政府中央实验茶场落户湄潭594

第二节 茶礼茶俗595

第三节 茶道茶艺598

第四节 茶调茶歌599

第五节 茶诗601

第六节 茶文物603

第七节 茶文化活动607

第八节 茶文化研究608

第四章 气象文化609

第一节 武汉头等测候所西迁湄潭609

第二节 主要学术论文和著作610

第三节 气象文物610

第四节 气象谚语611

第五章 酒文化 傩文化615

第一节 酒文化615

第二节 傩文化618

第二十二篇 时尚 民俗619

第一章 时尚619

第一节 休闲娱乐619

第二节 健身保健620

第三节 时尚用语620

第二章 民俗622

第一节 生活622

第二节 生产 节令 礼仪622

第三节 少数民族习俗624

人物627

一、人物传略627

二、人物简介648

三、人物列表666

附录675

一、政策文件675

二、政策研究681

三、经验交流694

四、纪实705

五、补遗715

编后记719

索引7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