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学德育工作通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大学德育工作通论
  • 陆钦仪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 ISBN:7540832223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333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35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大学德育工作通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大学德育的地位与作用1

第一节 大学德育的战略地位2

一、德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抵御“西化”“分化”的奠基工程3

二、德育是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重要保证5

三、德育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主导因素8

第二节 大学德育的导向、动力、保证作用10

一、德育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向、动力、保证作用11

二、德育对学校工作的导向、动力、保证作用17

第三节 正确落实德育地位,充分发挥德育作用19

一、要认清德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20

二、要总结历史经验,正确认识德育的地位与作用21

三、要切实加强和认真改进德育工作23

第二章 大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方针27

第一节 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思想27

一、树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观31

二、树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才观36

三、树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育人观39

第二节 德育工作应遵循的路线方针43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44

二、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45

三、认真执行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指导方针45

第三节 德育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48

一、方向性原则48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49

三、继承和创新的原则50

四、整体性原则50

五、层次性原则51

六、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52

七、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52

八、严格要求与热情关怀相结合的原则53

九、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53

第三章 大学德育目标55

第一节 确定高校德育目标的依据56

一、客观依据56

二、内在依据57

三、历史依据58

第二节 德育目标内容和结构60

一、高等学校德育目标60

二、高等学校德育目标的具体规格61

三、实现高校德育目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67

第四章 大学德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69

第一节 德育内容69

一、确定大学德育内容的主要原则70

二、大学德育的主要内容70

第二节 德育途径74

一、德育途径的涵义74

二、确定德育途径的指导思想75

三、大学德育的基本途径77

第三节 德育方法80

一、思想方法80

二、工作方法84

三、管理方法87

四、教学科研方法94

第五章 大学德育工作对象98

第一节 科学认识大学德育工作对象98

一、科学认识工作对象的重要性98

二、树立马克思主义青年观99

第二节 掌握认识大学德育工作对象的基本方法105

一、认识工作对象的方法论原则105

二、认识工作对象的基本方法107

第三节 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特征110

一、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征110

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特征113

第六章 大学新生工作118

第一节 大学新生的特殊性118

一、大学新生的一般特点118

二、大学新生的“不适应性”121

三、缩短不适应期,积极促成“过渡”122

第二节 加强对新生的教育和管理123

一、科学认识和全面熟悉每个新生123

二、认真实施新生教育124

三、强化新生常规管理126

第七章 学生集体的建设与管理128

第一节 学生集体建设概述128

一、学生集体建设的意义129

二、学生集体建设的作用131

三、学生集体建设的重点133

第二节 管理是学生集体建设的保证136

一、科学地管理学生班集体136

二、科学地管理学生宿舍集体138

三、科学地管理学生社团集体140

第三节 建设学生集体的精神力量和核心144

一、确定目标,树立良好的班风、舍风、社风144

二、建立骨干队伍,正确对待“班外”学生干部148

第八章 不同类型学生的工作151

第一节 学生骨干的工作152

一、学生骨干及其特点152

二、培养学生骨干的途径、方法153

第二节 研究生的工作159

一、研究生的特点159

二、做好研究生工作161

第三节 女生的工作167

一、女生的特点167

二、做好女生工作169

第四节 少数民族学生的工作170

一、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170

二、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工作171

第五节 后进生的工作174

一、后进生的特点及做好其工作的意义174

二、做好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176

第六节 其他类型学生的工作180

一、自费生的工作180

二、特困生的工作183

第九章 校园文化建设187

第一节 校园文化概述188

一、校园文化及其特点188

二、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190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192

第二节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196

一、校风建设196

二、校园文化活动198

三、校园环境文化建设199

四、优化校外育人环境201

第十章 偶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203

第一节 高校学生偶发事件概述204

一、高校学生偶发事件的性质、分类和表现204

二、正确认识高校学生偶发事件207

第二节 有效预防和正确处理偶发事件212

一、努力预防高校学生偶发事件212

二、正确处理高校学生的偶发事件216

第十一章 德育考评与德育工作评估222

第一节 综合考评223

一、综合考评的目的和作用223

二、综合考评的原则和内容225

三、综合考评的步骤和方法229

第二节 德育考评230

一、德育考评的意义和原则230

二、德育考评内容及考评指标体系233

三、德育考评的标准和方法241

第三节 建立德育工作评估制度244

一、评估的重要作用245

二、评估的基本原则246

三、评估的主要方法247

四、德育工作评估的实施248

第四节 奖惩248

一、奖惩的作用249

二、奖惩的基本原则249

三、奖惩的制度和方法249

第十二章 毕业生工作253

第一节 毕业生的教育和管理253

一、毕业生的特点254

二、毕业生教育的内容255

三、毕业生教育与管理的方法257

第二节 毕业生择业与就业指导258

一、就业指导的意义258

二、就业指导的内容259

三、就业指导的服务机构与途径方法262

第三节 毕业生就业与派遣263

一、现行毕业生就业制度及实施办法263

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趋向265

第十三章 高校德育工作者的任务职责269

第一节 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基本任务270

第二节 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工作职责271

一、辅导员(或年级主任)的工作职责271

二、学生工作部(处)中从事学生思想教育的人员的工作职责275

三、高校共青团干部的工作职责276

四、系(院)党总支副书记的工作职责279

五、“两课”教师的工作职责280

第十四章 德育工作者的素质与修养283

第一节 德育工作者加强素质修养的必要性283

一、德育本身要求德育工作者具有良好的素质修养284

二、大学生要求德育工作者具有良好的素质修养285

三、新时期要求德育工作者具有良好的素质修养285

第二节 德育工作者素质修养的内容286

一、政治素养286

二、思想素养287

三、品德素养288

四、理论素养290

五、知识结构291

六、心理素质292

七、作风294

第三节 德育工作者素质的自我修养295

第十五章 德育队伍的建设298

第一节 建立健全辅导员工作制度299

第二节 辅导员的选拔配备和培养提高300

一、择优配备301

二、培养提高302

第三节 加强对辅导员工作的关心指导和监督307

一、思想上关心,政策上落实307

二、评聘专业职务,妥善解决待遇308

三、加强具体指导,实行有效监督310

第十六章 德育的经费投入与物质保障311

第一节 德育经费投入312

一、德育经费是德育工作实施和有效运行的条件保证312

二、德育经费的来源及使用范围313

三、德育经费使用的监控和管理315

第二节 实施德育的物质保障315

一、物质保障是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必要条件315

二、加强德育工作的硬件建设320

第十七章 高校德育工作的领导管理体制322

第一节 高校德育领导管理体制的沿革322

一、高校领导体制的演变322

二、高校德育领导管理体制的沿革323

第二节 实行新体制是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325

一、这种体制与高校总的领导体制相适应326

二、这种体制与德育自身所具有的相对独立性和广泛渗透性相适应327

三、这种体制与德育工作需要纵向统一指挥和横向相互协调的要求相适应327

第三节 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德育工作领导管理体制328

一、理顺新的德育工作领导管理体制中党委与校长及行政系统的关系328

二、必须在教职员工中树立全员德育意识329

三、必须构建一个能够实现新德育管理体制的机构330

四、正确处理德育工作的“条”“块”关系331

后记33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