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陶瓷科技考古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陶瓷科技考古
  • 吴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347777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64页
  • 文件大小:88MB
  • 文件页数:376页
  • 主题词:古代陶瓷-考古-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陶瓷科技考古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陶瓷科技考古概述1

1.1.1 考古学与科技考古学1

1.1.2 陶瓷科技考古学3

1.1.3 陶瓷科技考古的基本理论4

1.1.4 陶瓷科技考古的研究方法6

1.1.5 陶瓷科技考古与传统陶瓷考古的联系与区别8

1.2 陶瓷科技考古的研究对象及基本过程9

1.2.1 陶瓷科技考古的研究对象9

1.2.2 陶瓷科技考古的研究过程11

1.3 陶瓷科技考古发展简史与研究现状15

1.3.1 陶瓷科技考古简史15

1.3.2 国内陶瓷科技考古的研究现状20

参考文献21

第二章 古陶瓷相关遗址的调研、勘探与发掘23

2.1 文献调研23

2.2 传统考古调查25

2.2.1 地面踏查25

2.2.2 钻探26

2.3 科技考古勘探28

2.3.1 遥感考古28

2.3.2 考古地球物理勘探法32

2.3.3 考古地球化学勘探法35

2.4 遗址发掘36

2.4.1 田野考古照相36

2.4.2 田野考古测量37

2.4.3 田野考古绘图37

2.4.4 古陶瓷标本采集39

2.5 水下考古40

2.5.1 水下考古简史40

2.5.2 水下考古的特点42

2.5.3 水下考古勘探43

2.5.4 水下考古发掘43

参考文献45

第三章 古陶瓷科学技术分析47

3.1 化学成分分析48

3.2 显微结构分析52

3.2.1 光学显微镜在古陶瓷结构分析中的应用52

3.2.2 电子显微镜在古陶瓷结构分析中的应用68

3.3 物相结构分析84

3.3.1 X射线衍射分析85

3.3.2 拉曼光谱法86

3.3.3 红外光谱法89

3.3.4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90

3.3.5 穆斯堡尔谱学分析93

3.3.6 X射线光电子能谱97

3.4 物理性能分析99

3.4.1 显气孔率、吸水率及体积密度99

3.4.2 色度101

3.4.3 白度104

3.5 热性能分析107

3.5.1 热膨胀法107

3.5.2 差热分析108

参考文献111

第四章 古陶瓷工艺基础115

4.1 古代制瓷原料115

4.1.1 瓷石116

4.1.2 黏土122

4.1.3 长石131

4.1.4 石英138

4.1.5 其他原料142

4.2 成型工艺148

4.3 装饰工艺151

4.3.1 瓷釉装饰151

4.3.2 彩绘装饰153

4.3.3 坯体装饰154

4.4 烧成工艺156

4.4.1 无窑平地堆烧157

4.4.2 升焰式圆窑157

4.4.3 半倒焰馒头窑160

4.4.4 平焰龙窑166

4.4.5 半倒焰连房窑170

4.4.6 景德镇窑171

参考文献174

第五章 古陶瓷文物的修复175

5.1 文物修复与保护概述175

5.2 古陶瓷损毁的主要原因177

5.3 古陶瓷残缺与补全的概念及认识179

5.3.1 古陶瓷残缺补全的意义180

5.3.2 古陶瓷补全的目的180

5.3.3 古陶瓷残缺补全的原则181

5.4 陶瓷修复常用工具和材料183

5.4.1 清洗材料和常用工具183

5.4.2 常见加固材料185

5.4.3 黏结材料和常用工具185

5.4.4 补全材料186

5.4.5 打底工具189

5.4.6 着色材料和常用工具189

5.4.7 上光材料和常用工具190

5.5 古陶瓷修复所需条件和设施190

5.5.1 工作室需具备的条件190

5.5.2 工具室需配置的主要设备191

5.6 古陶瓷修复与保护的工艺过程和方法191

5.6.1 图形资料整理192

5.6.2 清洗192

5.6.3 检测和加固193

5.6.4 拼合196

5.6.5 黏结196

5.6.6 补全上色196

5.7 典型古陶瓷文物修复实例介绍201

5.7.1 素陶——良渚文化扁足陶鼎的修复201

5.7.2 越窑青瓷的修复203

5.7.3 紫砂壶的修复205

5.7.4 明正德青花黄釉盘冲口的修复205

参考文献207

第六章 古陶瓷文物的时空定位209

6.1 古陶瓷文物时空定位的意义210

6.1.1 古陶瓷在中国文明以及世界文明发展中的地位210

6.1.2 古陶瓷时空定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11

6.2 古陶瓷成分分析与时空定位211

6.2.1 成分分析技术应用于古陶瓷时空定位的理论基础213

6.2.2 成分分析技术在古陶瓷时空定位中的应用条件216

6.2.3 古陶瓷时空定位中的常用成分分析技术219

6.3 热释光技术与古陶瓷测年239

6.3.1 热释光的发展简史239

6.3.2 热释光测定古陶瓷年代的基本原理240

6.3.3 热释光测定古陶器年代的方法243

6.3.4 热释光测定古瓷器年代的方法249

6.3.5 热释光在古陶瓷测年研究中的优缺点256

6.3.6 热释光在古陶瓷年代判别中的应用258

6.3.7 热释光测年方法的发展方向及展望259

6.4 14C测年技术260

6.4.1 概述260

6.4.2 14C断代的基本原理260

6.4.3 常规的14C断代分析技术263

6.4.4 碳年龄的表达方式和误差266

6.4.5 14C断代技术的进展268

6.4.6 14C断代技术的应用272

6.5 其他古陶瓷文物时空定位分析技术273

6.5.1 电子自旋共振273

6.5.2 考古地磁年代测定法278

参考文献280

第七章 陶瓷科技考古中的数据分析方法283

7.1 描述性统计分析283

7.1.1 数据的代表值284

7.1.2 数据的离散程度286

7.1.3 数据分布形态287

7.2 多元数据的降维288

7.2.1 主成分分析288

7.2.2 因子分析290

7.2.3 对应分析291

7.2.4 实例292

7.3 样品的归类296

7.3.1 判别分析297

7.3.2 人工神经网络300

7.3.3 粗糙集理论302

7.3.4 实例303

7.4 样品的分类306

7.4.1 聚类分析306

7.4.2 实例309

参考文献312

第八章 陶瓷科技考古中的若干前沿问题及展望315

8.1 陶器起源的相关问题315

8.1.1 陶器的起源时间316

8.1.2 陶器的起源方式320

8.1.3 早期陶器的工艺特征321

8.2 原始瓷与瓷器起源问题326

8.2.1 原始瓷与瓷器的器质判别326

8.2.2 北方地区出土原始瓷的产地336

8.3 瓷釉的起源问题338

8.3.1 我国陶瓷釉的起源方式探讨339

8.3.2 我国成熟瓷釉的出现344

8.4 钧窑的始烧年代346

8.4.1 北宋说346

8.4.2 金代说349

8.4.3 元代说350

8.4.4 总结展望351

8.5 窑变及其产生机理352

8.5.1 窑变的含义352

8.5.2 窑变产生的原因354

8.5.3 窑变机理研究的新思路355

8.6 陶瓷科技考古前景展望357

参考文献359

热门推荐